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388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绞盘结构包括工作部件、行星减速部件和反向自锁部件,工作部件包括U型的底座、卷筒、主端盖、副端盖和手柄;行星减速部件包括活动中心轮,第一外侧行星轮组、第二外侧行星轮组、第三外侧行星轮组、第一内侧行星轮组、第二内侧行星轮组、第三内侧行星轮组、固定中心轮、外换挡滑套、内换挡滑套和系杆支架;反向自锁部件包括左棘爪、右棘爪、棘轮、弹簧和销钉;手柄上设置有用于嵌合内换挡滑套的花键结构,卷筒上设置有用于嵌合内换挡滑套的花键孔;手柄的花键结构还用于嵌合外换挡滑套;内换挡滑套一端用于嵌合系杆支架,另一端用于嵌合卷筒;其操作方便、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涉及一种手动绞盘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绞盘主要作用为实现钢丝的缠绕和拉紧,应用于货车、起吊机、牵引机等设备上。公告号为CN20252976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变换传动比、可自锁的手动绞盘,其基于齿轮组结构,通过改变手柄安装位置来变换传动比,实现钢丝绳的快慢收放,具有自锁功能。该方案较之原有手动绞盘功能有所增强,但基于普通齿轮组的传动原理,其结构有限,常规情况下仅能实现7以下传动比的变换,且通过变换手柄位置实现传动比变换的方式繁琐,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传动比有限,且实现传动比变换的方式繁琐,实用性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包括工作部件、行星减速部件和反向自锁部件,所述工作部件包括U型的底座(1)、卷筒(2)、主端盖(3)、副端盖(4)和手柄(5);主端盖(3)和副端盖(4)安装在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的外侧,主端盖(3)上、及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上均设置有侧向通孔,卷筒(2)位于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的内侧,且卷筒(2)的两端均伸入到所述侧向通孔内;手柄(5)穿过主端盖(3)和底座(1)上的所述侧向通孔与卷筒(2)的一端连接;所述行星减速部件包括活动中心轮(6),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第三内侧行星轮组(803)、固定中心轮(9)、外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所述行星减速部件安装在主端盖(3)与底座(1)之间的空腔内,固定中心轮(9)位于活动中心轮(6)与底座(1)之间,底座(1)外的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均设置有中心通孔,固定中心轮(9)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内换挡滑套(11)连接在固定中心轮(9)的中心处,外换挡滑套(10)连接在活动中心轮(6)的中心处,系杆支架(12)安装在底座(1)上,卷筒(2)的另一端穿过并连接在外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的中心通孔处;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和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均与活动中心轮(6)啮合,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和第三内侧行星轮组(803)均与固定中心轮(9)啮合;所述反向自锁部件包括左棘爪(131)、右棘爪(132)、棘轮(14)、弹簧(15)和销钉(16);所述反向自锁部件安装在副端盖(4)与底座(1)之间的空腔内,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的下端均通过销钉(16)连接在底座(1)上,棘轮(14)位于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的上部之间,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连接,且弹簧(15)位于销钉(16)和棘轮(14)之间;棘轮(14)与卷筒(2)的另一端连接;手柄(5)上设置有用于嵌合内换挡滑套(11)的花键结构,卷筒(2)上设置有用于嵌合内换挡滑套(11)的花键孔;手柄(5)的所述花键结构还用于嵌合外换挡滑套(10),外换挡滑套(10)用于嵌合活动中心轮(6);内换挡滑套(11)一端用于嵌合系杆支架(12),另一端用于嵌合卷筒(2)。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其基于行星齿轮传动原理实现增大传动比变换,其通过推拉手柄(5),实现“1:1”和“1:7+”两档传动比的变换,具有自锁功能,实用性强,操作方便。在以上方案中优选的是,底座(1)的两个纵向部分的上部为上半圆形板。还可以优选的是,底座(1)的两个纵向部分的下部为矩形板。还可以优选的是,底座(1)的底部横向部分为矩形板。还可以优选的是,底座(1)的底部横向部分上设置有安装孔。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所述行星减速部件换挡时,将手柄(5)推到底端,使得手柄(5)的所述花键结构与内换挡滑套(11)嵌合,同时内换挡滑套(11)与卷筒(2)的所述花键孔嵌合,使得手柄(5)转动时带动卷筒(2)同步转动;其动力传递路线为:手柄(5)至内换挡滑套(11)至卷筒(2);将手柄(5)拉到顶端,使得手柄(5)的所述花键结构与外换挡滑套(10)嵌合,且外换挡滑套(10)与活动中心轮(6)嵌合,使得手柄(5)转动时带动活动中心轮(6)旋转;将手柄(5)拉到顶部时,内换挡滑套(11)一端与系杆支架(12)嵌合,另一端与卷筒(2)嵌合;此时的动力传动路线为:手柄(5)至外换挡滑套(10)至活动中心轮(6)至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至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第三内侧行星轮组(803)至固定中心轮(9)至系杆支架(12)至内换挡滑套(11)至卷筒(2),通过固定中心轮(9)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使其反向推动系杆支架(12)转动;在以上方案中优选的是,当卷筒(2)有反向趋势时,通过左棘爪(131)推动棘轮(14)限制其转动,使得右棘爪(132)拉动棘轮(14)限制其转动,使得棘轮(14)两侧受限制。还可以优选的是,通过调整所述行星减速部件的齿轮齿数比,实现7-21的传动比。