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散热功能的二极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60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散热功能的二极管结构,包括壳体、发光芯片、安装座、两引脚,还包括散热板、若干散热翅板A、若干散热翅板B、散热杯、底座,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发光芯片连接,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底座连接并且形成间隔层,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板A;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散热杯围设在所述发光芯片的周围并且底部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所述散热翅板B设置在所述散热杯的外表面,所述散热杯的内表面涂覆设置有反光膜层;所述引脚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散热板、安装座、底座并且延伸出所述底座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散热功能的二极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
,尤其涉及一种带散热功能的二极管结构。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组件,初期多用作为指示灯、显示发光二极管板等,随着白光LED的出现,也被用作照明。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信息显示、信号灯、车用灯具、液晶屏背光源、通用照明五大类。LED在日常使用时,由于单个发光面比较窄,通常大规模集成在线路板上,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光源,由此会造成大量的热量积聚,有时会击穿电路板,因此,行业内,不断完善LED的散热功能,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散热功能的二极管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散热功能的二极管结构,包括壳体、发光芯片、安装座、两引脚,所述壳体罩设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发光芯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两所述引脚的一端与所述发光芯片连接,还包括散热板、若干散热翅板A、若干散热翅板B、散热杯、底座,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发光芯片连接,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底座连接并且形成间隔层,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板A;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散热杯围设在所述发光芯片的周围并且底部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所述散热翅板B设置在所述散热杯的外表面,所述散热杯的内表面涂覆设置有反光膜层;所述引脚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散热板、安装座、底座并且延伸出所述底座外。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与所述引脚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管体;所述引脚的外表面靠近与所述发光芯片连接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管体的内侧壁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凸块穿过的导槽,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与所述限位管体对应的位置共轴心设置有凸块收纳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管体下表面的开口位设置为倒立的漏斗状,所述引脚的外表面位于所述限位凸块的下方套设有漏斗状堵塞凸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引脚贯穿的位置设置有堵塞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靠近所述发光芯片的位置套设有散热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发光芯片下设置有散热板,安装座的下表面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板,散热板设置有若干通孔,散热杯围设在发光芯片的周围并且底部与散热板连接,所述散热翅板B设置在散热杯的外表面,分别通过散热板、散热翅板、散热翅板B、散热翅板A,使本技术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2、通过设置反光膜层,使本结构散发出来的光更加的集聚;3、限位管体的内侧壁设置有供限位凸块穿过的导槽,安装座的下表面与限位管体对应的位置共轴心设置有凸块收纳槽,两引脚分别穿过限位管体后,通过限位凸块限位与凸块收纳槽的配合实现限位,一方面使两引脚能够确保与发光芯片的连接,另一方面使两引脚便于拆卸;4、限位管体下表面的开口位设置为倒立的漏斗状,引脚的外表面位于限位凸块的下方套设有漏斗状堵塞凸块,通过堵塞凸块对开口进行密封,防止阻焊剂进入到限位管体内部,影响两引脚的正常使用,并且通过堵塞凸块实现防水的功能;5、底座上位于所述引脚贯穿的位置设置有堵塞环,进一步防止阻焊剂进入到限位管体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视图。图3为限位管体的结构视图。图4为引脚的结构视图。图5为安装座的结构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视图(带散热环)。