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53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该装置包括分离仓、设置在分离仓顶部的旋流室、设置在分离仓底端的浓缩污泥斗;在旋流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泥口,进泥口通过进泥管道与设置在好氧池内的污泥回流泵相连;在旋流室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硝化液回流管道连通至缺氧池;浓缩污泥斗的底部通过污泥回流管道连通至厌氧池;在旋流室内部设置有截面为圆弧形的导流板,导流板的顶端固定在旋流室顶部、轴心与旋流室的轴心重合,且高度与旋流室的高度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效浓缩、设备简单、方便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能够节约一台污泥回流泵,污泥内、外回流效率高,能够有效地提升AAO系统脱氮除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AA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中一般设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分别设置内回流污泥泵、外回流污泥泵实现污泥的内回流和外回流,其中,内回流是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液(硝化液),其污泥浓度较低;外回流是污泥回流,其污泥浓度较高,因此需要设置两个污泥回流泵,分别实现污泥的内回流和外回流。而采用AAO-MBR工艺,采用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膜池,省去设置二沉池,同样也需要分别设置内回流污泥泵、外回流污泥泵,实现污泥的内回流和外回流。因为内回流和外回流对污泥浓度的要求不同,并且污泥内回流比、外回流比均较大,因此采用两个污泥回流泵运行能耗高,尤其是内回流污泥浓度偏低、效率低。因此,如何实现高效的污泥内回流、外回流,以节约设备以及节约能耗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采用分离仓和旋流室实现不同浓度污泥的分离,进而达到使用一台污泥回流泵即可实现污泥的内回流和外回流,能够节约设备、降低能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包括上宽下窄的圆锥形分离仓、设置在所述分离仓顶部的圆柱形旋流室、设置在分离仓底端的浓缩污泥斗,所述旋流室顶部密封、底端与分离仓顶端相连通;在所述旋流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泥口,所述进泥口通过进泥管道与设置在好氧池内的污泥回流泵相连,所述进泥管道沿着进泥口所在圆周的切线方向连通至旋流室内;在所述旋流室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硝化液回流管道连通至缺氧池;所述浓缩污泥斗的底部通过污泥回流管道连通至厌氧池;在所述旋流室内部设置有截面为圆弧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端固定在旋流室顶部,且导流板的轴心与旋流室的轴心重合,所述导流板的高度与旋流室的高度相等;在所述进泥管道、硝化液回流管道和污泥回流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动阀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污泥回流泵将好氧池内的污泥和污水的混合物引入到旋流室内,混合物进入旋流室之后,碰撞导流板和旋流室内壁,在旋流室内壁和导流板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内形成旋流,然后重力大的污泥下落到锥形分离仓内,在污泥回流泵产生的压力以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污泥和污水在分离仓内发生分离和分层,浓度大的污泥下沉,进入分离仓下方的浓缩污泥斗,然后再通过污泥回流管道回流到厌氧池内,实现污泥的外回流;上层污泥浓度低的混合液(硝化液)的液面逐渐上升,直至接触旋流室顶面时,旋流室内位于导流板所在环形内部的混合液将会通过旋流室顶部连接的硝化液回流管道回流到缺氧池内,实现污泥的内回流。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截面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200-240°;所述进泥口与导流板的侧壁相对,与导流板的圆弧开口处相错开。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保证进入旋流室的污泥和污水直接与导流板相碰撞,其中的污泥由于重力直接下落,污水由于离心力在旋流室内壁与导流板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流动,且形成旋流向下流动。优选的,所述浓缩污泥斗与污泥回流管道之间通过锥形调节阀相连接,所述锥形调节阀包括阀体外壳、设置在阀体外壳内的锥体,以及调节所述锥体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阀体外壳的内部上方为圆锥形腔体,所述锥体尖端朝上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阀体外壳外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阀体外壳且同轴连接有涡轮,在所述锥体的下方同轴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涡轮相啮合。通过锥形调节阀可以调节污泥回流管道的流量,驱动电机通过带动涡轮转动,进而带动蜗杆上下移动,实现锥体的上下移动,锥体上移,调节阀开度减小,污泥回流流量减小,锥体下移,调节阀开度增大,污泥流动增大。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变频器控制;或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可以更好的实现流量的污泥回流流量的控制。优选的,所述分离仓、旋流室为不锈钢材质或碳钢材质,也可以采用PP、PE、PPR材质。