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传动比有限,且实现传动比变换的方式繁琐,实用性较差的问题,其通过推拉手柄快速实现“1:1”和“1:7+”两档传动比的变换,该手动绞盘结构操作方便、实用性更强;基于行星齿轮原理实现“1:7+”大传动比的变换,使得该绞盘结构的拉力更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的主端盖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的主端盖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的主端盖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的外换档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的内换挡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包括工作部件、行星减速部件和反向自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件包括U型的底座(1)、卷筒(2)、主端盖(3)、副端盖(4)和手柄(5);主端盖(3)和副端盖(4)安装在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的外侧,主端盖(3)上、及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上均设置有侧向通孔,卷筒(2)位于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的内侧,且卷筒(2)的两端均伸入到所述侧向通孔内;手柄(5)穿过主端盖(3)和底座(1)上的所述侧向通孔与卷筒(2)的一端连接;/n所述行星减速部件包括活动中心轮(6),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第三内侧行星轮组(803)、固定中心轮(9)、外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所述行星减速部件安装在主端盖(3)与底座(1)之间的空腔内,固定中心轮(9)位于活动中心轮(6)与底座(1)之间,底座(1)外的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均设置有中心通孔,固定中心轮(9)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内换挡滑套(11)连接在固定中心轮(9)的中心处,外换挡滑套(10)连接在活动中心轮(6)的中心处,系杆支架(12)安装在底座(1)上,卷筒(2)的另一端穿过并连接在外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的中心通孔处;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和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均与活动中心轮(6)啮合,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和第三内侧行星轮组(803)均与固定中心轮(9)啮合;/n所述反向自锁部件包括左棘爪(131)、右棘爪(132)、棘轮(14)、弹簧(15)和销钉(16);所述反向自锁部件安装在副端盖(4)与底座(1)之间的空腔内,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的下端均通过销钉(16)连接在底座(1)上,棘轮(14)位于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的上部之间,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连接,且弹簧(15)位于销钉(16)和棘轮(14)之间;棘轮(14)与卷筒(2)的另一端连接;/n手柄(5)上设置有用于嵌合内换挡滑套(11)的花键结构,卷筒(2)上设置有用于嵌合内换挡滑套(11)的花键孔;手柄(5)的所述花键结构还用于嵌合外换挡滑套(10),外换挡滑套(10)用于嵌合活动中心轮(6);内换挡滑套(11)一端用于嵌合系杆支架(12),另一端用于嵌合卷筒(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包括工作部件、行星减速部件和反向自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件包括U型的底座(1)、卷筒(2)、主端盖(3)、副端盖(4)和手柄(5);主端盖(3)和副端盖(4)安装在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的外侧,主端盖(3)上、及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上均设置有侧向通孔,卷筒(2)位于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的内侧,且卷筒(2)的两端均伸入到所述侧向通孔内;手柄(5)穿过主端盖(3)和底座(1)上的所述侧向通孔与卷筒(2)的一端连接;
所述行星减速部件包括活动中心轮(6),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第三内侧行星轮组(803)、固定中心轮(9)、外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所述行星减速部件安装在主端盖(3)与底座(1)之间的空腔内,固定中心轮(9)位于活动中心轮(6)与底座(1)之间,底座(1)外的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均设置有中心通孔,固定中心轮(9)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内换挡滑套(11)连接在固定中心轮(9)的中心处,外换挡滑套(10)连接在活动中心轮(6)的中心处,系杆支架(12)安装在底座(1)上,卷筒(2)的另一端穿过并连接在外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的中心通孔处;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和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均与活动中心轮(6)啮合,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和第三内侧行星轮组(803)均与固定中心轮(9)啮合;
所述反向自锁部件包括左棘爪(131)、右棘爪(132)、棘轮(14)、弹簧(15)和销钉(16);所述反向自锁部件安装在副端盖(4)与底座(1)之间的空腔内,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的下端均通过销钉(16)连接在底座(1)上,棘轮(14)位于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的上部之间,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左棘爪(131)和右棘爪(132)连接,且弹簧(15)位于销钉(16)和棘轮(14)之间;棘轮(14)与卷筒(2)的另一端连接;
手柄(5)上设置有用于嵌合内换挡滑套(11)的花键结构,卷筒(2)上设置有用于嵌合内换挡滑套(11)的花键孔;手柄(5)的所述花键结构还用于嵌合外换挡滑套(10),外换挡滑套(10)用于嵌合活动中心轮(6);内换挡滑套(11)一端用于嵌合系杆支架(12),另一端用于嵌合卷筒(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王太勇解润海尤涛丁彦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