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58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采用低碳、低硅、高磷锰,Nb+Ti复合的成分体系,通过工艺温度参数的合理控制、前段冷却+U型卷取模式、高的冷轧压下率、稳定酸洗速度及退火气氛、温度及漏点的稳定控制,获得屈服强度≥250Mpa,抗拉强度≥440Mpa,屈强比≤0.65,r值≥1.5的深冲及加工脆性良好、表面质量良好的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特别适用于要求有一定冲压性能同时具有较高强度的汽车冲压件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用连退高强无间隙原子钢
,具体涉及一种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排放国六标准时代的到来,汽车减重、轻量化成为汽车行业必行之路,同时兼具有高强度和超深冲性能的高强无间隙原子钢板具有了较大市场空间,其中屈服强度≥250Mpa、抗拉强度≥440Mpa、代表深冲性能的塑性应变比r值≥1.5的高强无间隙原子冷轧钢带成为企业适应市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高强无间隙原子钢是在无间隙原子钢的基础上,通过添加P、Si、Mn固溶强化元素提高强度,但固溶强化元素的强化效果及对深冲性能的影响不同。因此,合理设计成分比列是研究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一个重要部分。CN104561788A提供了一种含磷高强无间隙原子钢及其生产方法。方法适用于罩式退火,退火时间8-16小时,产品屈服强度在170-210Mpa内。本专利采用连续退火方式,生产时间短、效率高,产品屈服强度在250Mpa以上。CN105861929A采用高Si(0.40~0.50%)成分设计,减少Mn的加入,获得一种低成本成分体系44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本专利采用低Si高Mn,因Mn元素对深冲性能不敏感,在通过添加足够量的B来抑制P的析出,可获得高的深冲性能不敏感的250Mp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CN101348884公开了一种Nb、Cr、Ti复合微合金化来获得高强度成分体系,添加了昂贵的Cr合金,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屈服强度≥250Mpa,抗拉强度≥440Mpa,屈强比≤0.65,r值≥1.5,深冲、加工脆性、表面质量良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采用低碳、低硅、高磷锰、Nb+Ti复合的成分体系,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05%、Si:0.08%~0.12%、Mn:1.5%~2.0%、P:0.06%~0.10%、S:≤0.010%、Ti:0.02%~0.05%、Nb:0.02%~0.04%、B:0.0005%~0.0020%、Als:0.02%~0.060%、N:≤0.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板坯加热工序、热轧工序、冷却及卷取工序、酸轧工序、连续退火工序、平整工序,制得屈服强度≥250Mpa,抗拉强度≥440Mpa,屈强比≤0.65,r值≥1.5的高强无间隙原子钢。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板坯加热工序:将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根据热轧产品厚度进行划分,其中热轧基料厚度≤2.75mm,温度设定为1220~1260℃;2.75mm<热轧基料厚度<6.00mm,温度设定为1210~1250℃;板坯在炉时间按装炉方式进行划分,热料:140~260min;凉料:160~320min。2)热轧工序:粗轧机和精轧机道次分配和各道次压下率由二级系统粗轧设定模型计算;粗轧出口温度1060~1110℃,精轧终轧温度900~940℃;热轧基料厚度≤2.75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0mm;2.75mm<热轧基料厚度<4.0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4mm;热轧基料厚度≥4.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6mm。3)冷却及卷取工序:精轧结束后采取前段层流冷却模式;卷取采用U型卷取模式,目标温度为680±20℃;头尾温度为710±20℃。4)酸轧工序:热轧钢卷在酸洗段去除氧化物,酸洗速度不小于100m/min,然后采用50%~78%的压下量进行冷轧,酸轧带钢的表面反射率>60%,残油残铁总量≤200mg/m2,残油量≤50mg/m2。5)连续退火工序:将酸轧后的钢带进行连续退火,均热温度820~840℃,缓冷段结束温度640~680℃,快冷段结束温度475±5℃,过时效出口温度360±15℃。6)平整工序:将连续退火后的钢卷进行平整,平整延伸率控制在0.6%±0.1%然后卷取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成品钢卷。