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259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及其制造方法,该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包括至少两条第一原基带,第一原基带呈均匀间隔划分有多条第一粘接边,相邻的两条第一粘接边之间划分有一条第一成型边,各第一原基带中相邻的第一成型边与第一粘接边之间均开设有折叠槽,第一成型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反,第一粘接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同,相邻的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反,相邻的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第一粘接边间隔粘接、且朝两侧拉开后形成多个中空型蜂巢胞元结构。制造方法包括划分单元、铣削折叠槽、涂胶和粘接、胶压和成型。该蜂巢仿生芯板的横向强度非常高,质量稳定性好,且可适用于高强度承载环境,应用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蜂巢仿生芯板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多采用纸蜂窝芯板,但纸蜂窝的平压及剪切强度低,一般只有0.1-0.2MP。纸蜂窝存在易吸水,胶结塌陷等问题。由纸蜂窝做成的各种家具、木门、室内装饰等产品的承重部件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表面随机性凹陷、质量不稳定、耐久性差等问题,产生很多顾客投诉。同时纸基(纸带)蜂窝板的边部芯层太软,无法采用常规封边工艺进行处理,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蜂窝芯板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横向强度非常高、质量稳定性好、可采用常规封边工艺、适用于高强度承载环境的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及其制造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条第一原基带,所述第一原基带呈均匀间隔划分有多条第一粘接边,相邻的两条第一粘接边之间划分有一条第一成型边,各所述第一原基带中相邻的第一成型边与第一粘接边之间均开设有折叠槽,所述第一成型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粘接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反,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第一粘接边间隔粘接、且朝两侧拉开后形成多个中空型蜂巢胞元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槽为V形槽,每条所述第一成型边两端的折叠槽的开口角度相等,每条所述第一粘接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角度相等或者互补(角度之和为180°),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折叠槽的开口角度相等或互补。所有折叠槽的开口角度相等;或者,各所述第一原基带相邻的第一成型边中,一条第一成型边端部的折叠槽开口角度设为α1,另一条第一成型边端部的折叠槽开口角度设为α2,则α1与α2互补,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折叠槽的开口角度均相等;或者,各所述第一原基带的第一成型边依次两两设为一组,相邻各组中,一组的第一成型边端部的折叠槽开口角度相等,均设为θ1,另一组的第一成型边端部的折叠槽开口角度相等,均设为θ2,则θ1与θ2互补,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折叠槽的开口角度均相等;或者,各所述第一原基带的第一成型边依次两两设为一组,相邻各组中,一组的第一成型边端部的折叠槽开口角度相等,均设为β1,另一组的第一成型边端部的折叠槽开口角度相等,均设为β2,则β1与β2互补,依次相邻的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折叠槽的开口角度交替互补和相等。所述折叠槽为梯形槽。可优选梯形槽的短边宽度d2为0.5mm~2mm。所述第一原基带的原材料包括木质材料、纸质材料、金属和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当所述第一原基带的原材料为非纸质材料时,所述第一原基带的表面设有贴面;纸质材料本身由多层纸层叠而成,因此其表面无需贴面;和/或,所述第一原基带的折叠槽槽底厚度d1与该第一原基带的厚度h之比为2~4∶15~60;优选的,折叠槽的槽底厚度d1取0.2-0.4mm;和/或,所述折叠槽为V形槽,所述折叠槽的开口角度为60°、90°或120°。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包括至少两条第一原基带,所述第一原基带呈均匀间隔划分有多条第一粘接边,相邻的两条第一粘接边之间划分有一条第一成型边,各所述第一原基带中相邻的第一成型边与第一粘接边之间均开设有折叠槽,所述第一成型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粘接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反;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之间布设有两条第二原基带,所述第二原基带呈均匀间隔划分有多条与所述第一原基带的第一粘接边位置对应的第二粘接边,相邻的两条第二粘接边之间划分有一条第二成型边,位置对应的第一粘接边与第二粘接边间隔粘接、位置对应的两条第二粘接边间隔粘接、且朝两侧拉开后形成多个中空型蜂巢胞元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原基带的原材料包括木质材料、纸质材料、金属和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原基带为纸带;和/或,当所述第一原基带的原材料为非纸质材料时,所述第一原基带的表面设有贴面;纸质材料本身由多层纸层叠而成,因此其表面无需贴面;和/或,所述第一原基带的折叠槽槽底厚度d1与该第一原基带的厚度h之比为2~4∶15~60;优选的,第一原基带的厚度取1.5mm~6.0mm,折叠槽的槽底厚度d1取0.2-0.4mm;和/或,所述折叠槽为V形槽,所述折叠槽的开口角度为60°、90°或120°。