附图标记为:壳体10、散热翅板B12、散热杯11、发光芯片13、安装座16、通孔14、散热板15、若干散热翅板A17、引脚18、限位管体19、堵塞凸块20、限位凸块21、导槽22、引脚23、底座24、堵塞环25、凸块收纳槽26、散热环28、插孔27。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散热功能的二极管结构,包括壳体10、发光芯片13、安装座16、引脚18和引脚23,引脚18为正极引脚,引脚23为负极引脚,壳体10罩设在安装座16上,发光芯片13设置在壳体10内,引脚18和引脚23的一端与发光芯片13连接,还包括散热板15、若干散热翅板A17、若干散热翅板B12、散热杯11、底座24,散热板15的上表面与发光芯片13连接,散热板15的下表面与安装座16的上表面连接;安装座16与底座24连接并且形成间隔层,安装座16的下表面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板A17;散热板15设置有若干通孔14;散热杯11围设在发光芯片13的周围并且底部与散热板15连接,散热翅板B12设置在散热杯11的外表面,散热杯11的内表面涂覆设置有反光膜层;引脚18和引脚2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散热板15、安装座16、底座24并且延伸出底座24外。本实施方式中,发光芯片下设置有散热板,安装座的下表面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板,散热板设置有若干通孔,散热杯围设在发光芯片的周围并且底部与散热板连接,所述散热翅板B设置在散热杯的外表面,分别通过散热板、散热翅板、散热翅板B、散热翅板A,使本技术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通过设置反光膜层,使本结构散发出来的光更加的集聚。安装座上设置有供引脚18和引脚23穿过的插孔27。安装座16的下表面与引脚18和引脚2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管体19;引脚18和引脚23的外表面靠近与发光芯片13连接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块21,限位管体19的内侧壁设置有供限位凸块21穿过的导槽22,安装座16的下表面与限位管体19对应的位置共轴心设置有凸块收纳槽26。引脚18和引脚23对应插入到限位管体19内,引脚18和引脚23的一端一直延伸至与发光芯片13接触后,再转动一下引脚18和引脚23,限位凸块21在凸块收纳槽26的范围内,从而防止引脚18和引脚23发生下移的情况。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一方面使两引脚能够确保与发光芯片的连接,另一方面使两引脚便于拆卸。限位管体19下表面的开口位设置为倒立的漏斗状,引脚18和引脚23的外表面位于限位凸块21的下方套设有漏斗状堵塞凸块20,通过堵塞凸块对开口进行密封,防止阻焊剂进入到限位管体内部,影响两引脚的正常使用,并且通过堵塞凸块实现防水的功能。底座24上位于引脚18和引脚23贯穿的位置设置有堵塞环25,通过设置堵塞环25,进一步防止阻焊剂进入到限位管体内部。参照图6所示,壳体10的外表面靠近发光芯片13的位置套设有散热环28,通过设置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散热功能的二极管结构,包括壳体(10)、发光芯片(13)、安装座(16)、两引脚(18、23),所述壳体(10)罩设在所述安装座(16)上,所述发光芯片(13)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两所述引脚(18、23)的一端与所述发光芯片(13)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板(15)、若干散热翅板A(17)、若干散热翅板B(12)、散热杯(11)、底座(24),所述散热板(15)的上表面与所述发光芯片(13)连接,所述散热板(15)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座(16)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安装座(16)与所述底座(24)连接并且形成间隔层,所述安装座(16)的下表面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板A(17);所述散热板(15)设置有若干通孔(14);所述散热杯(11)围设在所述发光芯片(13)的周围并且底部与所述散热板(15)连接,所述散热翅板B(12)设置在所述散热杯(11)的外表面,所述散热杯(11)的内表面涂覆设置有反光膜层;所述引脚(18、2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散热板(15)、安装座(16)、底座(24)并且延伸出所述底座(24)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散热功能的二极管结构,包括壳体(10)、发光芯片(13)、安装座(16)、两引脚(18、23),所述壳体(10)罩设在所述安装座(16)上,所述发光芯片(13)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两所述引脚(18、23)的一端与所述发光芯片(13)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板(15)、若干散热翅板A(17)、若干散热翅板B(12)、散热杯(11)、底座(24),所述散热板(15)的上表面与所述发光芯片(13)连接,所述散热板(15)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座(16)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安装座(16)与所述底座(24)连接并且形成间隔层,所述安装座(16)的下表面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板A(17);所述散热板(15)设置有若干通孔(14);所述散热杯(11)围设在所述发光芯片(13)的周围并且底部与所述散热板(15)连接,所述散热翅板B(12)设置在所述散热杯(11)的外表面,所述散热杯(11)的内表面涂覆设置有反光膜层;所述引脚(18、2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散热板(15)、安装座(16)、底座(24)并且延伸出所述底座(24)外。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伊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