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P、Si、Mn强化元素对强度及冲压性能的影响,采用低硅、低碳、高磷、高锰、Nb+Ti复合添加获得屈服强度≥250Mpa,抗拉强度≥440Mpa,屈强比≤0.65,r值≥1.5的深冲、加工脆性、表面质量良好的高强无间隙原子钢;较高的强度与优良冲压性能,特别适用于要求有一定冲压性能同时要求较高强度的汽车冲压件、结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产品的典型微观组织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一种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采用低碳、低硅、高磷锰、Nb+Ti复合的成分体系,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05%、Si:0.08%~0.12%、Mn:1.5%~2.0%、P:0.06%~0.10%、S:≤0.010%、Ti:0.02%~0.05%、Nb:0.02%~0.04%、B:0.0005%~0.0020%、Als:0.02%~0.060%、N:≤0.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板坯加热工序:将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根据热轧产品厚度进行划分,其中热轧基料厚度≤2.75mm,温度设定为1220~1260℃;2.75mm<热轧基料厚度<6.00mm,温度设定为1210~1250℃;板坯在炉时间按装炉方式进行划分,热料:140~260min;凉料:160~320min。2)热轧工序:粗轧机和精轧机道次分配和各道次压下率由二级系统粗轧设定模型计算;粗轧出口温度1060~1110℃,精轧终轧温度900~940℃;热轧基料厚度≤2.75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0mm;2.75mm<热轧基料厚度<4.0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4mm;热轧基料厚度≥4.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6mm。3)冷却及卷取工序:精轧结束后采取前段层流冷却模式;卷取采用U型卷取模式,目标温度为680±20℃;头尾温度为710±20℃。4)酸轧工序:热轧钢卷在酸洗段去除氧化物,酸洗速度不小于100m/min,然后采用50%~78%的压下量进行冷轧,酸轧带钢的表面反射率>60%,残油残铁总量≤200mg/m2,残油量≤50mg/m2。5)连续退火工序:将酸轧后的钢带进行连续退火,均热温度820~840℃,缓冷段结束温度640~680℃,快冷段结束温度475±5℃,过时效出口温度360±15℃。6)平整工序:将连续退火后的钢卷进行平整,平整延伸率控制在0.6%±0.1%然后卷取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成品钢卷。实施例1-3的钢坯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各工序的主要工艺控制参数如表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低碳、低硅、高磷锰、Nb+Ti复合的成分体系,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05%、Si:0.08%~0.12%、Mn:1.5%~2.0%、P:0.06%~0.10%、S:≤0.010%、Ti:0.02%~0.05%、Nb:0.02%~0.04%、B:0.0005%~0.0020%、Als:0.02%~0.060%、N:≤0.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板坯加热工序、热轧工序、冷却及卷取工序、酸轧工序、连续退火工序、平整工序,制得屈服强度≥250Mpa,抗拉强度≥440Mpa,屈强比≤0.65,r值≥1.5的高强无间隙原子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低碳、低硅、高磷锰、Nb+Ti复合的成分体系,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05%、Si:0.08%~0.12%、Mn:1.5%~2.0%、P:0.06%~0.10%、S:≤0.010%、Ti:0.02%~0.05%、Nb:0.02%~0.04%、B:0.0005%~0.0020%、Als:0.02%~0.060%、N:≤0.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板坯加热工序、热轧工序、冷却及卷取工序、酸轧工序、连续退火工序、平整工序,制得屈服强度≥250Mpa,抗拉强度≥440Mpa,屈强比≤0.65,r值≥1.5的高强无间隙原子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坯加热工序具体控制如下:将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根据热轧产品厚度进行划分,其中热轧基料厚度≤2.75mm,温度设定为1220~1260℃;2.75mm<热轧基料厚度<6.00mm,温度设定为1210~1250℃;板坯在炉时间按装炉方式进行划分,热料:140~260min;凉料:160~320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50MPa级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工序具体控制如下:粗轧机和精轧机道次分配和各道次压下率由二级系统粗轧设定模型计算;粗轧出口温度10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翠兰康华伟冯帆高兴昌梁亚王兴孙帅许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