一种吸气装置、压缩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873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气装置、压缩组件和空调器,吸气装置包括筒体、进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且进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第一出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1,第二出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2,并有S≥S1+S2;或者,吸气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进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第一出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1,第二出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2,并有S≥S1+S2。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小吸气阻力,增大压缩机的输气量,有效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减小功耗;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两个气缸的吸气脉动干扰,使压缩机吸气更顺畅,降低了压缩机的功耗,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气装置、压缩组件和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吸气装置、压缩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转子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能效高的优势在市场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且转子压缩机在现有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则在于提高能效、降低成本和拓宽应用范围。因此具备以上特性的小型高速以及大排量转子压缩机正在逐步抢占市场。由于小型高速和大排量转子压缩机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压缩机冷媒吸气流速和流量较大,常规分液器自身滤网和滤网支架等结构的限制使得压缩机吸气阻力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压缩机的能效。现有技术虽然公开了滤网设在吸气管的铜管口,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分液器内部的容积来提升制冷量,对于小型高速和大排量转子压缩机来说同样存在由于滤网阻力大导致压缩机制冷量低的难题;又由于压缩机的两个气缸吸气时常规分液器的两个出气管气流脉动较大,两者相互干扰导致压缩机功耗较高,同样影响压缩机的能效。现有技术仅公开了常规内置滤网分液器的结构,主要是过滤杂质解决压缩机的可靠性,同存在上述能效问题。常规分液器外观尺寸较大,在空调系统中安装空间有限,难以实现装配。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压缩机的吸气阻力大、导致输气量低、能效低、功耗高等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吸气装置、压缩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吸气阻力大、导致输气量低、能效低、功耗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吸气装置、压缩组件和空调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气装置,其中:包括筒体、进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用于将流体通入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一端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筒体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一出气管导出,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一端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筒体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二出气管导出,且所述进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所述第一出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1,所述第二出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2,并有S≥S1+S2;或者,包括进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用于引入流体进入其内部,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进气管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一出气管导出,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进气管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二出气管导出,且所述进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所述第一出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1,所述第二出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2,并有S≥S1+S2。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第一气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第二气缸的吸气口连通;和/或,所述第一出气管从所述筒体的下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或者所述第一出气管从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出气管从所述筒体的下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或者所述第二出气管从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连通。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出气管从所述筒体的下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从所述筒体的下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时:所述第一出气管伸入所述筒体内部第一高度,所述第二出气管伸入所述筒体内部第二高度,且所述第一出气管伸入所述筒体内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出气管伸入所述筒体内部的上端面之间存在高度差H,且所述H>0。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气管伸出所述筒体外部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出气管伸出所述筒体外部的下端面之间存在高度差H1,且有所述H1=H。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出气管从所述筒体的下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从所述筒体的下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时: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上端面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上端面高度,且有第一出气管的上端面与进气管的下端面距离为H2,所述筒体的总高度为H3,满足1/5H3≤H2≤1/3H3。优选地,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筒体外部或所述进气管的外部、且与所述进气管连通,且所述过滤装置的流通面积为S4,并有S4≥S。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的进口端还连通设置有进管,所述进管的流通面积为S3,且有S≥S3。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气管上开设有用于回油的第一回油孔;和/或,所述第二出气管上开设有用于回油的第二回油孔;和/或,S1=S2。