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28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5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具备分隔杠(3),所述分隔杠(3)将前部或后部的挡风玻璃(1)分割为上部挡风玻璃(11)和下部挡风玻璃(12),上部挡风玻璃(11)与下部挡风玻璃(12)相比而较脆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6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9-121595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整体、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在内,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一种对前部的挡风玻璃或后部的挡风玻璃上下地进行分割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7-21405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在外侧玻璃板与内侧玻璃板之间粘合有树脂制的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的结构的前挡风玻璃。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日本特开2017-214059号公报所记载的前挡风玻璃由于在外侧玻璃板与内侧玻璃板之间粘合有树脂制的中间膜,因此即使有物体与挡风玻璃发生碰撞,也不会致使开裂的玻璃的碎片飞散,而会由中间膜来对冲击进行吸收,以使得发生碰撞的物体难以贯穿挡风玻璃。在如此而采用挡风玻璃整体为难以贯穿的结构时,在车辆发生侧翻而致使被设置在侧面处的出入口被堵住之际,也存在人难以从车辆中逃出的情况。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辆发生侧翻而致使被设置在侧面处的出入口被堵住之际,人能够从车辆中逃出的车辆。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公开所涉及的车辆特征在于,具备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将前部或后部的挡风玻璃分割为上部挡风玻璃和下部挡风玻璃,所述上部挡风玻璃的脆弱性与所述下部挡风玻璃的脆弱性有所不同。如此,由于通过分隔部件而被分割的上部挡风玻璃以及下部挡风玻璃中的任意单方的挡风玻璃较为脆弱,因此在车辆发生侧翻而致使被设置在侧面处的出入口被堵住之际,能够通过打破较为脆弱的挡风玻璃而使人从车辆中逃出。在本公开的车辆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上部挡风玻璃与所述下部挡风玻璃相比较为脆弱。根据该方式,在车辆发生侧翻致使被设置在侧面处的出入口被堵住之际,能够通过打破上部挡风玻璃而使人从车辆中逃出。在本公开的车辆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上部挡风玻璃为以人力能够打破的程度的脆弱,且上下方向的宽度与人的头部的直径相比而较大。根据该方式,在车辆发生侧翻而致使被设置在侧面处的出入口被堵住之际,能够通过以人力将上部挡风玻璃打破从而使人从车辆中逃出。在本公开的车辆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上部挡风玻璃的材质为玻璃,所述下部挡风玻璃为聚碳酸酯制或具有夹层玻璃的结构。根据该方式,通过使下部挡风玻璃为聚碳酸酯制或具有夹层玻璃的结构,从而使得物体难以贯穿下部挡风玻璃,并且通过将上部挡风玻璃的材质设为玻璃,从而能够将上部挡风玻璃打破以使人从车辆中逃出。在本公开的车辆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车辆仅在单侧的侧面上具备车门。根据该方式,即使车辆发生侧翻而成为使具备车门的侧面置于下方的状态,也能够通过将上部挡风玻璃打破而使人从车辆中逃出。在本公开的车辆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上部挡风玻璃的光的透过率与所述下部挡风玻璃的光的透过率相比而较大。根据该方式,由于上部挡风玻璃的光的透过率与下部挡风玻璃的光的透过率相比而较大,因此能够从车辆的上部将光引入到车内,从而能够增加车辆的乘员的开放感。专利技术效果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在车辆发生侧翻而致使被设置在侧面处的出入口被堵住之际能够使人从车辆中逃出的车辆。附图说明图1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A-A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实施方式的车辆10进行说明。