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237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具有水平管和垂直管,所述水平管与压缩机的压缩室连接,所述垂直管形成为垂直地连接于所述水平管,并且,所述垂直管的末端与储液器连接;以及升降阀,设置于构成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水平管和所述垂直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当所述压缩机运转时,因自重而向下移动并开放所述水平管和所述垂直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当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因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压缩室内部的压力差而上升移动并闭合所述水平管和所述垂直管之间的连接部位。由此,当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防止压缩的油逆流到储液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位于向压缩机内供应制冷剂的吸入管道并用于开闭相应吸入管道的流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
技术介绍
通常,压缩机是用于生成高压或输送高压流体等的机器,在应用于冰箱或空调等的冷冻循环的压缩机的情况下,执行压缩制冷剂并将其传输到冷凝器的功能。这种压缩机根据压缩制冷剂的方式,被分为往复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以及涡旋式压缩机等。尤其,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成为,在密闭容器内部空间固定有固定涡旋盘,旋转涡旋盘与该固定涡旋盘啮合并进行旋转运动,通过在固定涡旋盘的固定涡卷和旋转涡旋盘的旋转涡卷之间连续地生成的压缩室来连续且重复地执行制冷剂的吸入、逐渐压缩以及吐出。并且,在所述涡旋式压缩机的固定涡旋盘设置有用于吐出压缩的制冷剂的吐出口,在该吐出口设置有吐出阀,从而可以使在压缩室中压缩的制冷剂吐出到吐出室,并且,当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可以通过闭合所述吐出口来防止通过该吐出口的制冷剂逆流、和因此而产生的旋转涡旋盘的逆转。对此,如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6-0020190号等所公开。然而,前述的通过吐出阀来防止制冷剂逆流的结构仅是单纯地用于防止存在于吐出室内的制冷剂逆流,而当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无法防止在固定涡旋盘和旋转涡旋盘之间生成的压缩室内的制冷剂和油通过制冷剂吸入管逆流到储液器(accumulator)的现象,并且,因运转时产生的击打噪音而存在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度的问题。当然,近年来,为了防止制冷剂和油通过上述制冷剂吸入管来向储液器逆流,在所述制冷剂吸入管的制冷剂吐出侧(或者,压缩室的制冷剂流入侧)或所述制冷剂吸入管内部、或者在所述储液器内提供了能够防止制冷剂和油的逆流的各种用于防止逆流的阀,对此,在诸如韩国授权专利第10-0575700号、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8-0083646号、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8-0086749号等中进行了各种公开。然而,在利用前述用于防止逆流的阀的结构的压缩机中,当其运转中断时,压缩室的内部空间处于高压状态,而所述储液器的内部空间处于相对低压状态,因此,存在不仅是压缩室内的制冷剂,而且储存在压缩机内的油储存空间的油也通过所述压缩室和制冷剂吸入管瞬间逆流到储液器内的问题。此时,虽然所述制冷剂逆流到所述储液器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当油逆流到储液器时,因压缩机内的油量减少而产生油不足现象,从而可能产生诸如润滑性能降低等各种问题。此外,在现有的压缩机中,当阀是利用螺旋弹簧的恢复力的结构时,存在因相应螺旋弹簧扭曲而存在诸如运转不良或破损等问题。并且,在现有的压缩机中,将用于防止逆流的阀安装到制冷剂吸入管的制冷剂吐出侧(或者,压缩室的制冷剂流入侧)或制冷剂吸入管内部和储液器内的操作较难,由此,存在难以对相应阀进行安装和维修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000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6-0020190号(专利文献0002)韩国授权专利第10-0575700号(专利文献0003)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8-0083646号(专利文献0004)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8-0086749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用于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形式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其当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能够通过迅速和准确地闭合制冷剂吸入管和储液器之间的连接部位来防止油的逆流。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形式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其当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以利用制冷剂吸入管和储液器之间的压力差来迅速地闭合流路的方式运转,并在重新开始运转时,能够通过自重和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来迅速地打开相应流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形式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其不仅容易安装,而且能够容易地执行维修。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形式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其当压缩机运转时,防止可能在吸入制冷剂的过程中引起的流路损失,以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而且,当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能够快速地闭合流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包括连接压缩机的压缩室和储液器的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内的升降阀,其特征在于,当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所述升降阀通过所述储液器和压缩室内部的压力差来上升移动,以阻挡与储液器的连接部位并阻断油向储液器逆流。