优选地,当包括第一回油孔和第二回油孔时:所述第一回油孔为毛细孔,所述第二回油孔为毛细孔;和/或,当包括筒体、第一回油孔和第二回油孔时,所述第一回油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出气管上相对靠近所述筒体的下端盖且高于所述下端盖的位置;所述第二回油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出气管上相对靠近所述筒体的下端盖且高于所述下端盖的位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压缩组件,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吸气装置,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且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与所述第二气缸的进气口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压缩组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吸气装置、压缩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吸气装置中的进气管流通面积S、第一出气管的流通面积S1和第二出气管的流通面积为S2设置为满足关系S≥S1+S2,使得压缩机吸气装置的进气管管径与出气管满足一定的数值关系,能够有效减小吸气阻力,增大压缩机的输气量,有效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减小功耗;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将吸气装置的两个及以上的出气管设置为不等高出气管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两个气缸的吸气脉动干扰,使压缩机吸气更顺畅,降低了压缩机的功耗,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将过滤装置设置于气分装置的外部并且将过滤装置的流通面积做得比进气管流通面积大,能够有效地增大过滤装置的过滤面积和流通面积,与常规内置滤网和滤网支架分液器相比有效降低了转子压缩机吸气装置内的气流阻力,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本专利技术的吸气装置结构紧凑,相对减小了压缩机的外观尺寸,使得压缩机在空调系统匹配时压缩机更容易实现装配。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还具有加工简单、实用性强、成本低、便于推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实施例的压缩机及其壳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吸气装置与常规分液器振动加速度对比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替代实施例的压缩机及其壳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过滤装置;1a、进管;1b、滤网;2、进气管;3、上端盖;4、吸气装置;5、筒体;6、第一出气管;7、第二出气管;81、第一回油孔;82、第二回油孔;9、下端盖;10、上盖组件;11、壳体组件;12、电机转子;13、电机定子;14、曲轴;15、上法兰;16、第一气缸;17、隔板;18、第二气缸;19、下法兰;20、下盖板;21、下盖组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特殊吸气结构的新型转子压缩机及其空调器,主要包括:压缩机吸气装置、泵体组件、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壳体组件和空调循环系统等。压缩机吸气装置、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筒体(5)、进气管(2)、第一出气管(6)和第二出气管(7),所述进气管(2)一端从所述筒体(5)的第一端与所述筒体(5)的内部连通、用于将流体通入所述筒体(5)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一端从所述筒体(5)的第二端与所述筒体(5)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筒体(5)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一出气管(6)导出,所述第二出气管(7)的一端从所述筒体(5)的第二端与所述筒体(5)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筒体(5)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二出气管(7)导出,且所述进气管(2)的流通面积为S,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流通面积为S1,所述第二出气管(7)的流通面积为S2,并有S≥S1+S2;/n或者,包括进气管(2)、第一出气管(6)和第二出气管(7),所述进气管(2)用于引入流体进入其内部,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进气管(2)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一出气管(6)导出,所述第二出气管(7)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进气管(2)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二出气管(7)导出,且所述进气管(2)的流通面积为S,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流通面积为S1,所述第二出气管(7)的流通面积为S2,并有S≥S1+S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筒体(5)、进气管(2)、第一出气管(6)和第二出气管(7),所述进气管(2)一端从所述筒体(5)的第一端与所述筒体(5)的内部连通、用于将流体通入所述筒体(5)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一端从所述筒体(5)的第二端与所述筒体(5)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筒体(5)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一出气管(6)导出,所述第二出气管(7)的一端从所述筒体(5)的第二端与所述筒体(5)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筒体(5)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二出气管(7)导出,且所述进气管(2)的流通面积为S,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流通面积为S1,所述第二出气管(7)的流通面积为S2,并有S≥S1+S2;
或者,包括进气管(2)、第一出气管(6)和第二出气管(7),所述进气管(2)用于引入流体进入其内部,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进气管(2)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一出气管(6)导出,所述第二出气管(7)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进气管(2)内的部分流体从所述第二出气管(7)导出,且所述进气管(2)的流通面积为S,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流通面积为S1,所述第二出气管(7)的流通面积为S2,并有S≥S1+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第一气缸(16)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7)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第二气缸(18)的吸气口连通;和/或,所述第一出气管(6)从所述筒体(5)的下端与所述筒体(5)的内部连通,或者所述第一出气管(6)从所述进气管(2)的下端与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出气管(7)从所述筒体(5)的下端与所述筒体(5)的内部连通,或者所述第二出气管(7)从所述进气管(2)的下端与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出气管(6)从所述筒体(5)的下端与所述筒体(5)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7)从所述筒体(5)的下端与所述筒体(5)的内部连通时:
所述第一出气管(6)伸入所述筒体(5)内部第一高度,所述第二出气管(7)伸入所述筒体(5)内部第二高度,且所述第一出气管(6)伸入所述筒体(5)内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出气管(7)伸入所述筒体(5)内部的上端面之间存在高度差H,且所述H>0。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旺阙沛祯翟元彬马舒院赵逸牛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