优选的,所述污泥回流管道上的电动阀门为菱形控制阀。优选的,在所述进泥管道、硝化液回流管道和污泥回流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取样口。采用上述的回流装置进行污泥回流,具体包括下列步骤:(1)好氧池内污泥和污水的混合物在污泥回流泵的压力作用下,通过进泥管道流向旋流室,其中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到分离仓内;污水在回流泵的压力作用下接触到弧形导流板,在旋流室的内壁与导流板之间的空间内形成旋流,并向下流到分离仓内;(2)分离仓内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沉,形成下层浓度较高的污泥和上层污泥浓度低的硝化液的分离,下层的污泥进入到分离仓下方的浓缩污泥斗中,再通过污泥回流管道回流到厌氧池内;上层的硝化液液面逐渐上升,然后通过硝化液回流管道回流到缺氧池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采用分离仓和旋流室实现污泥和污水的分离,浓度大的污泥下落到浓缩污泥斗中,通过污泥回流管道回流到厌氧池进行厌氧释磷,实现污泥的外回流;低污泥浓度的上清液(硝化液)通过旋流室顶部的硝化液回流管道回流到缺氧池内,实现污泥的内回流,进行脱氮。回流过程只需要设置一台污泥回流泵即可满足污泥内回流、污泥外回流要求,不需要再分别设置内回流污泥泵和外回流污泥泵,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本技术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具有高效浓缩、设备简单、方便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能够节约一台污泥回流泵,污泥内、外回流效率高,能够有效地提升AAO系统脱氮除磷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锥形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的工作方式示意图;图中序号:1硝化液回流管道、2为电动阀门、3为进泥管道、4为菱形控制阀、5为浓缩污泥斗、6为污泥回流管道、7为旋流室、8为分离仓、9为污泥回流泵、10为厌氧池、11为缺氧池、12为好氧池、13为导流板;14阀体外壳、15锥体,16驱动电机,17涡轮,18蜗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元件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元件;所涉及的工业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工业原料。实施例1: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参见图1-图4,包括上宽下窄的圆锥形分离仓8、设置在分离仓8顶部的圆柱形旋流室7、设置在分离仓8底端的浓缩污泥斗5,旋流室7顶部密封、底端与分离仓8顶端相连通。在旋流室7的侧壁上设有进泥口,进泥口通过进泥管道3与设置在好氧池12内的污泥回流泵9相连,进泥管道3沿着进泥口所在圆周的切线方向连通至旋流室7内;在旋流室7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硝化液回流管道1连通至缺氧池11;浓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宽下窄的圆锥形分离仓、设置在所述分离仓顶部的圆柱形旋流室、设置在分离仓底端的浓缩污泥斗,所述旋流室顶部密封、底端与分离仓顶端相连通;/n在所述旋流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泥口,所述进泥口通过进泥管道与设置在好氧池内的污泥回流泵相连,所述进泥管道沿着进泥口所在圆周的切线方向连通至旋流室内;在所述旋流室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硝化液回流管道连通至缺氧池;所述浓缩污泥斗的底部通过污泥回流管道连通至厌氧池;/n在所述旋流室内部设置有截面为圆弧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端固定在旋流室顶部,且导流板的轴心与旋流室的轴心重合,所述导流板的高度与旋流室的高度相等;/n在所述进泥管道、硝化液回流管道和污泥回流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动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宽下窄的圆锥形分离仓、设置在所述分离仓顶部的圆柱形旋流室、设置在分离仓底端的浓缩污泥斗,所述旋流室顶部密封、底端与分离仓顶端相连通;
在所述旋流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泥口,所述进泥口通过进泥管道与设置在好氧池内的污泥回流泵相连,所述进泥管道沿着进泥口所在圆周的切线方向连通至旋流室内;在所述旋流室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硝化液回流管道连通至缺氧池;所述浓缩污泥斗的底部通过污泥回流管道连通至厌氧池;
在所述旋流室内部设置有截面为圆弧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端固定在旋流室顶部,且导流板的轴心与旋流室的轴心重合,所述导流板的高度与旋流室的高度相等;
在所述进泥管道、硝化液回流管道和污泥回流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动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污泥浓缩分离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截面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200-240°;所述进泥口与导流板的侧壁相对,与导流板的圆弧开口处相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污泥浓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元帅邢传宏胡广杰宋鑫王帅帅李潮张朝阳邹鑫
申请(专利权)人:格润克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