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03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体玻璃技术领域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包括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边沿部位夹装一周布置的中间胶垫(102),内层玻璃(101)内表面印刷银浆线(111),外层玻璃(103)外表面设置油墨层(112),所述的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之间形成空腔部(113),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中间胶垫(102)形成玻璃组合(10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能够减少噪音、有遮蔽性、带加热功能,满足多种环境需求,提升玻璃的整体性能。提升玻璃的整体性能。提升玻璃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车体玻璃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炎热的夏季,车辆在室外停车场上,被太阳照射车内的温度会升高很多,相比车外更加炎热,热量一方面是通过车体的钣金传导到车内,另外一方面是通过车窗照射入车内,不仅前风挡玻璃可以传导热量进入车内,后风挡玻璃也会传导热量进入车内。因此,刚进入车内就需要打开空调降温后才感觉到舒服,这样的方式,增加了降温时间又损失了能源。在冬天使用时,因为车内外的温差,使后风挡玻璃表面容易起雾,这对司机观察车后物体是不利的,存在驾驶安全隐患。
[0003]现有技术中有名称为“后挡风玻璃结构及汽车”、公开号为“218197852U”的技术,该技术用于汽车门窗领域,包括后挡风玻璃总成、尾门焊合总成和固定构件;后挡风玻璃总成包括后挡风玻璃和包边,包边连接于后挡风玻璃边沿,后挡风玻璃和包边一体成型;尾门焊合总成形成有窗口,后挡风玻璃总成安装于窗口,固定构件连接包边和尾门焊合总成。该技术没有涉及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噪音、有遮蔽性、带加热功能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
[0005]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为一种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包括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边沿部位夹装一周布置的中间胶垫,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底部边沿卡装在密封条的密封卡槽内,内层玻璃内表面印刷银浆线,外层玻璃外表面设置油墨层,所述的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之间形成空腔部。
[0007]所述的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中间胶垫形成玻璃组合,玻璃组合靠近上部设置开孔Ⅰ和开孔Ⅱ,开孔Ⅰ和开孔Ⅱ连接玻璃铰链,玻璃铰链连接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上部。
[0008]所述的玻璃组合位于开孔Ⅰ和开孔Ⅱ下方还设置开孔Ⅲ和开孔Ⅳ,开孔Ⅲ和开孔Ⅳ分别连接一个气缸,一个气缸连接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一侧侧部,另一个气缸连接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另一侧侧部。
[0009]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外侧一周边沿位置设置框架密封条。
[0010]所述的银浆线边部设置起汇流条的作用汇流母线,汇流母线部位焊接导线接头,导线接头与外部电源连接。
[0011]所述的内层玻璃每侧侧边内侧分别粘连防震条。
[0012]所述的玻璃组合底部通过聚氨酯胶粘接在密封卡槽内。
[0013]所述的防震条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作,防震条通过3M双面胶带粘接在玻璃内
表面侧面位置。
[0014]所述的开孔Ⅰ、开孔Ⅱ、开孔Ⅲ、开孔Ⅳ均为垂直设置在玻璃上的腰型孔。
[0015]所述的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均为钢化玻璃。
[0016]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17]本技术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外层玻璃印有油墨层,起到遮蔽和美观的效果,内层玻璃上印刷银浆线,启动时起到发热功能。中间胶垫起到隔绝和连接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的作用。中间胶垫防止空腔部漏气。而中空结构的双层玻璃,空腔部位中空结构,可以有效提高隔音效果。与此同时,使用空调时,夏天可以减少冷气散失,冬天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具有保温功能,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燃油成本,使车内乘客更加舒适。而内层玻璃上印刷银浆线,起到发热功能,用于在冬天对玻璃进行除雾,提高司机可视性,提高驾驶安全。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的油墨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的银浆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00、玻璃组合;101、内层玻璃;102、中间胶垫;103、外层玻璃;105、开孔Ⅰ;106、开孔Ⅳ;107、开孔Ⅱ;108、开孔Ⅲ;109、导线接头;111、银浆线;112、油墨层;113、空腔部;200、密封条;201、密封卡槽;300、防震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如附图1

附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包括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边沿部位夹装一周布置的中间胶垫102,内层玻璃101内表面印刷银浆线111,外层玻璃103外表面设置油墨层112,所述的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之间形成空腔部113。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技术方案。外层玻璃103印有油墨层112,起到遮蔽和美观的效果,内层玻璃101上印刷银浆线,起到发热功能。中间胶垫起到隔绝和连接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的作用。中间胶垫102防止空腔部113漏气。而中空结构的双层玻璃,空腔部位中空结构,可以有效提高隔音效果。与此同时,使用空调时,夏天可以减少冷气散失,冬天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具有保温功能,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燃油成本,使车内乘客更加舒适。而内层玻璃101上印刷银浆线,起到发热功能,用于在冬天对玻璃进行除雾,提高司机可视性,提高驾驶安全。本技术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能够减少噪音、有遮蔽性、带加热功能,满足多种环境需求,提升玻璃的整体性能。
[0027]所述的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中间胶垫102形成玻璃组合100,玻璃组合100靠近上部设置开孔Ⅰ105和开孔Ⅱ107,开孔Ⅰ105和开孔Ⅱ107连接玻璃铰链,玻璃铰链连接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上部。所述的玻璃组合100位于开孔Ⅰ105和开孔Ⅱ107下方还设置开孔Ⅲ108和开孔Ⅳ106,开孔Ⅲ108和开孔Ⅳ106分别连接一个气缸,一个气缸连接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一侧侧部,另一个气缸连接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另一侧侧部。上述结构,通过玻璃铰链及开孔Ⅰ105和开孔Ⅱ107,实现玻璃铰链与玻璃组合100上部的活动连接,在铰链动作时,可以实现玻璃组合100相对于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打开和关闭。玻璃组合100打开时,达到车体内外通风换气的效果。而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底部边沿卡装在密封条200的密封卡槽201内,在玻璃组合100关闭时,密封条200能很好的与车体匹配密封。
[0028]所述的开孔Ⅰ105、开孔Ⅱ107、开孔Ⅲ108、开孔Ⅳ106的设置,开孔Ⅰ105、开孔Ⅱ107是玻璃铰链安装孔,开孔Ⅰ105、开孔Ⅱ107采用腰孔设计,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边沿部位夹装一周布置的中间胶垫(102),内层玻璃(101)内表面印刷银浆线(111),外层玻璃(103)外表面设置油墨层(112),所述的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之间形成空腔部(113),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中间胶垫(102)形成玻璃组合(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组合(100)靠近上部设置开孔Ⅰ(105)和开孔Ⅱ(107),开孔Ⅰ(105)和开孔Ⅱ(107)连接玻璃铰链,玻璃铰链连接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上部,内层玻璃(101)和外层玻璃(103)底部边沿卡装在密封条(200)的密封卡槽(20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后挡风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组合(100)位于开孔Ⅰ(105)和开孔Ⅱ(107)下方还设置开孔Ⅲ(108)和开孔Ⅳ(106),开孔Ⅲ(108)和开孔Ⅳ(106)分别连接一个气缸,一个气缸连接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一侧侧部,另一个气缸连接车体后挡风玻璃框架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清世于洪广
申请(专利权)人:信义汽车部件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