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玻璃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34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汽车玻璃及汽车,其中汽车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包括视窗区域和围绕于视窗区域外的遮挡区域;发光层,设于遮挡区域上;遮挡层,设于遮挡区域上并且覆盖发光层;加热层,横跨于视窗区域和遮挡区域上,加热层的对应遮挡区域的局部设于遮挡层的远离发光层的表面上;以及覆盖层,设于遮挡区域上且覆盖于位于遮挡区域的加热层上;汽车设有上述的汽车玻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玻璃及汽车具有以下优点:本实施例的汽车玻璃具有遮蔽、发热和发光警示的作用;上述的多层结构依次层叠,利于提高结合力,提高多层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玻璃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玻璃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玻璃及汽车。
技术介绍
早期的汽车具有以下设计:1.汽车玻璃的周边位置上是没有印刷陶瓷边的,从汽车的外部直接可以看到车框周边的装饰板的颜色,这样放置于装饰板上的东西就直接暴露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其隐私性不强。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在玻璃的周边位置印刷黑色油墨的方法来遮住汽车的内饰以达到美观的目的;2.在寒冷的冬季,因为车内外的温差,使玻璃表面容易起雾,这对司机观察路面情况是很不利的。为解决这两个问题,通过在挡风玻璃上增加了加热功能,可以减少起雾的现象,保证了冬季的行驶安全;3.为提高安全警示,早期的汽车玻璃的外表面设置发光材料,其利用夜光粉调配而成的蓄光型自发光油墨,其在吸收阳光后可以在昏暗的条件下自发光以警示后面车辆的作用。上述设计的印刷陶瓷边、加热功能层和发光材料层均为功能性层结构,上述设计存在各种功能性层结构之间结合不紧密,其耐用性差的问题;另外还会导致汽车玻璃强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玻璃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玻璃上的功能性层结构结合不紧密,耐用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包括视窗区域和围绕于所述视窗区域外的遮挡区域;发光层,设于所述遮挡区域上;遮挡层,设于所述遮挡区域上并且覆盖所述发光层;加热层,横跨于所述视窗区域和所述遮挡区域上,所述加热层的对应所述遮挡区域的局部设于所述遮挡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上;以及覆盖层,设于所述遮挡区域上且覆盖于位于所述遮挡区域的所述加热层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为自发光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为丝网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层为黑色陶瓷层、彩色陶瓷层、黑色油墨层或者彩色油墨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层为二氧化硅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层包括加热丝和电连接所述加热丝的汇流母线;所述加热丝设于所述视窗区域上,所述汇流母线设于所述遮挡区域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丝为银浆丝。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盖层预留有对应所述汇流母线的焊接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本体为浮法玻璃。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设有上述的汽车玻璃。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玻璃及汽车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发光层、遮挡层、部分加热层和覆盖层形成多层结构,可以使得本实施例的汽车玻璃具有遮蔽、发热和发光警示的作用,使得汽车玻璃具有多功能性;其次,上述的多层结构依次层叠,利于相互之间的结合,提高多层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最后,上述结构的设计利于玻璃本体的加工,提高了玻璃本体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玻璃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玻璃本体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玻璃的部分剖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玻璃本体;11-视窗区域;12-遮挡区域;2-发光层;3-遮挡层;4-加热层;41-加热丝;42-汇流母线;5-覆盖层;6-加热引线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玻璃,用于作为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或者后挡风玻璃,其具有预设的弧度结构。本实施例的汽车玻璃包括:玻璃本体1、发光层2、遮挡层3、加热层4和覆盖层5;玻璃本体1包括视窗区域11和围绕于视窗区域11外的遮挡区域12,玻璃本体1在安装在汽车的对应位置后,视窗区域11用于供驾乘者观看路况,而遮挡区域12位于视窗区域11的外周边,与汽车的边框连接,用于设置起遮挡作用的结构体;发光层2设于遮挡区域12上,并且位于玻璃本体1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该侧面可选为玻璃本体1靠近汽车内部的内侧面;遮挡层3设于遮挡区域12上,并且覆盖发光层2,遮挡层3的形状适于遮挡区域12,呈环状且围绕于视窗区域11外,该遮挡层3用于遮挡位于汽车外部的人直接观察到置于汽车内部的装饰板上的物品;加热层4横跨于遮挡区域12和视窗区域11上,加热层4的对应遮挡区域12的局部设于遮挡层3的远离发光层2的表面上,加热层4的作用为加热玻璃本体1的视窗区域11,减小冬季起雾的可能;覆盖层5设于遮挡区域12上且覆盖位于遮挡区域12的加热层4上,其用于固定和遮挡加热层4。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玻璃的安装和工作原理如下:将玻璃本体1安装于汽车对应的位置上,如作为前挡风玻璃或者后挡风玻璃;其中玻璃本体1设有发光层2、遮挡层3、加热层4和覆盖层5的侧面朝汽车的内部设置,发光层2可以朝汽车的外部发光以达到警示的作用,同时遮挡层3覆盖该发光层2,避免发光层2朝汽车的内部发光,影响驾乘者的视线;加热层4设于遮挡层3的远离发光层2的表面上,避免加热层4遮挡发光层2的发光;覆盖层5有固定和遮挡加热层4,利于提供加热层4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玻璃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发光层2、遮挡层3、部分加热层4和覆盖层5形成多层结构,可以使得本实施例的汽车玻璃具有发光警示、遮蔽和发热的作用,使得汽车玻璃具有多功能性;其次,上述的多层结构依次层叠,利于相互之间的结合,提高多层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最后,上述结构的设计利于玻璃本体1的加工,提高了玻璃本体1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层2为自发光层。在本实施例中,自发光层为蓄光性油墨制成,其自发光层的图案内容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不同样式,可以是数字、字母或者漂亮的图案。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n玻璃本体,包括视窗区域和围绕于所述视窗区域外的遮挡区域;/n发光层,设于所述遮挡区域上;/n遮挡层,设于所述遮挡区域上并且覆盖所述发光层;/n加热层,横跨于所述视窗区域和所述遮挡区域上,所述加热层的对应所述遮挡区域的局部设于所述遮挡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上;以及/n覆盖层,设于所述遮挡区域上且覆盖于位于所述遮挡区域的所述加热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本体,包括视窗区域和围绕于所述视窗区域外的遮挡区域;
发光层,设于所述遮挡区域上;
遮挡层,设于所述遮挡区域上并且覆盖所述发光层;
加热层,横跨于所述视窗区域和所述遮挡区域上,所述加热层的对应所述遮挡区域的局部设于所述遮挡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上;以及
覆盖层,设于所述遮挡区域上且覆盖于位于所述遮挡区域的所述加热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为自发光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为丝网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层为黑色陶瓷层、彩色陶瓷层、黑色油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清世于洪广
申请(专利权)人:信义汽车部件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