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涉及一种手动绞盘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绞盘主要作用为实现钢丝的缠绕和拉紧,应用于货车、起吊机、牵引机等设备上。公告号为CN20252976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变换传动比、可自锁的手动绞盘,其基于齿轮组结构,通过改变手柄安装位置来变换传动比,实现钢丝绳的快慢收放,具有自锁功能。该方案较之原有手动绞盘功能有所增强,但基于普通齿轮组的传动原理,其结构有限,常规情况下仅能实现7以下传动比的变换,且通过变换手柄位置实现传动比变换的方式繁琐,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传动比有限,且实现传动比变换的方式繁琐,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包括工作部件、行星减速部件和反向自锁部件,所述工作部件包括U型的底座(1)、卷筒(2)、主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提高传动比用绞盘结构,包括工作部件、行星减速部件和反向自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件包括U型的底座(1)、卷筒(2)、主端盖(3)、副端盖(4)和手柄(5);主端盖(3)和副端盖(4)安装在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的外侧,主端盖(3)上、及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上均设置有侧向通孔,卷筒(2)位于底座(1)两个纵向部分的内侧,且卷筒(2)的两端均伸入到所述侧向通孔内;手柄(5)穿过主端盖(3)和底座(1)上的所述侧向通孔与卷筒(2)的一端连接;所述行星减速部件包括活动中心轮(6),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第三内侧行星轮组(803)、固定中心轮(9)、外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所述行星减速部件安装在主端盖(3)与底座(1)之间的空腔内,固定中心轮(9)位于活动中心轮(6)与底座(1)之间,底座(1)外的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均设置有中心通孔,固定中心轮(9)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内换挡滑套(11)连接在固定中心轮(9)的中心处,外换挡滑套(10)连接在活动中心轮(6)的中心处,系杆支架(12)安装在底座(1)上,卷筒(2)的另一端穿过并连接在外换挡滑套(10)、内换挡滑套(11)和系杆支架(12)的中心通孔处;第一外侧行星轮组(701)、第二外侧行星轮组(702)和第三外侧行星轮组(703)均与活动中心轮(6)啮合,第一内侧行星轮组(801)、第二内侧行星轮组(802)和第三内侧行星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王太勇,解润海,尤涛,丁彦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