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划分单元:将各第一原基带依次叠放,以端部为起点,在第一原基带上呈均匀间隔划分多条第一粘接边,相邻的两条第一粘接边之间划分有一条第一成型边;S2:铣削折叠槽:在各第一原基带中相邻的第一成型边与第一粘接边之间铣削折叠槽,使第一成型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反,第一粘接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同,相邻的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反;S3:涂胶和粘接:在各第一原基带上选择性地对第一粘接边涂胶,使相邻的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第一粘接边能够间隔粘接;S4:胶压:将粘接后的芯板进行胶压,使粘接牢固;S5:成型:将胶压后的芯板锯切成所需高度,经砂光后,朝两侧拉伸使各槽口相靠紧,形成多个中空型蜂巢胞元结构,得到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划分单元:将各第一原基带依次叠放,以端部为起点,在第一原基带上呈均匀间隔划分多条第一粘接边,相邻的两条第一粘接边之间划分有一条第一成型边,然后在各相邻的第一原基带之间布设两条第二原基带,将第二原基带呈均匀间隔划分有多条与第一原基带的第一粘接边位置对应的第二粘接边,相邻的两条第二粘接边之间划分有一条第二成型边;S2:铣削折叠槽:在各第一原基带中相邻的第一成型边与第一粘接边之间铣削折叠槽,使第一成型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反,第一粘接边两端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同,相邻的第一原基带位置对应的折叠槽开口方向相反;S3:涂胶和粘接:在各第一原基带上选择性地对第一粘接边涂胶,在各第二原基带上选择性地对第二粘接边涂胶,使位置对应的第一粘接边与第二粘接边间隔粘接、位置对应的两条第二粘接边间隔粘接;S4:胶压:将粘接后的芯板进行胶压,使粘接牢固;S5:成型:将胶压后的芯板锯切成所需高度,经砂光后,朝两侧拉伸使各槽口相靠紧,形成多个中空型蜂巢胞元结构,得到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上述的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在进行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薄板工艺;和/或,在进行所述步骤S1之前,当所述第一原基带的原材料为非纸质材料时,还包括贴面工艺,过程如下:将原材料板进行双面涂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条第一原基带(1),所述第一原基带(1)呈均匀间隔划分有多条第一粘接边(11),相邻的两条第一粘接边(11)之间划分有一条第一成型边(12),各所述第一原基带(1)中相邻的第一成型边(12)与第一粘接边(11)之间均开设有折叠槽(111),所述第一成型边(12)两端的折叠槽(111)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粘接边(11)两端的折叠槽(111)开口方向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1)位置对应的折叠槽(111)开口方向相反,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1)位置对应的第一粘接边(11)间隔粘接、且朝两侧拉开后形成多个中空型蜂巢胞元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条第一原基带(1),所述第一原基带(1)呈均匀间隔划分有多条第一粘接边(11),相邻的两条第一粘接边(11)之间划分有一条第一成型边(12),各所述第一原基带(1)中相邻的第一成型边(12)与第一粘接边(11)之间均开设有折叠槽(111),所述第一成型边(12)两端的折叠槽(111)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粘接边(11)两端的折叠槽(111)开口方向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1)位置对应的折叠槽(111)开口方向相反,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1)位置对应的第一粘接边(11)间隔粘接、且朝两侧拉开后形成多个中空型蜂巢胞元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槽(111)为V形槽,每条所述第一成型边(12)两端的折叠槽(111)的开口角度相等,每条所述第一粘接边(11)两端的折叠槽(111)开口角度相等或者互补,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1)位置对应的折叠槽(111)的开口角度相等或互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其特征在于:所有折叠槽(111)的开口角度相等;
或者,各所述第一原基带(1)相邻的第一成型边(12)中,一条第一成型边(12)端部的折叠槽(111)开口角度设为α1,另一条第一成型边(12)端部的折叠槽(111)开口角度设为α2,则α1与α2互补,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1)位置对应的折叠槽(111)的开口角度均相等;
或者,各所述第一原基带(1)的第一成型边(12)依次两两设为一组,相邻各组中,一组的第一成型边(12)端部的折叠槽(111)开口角度相等,均设为θ1,另一组的第一成型边(12)端部的折叠槽(111)开口角度相等,均设为θ2,则θ1与θ2互补,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1)位置对应的折叠槽(111)的开口角度均相等;
或者,各所述第一原基带(1)的第一成型边(12)依次两两设为一组,相邻各组中,一组的第一成型边(12)端部的折叠槽(111)开口角度相等,均设为β1,另一组的第一成型边(12)端部的折叠槽(111)开口角度相等,均设为β2,则β1与β2互补,依次相邻的第一原基带(1)位置对应的折叠槽(111)的开口角度交替互补和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槽(111)为梯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基带(1)的原材料包括木质材料、纸质材料、金属和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当所述第一原基带(1)的原材料为非纸质材料时,所述第一原基带(1)的表面设有贴面;
和/或,所述第一原基带(1)的折叠槽(111)槽底厚度d1与该第一原基带(1)的厚度h之比为2~4∶15~60;
和/或,所述折叠槽(111)为V形槽,所述折叠槽(111)的开口角度为60°、90°或120°。


6.一种槽口折叠蜂巢仿生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条第一原基带(1),所述第一原基带(1)呈均匀间隔划分有多条第一粘接边(11),相邻的两条第一粘接边(11)之间划分有一条第一成型边(12),各所述第一原基带(1)中相邻的第一成型边(12)与第一粘接边(11)之间均开设有折叠槽(111),所述第一成型边(12)两端的折叠槽(111)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粘接边(11)两端的折叠槽(111)开口方向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1)位置对应的折叠槽(111)开口方向相反;
相邻的所述第一原基带(1)之间布设有两条第二原基带(2),所述第二原基带(2)呈均匀间隔划分有多条与所述第一原基带(1)的第一粘接边(11)位置对应的第二粘接边(21),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景新吴新凤王强李贤军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