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速ADC中的输入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755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ADC中的输入缓冲器,包括两层叠置的输入缓冲结构;第一层输入缓冲结构包括第一MOS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MOS晶体管、第二电容、第三MOS晶体管和第三电容;第二层输入缓冲结构包括第四MOS晶体管、第四电容、第五MOS晶体管、第五电容、第六MOS晶体管和第六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速ADC中的输入缓冲器,在输入缓冲器的上下两层,采用叠置的cascode(共源共栅)晶体管来有效增大等效输出阻抗,进而增加增益和SFDR(无杂散动态范围);本申请理论上可以接受很大范围电平的片外输入信号,因此可以大大增加端接阻抗电路的设计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速ADC中的输入缓冲器
本技术涉及高速ADC,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速ADC中的输入缓冲器。
技术介绍
流水线型(Pipeline)ADC的最前端通常包含采样保持电路,该采样保持电路的性能决定了整个系统能够达到的最终性能。此后的每一级中包含采样保持功能、低精度的子模数转换器(SUBADC)、子数模转换器(SUBDAC)以及余量放大电路。由于采样保持电路需要消耗额外的功耗,并且整体ADC的噪声性能会比没有采样保持电路的ADC要差,因此为了高速高精度,低功耗的要求,一般选择不带采样保持电路的ADC的结构。随着ADC采样速率和精度的提高,对于单片ADC而言,ADC的输入信号端的封装寄生电感会恶化ADC的性能,由于寄生电感的作用,导致ADC的输入端在很短的采样时间内不能达到相应的精度,ADC的整体性能大幅下降。对于单片集成系统(SOC)中,由于ADC采样网络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稳定,对ADC输入端的驱动电路有很高的要求,提升了ADC驱动电路的设计难度。因此为了降低ADC对输入端的要求,在高速的ADC中一般加入输入缓冲器(inputbuf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速ADC中的输入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叠置的输入缓冲结构;第一层输入缓冲结构包括第一MOS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MOS晶体管、第二电容、第三MOS晶体管和第三电容;第二层输入缓冲结构包括第四MOS晶体管、第四电容、第五MOS晶体管、第五电容、第六MOS晶体管和第六电容;/n所述第一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电压源,第一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三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第四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五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五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六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六M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速ADC中的输入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叠置的输入缓冲结构;第一层输入缓冲结构包括第一MOS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MOS晶体管、第二电容、第三MOS晶体管和第三电容;第二层输入缓冲结构包括第四MOS晶体管、第四电容、第五MOS晶体管、第五电容、第六MOS晶体管和第六电容;
所述第一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电压源,第一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三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第四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五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五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六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六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电压源;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军胡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泰格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