以下进行说明的各附图所示的箭头标记FR、箭头标记UP、箭头标记RH分别表示车辆的前方向(行进方向)、上方向、右方向。此外,各箭头标记FR、UP、RH的相反方向分别表示车辆后方向、下方向、左方向。以下,在仅使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事先特别说明,则设为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前部设置有挡风玻璃1,车辆10仅在左侧的侧面上具备用于使人上下车的车门2。车辆10具备分隔杠3,以作为将挡风玻璃1分割为上部挡风玻璃11和下部挡风玻璃12的分隔部件。图2为分隔杠3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分隔杠3的主体31的内部设置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件32,加强件32通过固定部33而被固定在主体31上。加强件32的左右两端与前柱4的骨架被结合。如此,通过具备与前柱4的骨架结合的加强件32,从而能够确保分隔杠3的强度,并提高车辆10的前侧的刚性。下部挡风玻璃12为聚碳酸酯制,其确保了即使石头等的飞来物与之发生碰撞也不会开裂或贯穿的强度。因此,即使在车辆10发生侧翻而致使车门2被堵住的状况下,打破下部挡风玻璃12并打开能够使人通过的大小的孔也是较为困难的。下部挡风玻璃12也可以不为聚碳酸酯制,而是具有在外侧玻璃板与内侧玻璃板之间粘合有树脂制的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的结构。即使石头等的物体与具有夹层玻璃的结构的下部挡风玻璃12发生碰撞,开裂的玻璃的碎片也不会飞散,而会由中间膜来对冲击进行吸收,从而使得发生了碰撞的物体难以贯穿挡风玻璃。因此,即使在车辆10发生侧翻而致使车门2被堵住的状况下,在下部挡风玻璃12处打开能够使人通过的大小的孔也是较为困难的。上部挡风玻璃11的材质为玻璃,上部挡风玻璃11为以人力能够打破的程度的脆弱。也就是说,上部挡风玻璃11与下部挡风玻璃12相比而较脆弱。而且,上部挡风玻璃1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与人的头部的直径相比而较大。因此,即使在车辆10发生侧翻以成为使左侧的侧面置于下方的状态而致使车门2被堵住的状况下,也能够通过以人力将上部挡风玻璃11打破而使人从车辆10中逃出。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中,由分隔杠3对挡风玻璃1上下地进行分割,并通过采用下部挡风玻璃12为聚碳酸酯制或具有夹层玻璃的结构,从而物体难以贯穿下部挡风玻璃12,并且通过将上部挡风玻璃11的材质设为玻璃,从而使打破上部挡风玻璃11以使人从车辆中逃出成为可能。此外,即使在车辆10发生了侧翻等的情况下,与侧翻成使左侧或右侧的侧面置于下方的状态的可能性、或倒立成使上表面置于下方的状态的可能性相比,成为使前表面或后表面置于下方的状态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因此,为了使车辆10即使在左右中的任意一方的侧面被堵住的状况或上表面被堵住的状况下也能够使人从车辆10的前侧逃出,从而将上部挡风玻璃11的材质设为能够以人力将之打破的玻璃。上部挡风玻璃11的光的透过率与下部挡风玻璃12的光的透过率相比而较大。因此,能够从车辆10的上部将光引入到车内,从而能够增加车辆的乘员的开放感。本公开的车辆并不被限定于上述的方式,其能够在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例如,也可以在后部的挡风玻璃上设置有分隔杠,以使后部的挡风玻璃被分割为上部挡风玻璃和下部挡风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n具备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将前部或后部的挡风玻璃分割为上部挡风玻璃和下部挡风玻璃,/n所述上部挡风玻璃的脆弱性与所述下部挡风玻璃的脆弱性有所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8 JP 2019-121595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将前部或后部的挡风玻璃分割为上部挡风玻璃和下部挡风玻璃,
所述上部挡风玻璃的脆弱性与所述下部挡风玻璃的脆弱性有所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挡风玻璃与所述下部挡风玻璃相比而较脆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挡风玻璃为以人力能够打破的程度的脆弱,且上下方向的宽度与人的头部的直径相比而较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挡风玻璃的材质为玻璃,所述下部挡风玻璃为聚碳酸酯制或具有夹层玻璃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之内勇智设楽正树服部亮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