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75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涉及工艺技术改进领域,解决了一个是,现有的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生产工序较多,导致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且需要经常更换模具,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再者是压合质量较低,产品性能一般,周转不便,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包括下模;下模上放置有螺母,且下模与上模同轴,并且下模与上模共同组成压合铆接装置。通过把垫片倒扣在下模的环形凹槽里面,再放上螺母,然后在螺母车好的铆接台阶里面放上防尘帽,使三者成为“三明治”式叠加状态,当上模向下加压时,螺母在上模和下模的压力作用下同时完成与垫片压合和防尘帽铆接的动作,从而实现将压合与铆接两道工序合成一道工序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
本技术属于工艺技术改进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车轮螺栓和车轮螺母通常是裸露在大气中,使得车轮螺栓与车轮螺母的连接处很容易进灰、进水,从而导致两者的使用寿命降低,进而使得其可靠性降低;同时,车轮螺母与车轮螺栓配合拧紧后,车轮螺栓上的尖锐部分将凸出在车螺螺母之外,这使得车轮螺栓较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基于上述,现有的用于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还存在以下缺陷:一个是,现有的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生产工序较多,导致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且需要经常更换模具,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再者是压合质量较低,产品性能一般,周转不便,可靠性较差。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现有的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生产工序较多,导致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且需要经常更换模具,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再者是压合质量较低,产品性能一般,周转不便,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包括下模;所述下模上放置有螺母,且下模与上模同轴,并且下模与上模共同组成压合铆接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包括环形凹槽和凸台,所述下模中间开有一圈环形凹槽,且下模中心部分焊接有一个凸台,并且凸台为圆台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螺母包括压合环和垫片,所述螺母尾端面上通过车床车有一圈压合环,垫片倒扣在环形凹槽内,当螺母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压合环外壁与垫片内壁呈压合状态。进一步的,所述螺母还包括铆接台阶、防尘帽和铆接圈,所述螺母头端通过车床车有一圈铆接台阶,防尘帽底端通过车床车有一圈铆接圈,且防尘帽放置在铆接台阶内。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包括内槽和压口,所述上模底端内部开设有内槽,且内槽底端开有压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改进了上模和下模,通过改进可实现铆接更加可靠、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具体如下:第一,本结构采用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的方法,代替了原有的专有模具分序压合结构,通过把垫片倒扣在下模的环形凹槽里面,再放上螺母,然后在螺母车好的铆接台阶里面放上防尘帽,使三者成为“三明治”式叠加状态,当上模向下加压时,螺母在上模和下模的压力作用下同时完成与垫片压合和防尘帽铆接的动作,从而实现将压合与铆接两道工序合成一道工序完成。改进后的铆接压合牢固可靠,工序合并,减少了换模次数,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2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下模;101、环形凹槽;102、凸台;2、螺母;201、压合环;202、铆接台阶;203、垫片;204、防尘帽;205、铆接圈;3、上模;301、内槽;302、压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包括下模1;下模1上放置有螺母2,且下模1与上模3同轴,并且下模1与上模3共同组成压合铆接装置。参考如图2,下模1包括环形凹槽101和凸台102,下模1中间开有一圈环形凹槽101,且下模1中心部分焊接有一个凸台102,并且凸台102为圆台结构,从而实现压合时零件的固定,且压合后便于脱模。参考如图1和图4,螺母2包括压合环201和垫片203,螺母2尾端面上通过车床车有一圈压合环201,垫片203倒扣在环形凹槽101内,当螺母2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压合环201外壁与垫片203内壁呈压合状态,从而实现螺母2与垫片203的压合。参考如图2和图3,螺母2还包括铆接台阶202、防尘帽204和铆接圈205,螺母2头端通过车床车有一圈铆接台阶202,防尘帽204底端通过车床车有一圈铆接圈205,且防尘帽204放置在铆接台阶202内,从而实现铆接台阶202受到压力向内挤压与防尘帽204完成铆接。参考如图2,上模3包括内槽301和压口302,上模3底端内部开设有内槽301,且内槽301底端开有压口302,从而实现上模3向下挤压时,压口302对铆接台阶202的铆接,且铆接完成后上模3继续向螺母2施加压力,使螺母2与垫片203压合。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使用时,首先将垫片203倒扣在下模1的环形凹槽101内,然后将螺母2放置在倒扣的垫片203上,再将螺母2放置在倒扣的垫片203上,然后在螺母2车好的铆接台阶202里面放上防尘帽204,使三者成为“三明治”式叠加状态,当上模3向下加压时,螺母2在上模3和下模1的压力作用下同时完成与垫片203压合和防尘帽204铆接的动作,从而实现将压合与铆接两道工序合成一道工序完成。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1);所述下模(1)上放置有螺母(2),且下模(1)与上模(3)同轴,并且下模(1)与上模(3)共同组成压合铆接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1);所述下模(1)上放置有螺母(2),且下模(1)与上模(3)同轴,并且下模(1)与上模(3)共同组成压合铆接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包括环形凹槽(101)和凸台(102),所述下模(1)中间开有一圈环形凹槽(101),且下模(1)中心部分焊接有一个凸台(102),并且凸台(102)为圆台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轮螺母总成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2)包括压合环(201)和垫片(203),所述螺母(2)尾端面上通过车床车有一圈压合环(201),垫片(203)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王华魏涛王阳夏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豪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