由此,当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防止压缩的油逆流到储液器。其中,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还设置有用于引导升降阀的运转的凸出管,并且,所述升降阀可以利用该凸出管来稳定地运转。此时,所述凸出管的底部可以闭合,或者可以选择性地开放。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中,升降阀由管体形成,并且,沿着其外周形成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连通孔,从而利用储液器和压缩室之间的压力差来使所述升降阀能够平稳地升降。所述升降阀可以由圆筒形的管体、椭圆形的管体、跑道形的管体或者多边形的管体等任意一个形状的管体形成。所述连通孔不仅可以形成为圆形,还可以形成为非圆形。所述升降阀的外周面和所述凸出管的内周面可以构成为它们的至少一部分面接触。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优选在升降阀的外周面凹入形成避开槽,以减小所述升降阀在凸出管内进行升降期间与凸出管内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减少油阻力。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通过限制升降阀的暴露距离和连通孔的暴露范围来使所述升降阀能够从凸出管平稳地上升移动,而且,当压缩机运转时,不对制冷剂流入量造成影响,从而能够防止压缩效率的降低。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中,在通过升降阀时流入水平管的部位的内部截面面积等于或大于垂直管的内部截面面积。由此,能够确保制冷剂稳定地流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附加地设置有限制构件,从而既能对升降阀的上升移动距离进行限制,还能准确地阻断流路。此时,所述限制构件可以形成在主体部的垂直管内,还可以形成于储液器的制冷剂排出管,并可以与主体部或储液器分开设置。所述升降阀的外径大于所述限制构件的内径且小于凸出管的内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构成为使限制构件和升降阀彼此面接触,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油泄露到储液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中,主体部的水平管可以直接连接到压缩机的压缩室,还可以以额外的制冷剂吸入管间接连接于所述压缩室。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中,主体部的垂直管可以直接连接到储液器,还可以以额外的排出管间接连接于所述储液器。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构成为,在引导压缩机和储液器之间的制冷剂流动的流路上设置,当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闭合相应流路,因此,具有能够防止压缩机内的油流出的问题的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构成为,升降阀的升降运转能够通过自重以及压缩室和储液器内部之间的压差来进行,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部,具有水平管和垂直管,所述水平管与压缩机的压缩室连接,所述垂直管形成为垂直地连接于所述水平管,并且,所述垂直管的末端与储液器连接;以及/n升降阀,设置于构成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水平管和所述垂直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当所述压缩机运转时,因自重而向下移动并开放所述水平管和所述垂直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当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因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压缩室内部的压力差而上升移动并闭合所述水平管和所述垂直管之间的连接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5 KR 10-2019-00755041.一种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具有水平管和垂直管,所述水平管与压缩机的压缩室连接,所述垂直管形成为垂直地连接于所述水平管,并且,所述垂直管的末端与储液器连接;以及
升降阀,设置于构成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水平管和所述垂直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当所述压缩机运转时,因自重而向下移动并开放所述水平管和所述垂直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当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因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压缩室内部的压力差而上升移动并闭合所述水平管和所述垂直管之间的连接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水平管和所述垂直管之间的连接部位中的所述垂直管的正下方还设置有凸出管,所述凸出管朝向与所述垂直管相反的方向凸出,且顶面开放,
所述升降阀以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凸出管内的状态,在所述凸出管的引导下进行升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阀由顶面闭合的管体形成,且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开放,在所述升降阀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水平管内部连通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用吸入阀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根金教晋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