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消除涂布膜拉纹缺陷的狭缝式涂布之涂布模头,包括上模具、下模具、以及设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垫片;所述下模具具有进料通道、以及由分隔岛分隔的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第一流道槽远离挤出间隙的出口端,第二流道槽靠近挤出间隙的出口端;进料通道连通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连通挤出间隙;其中,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的底面均为平面,且第一流道槽容积大于第二流道槽的容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涂布模头可避免浆料的扰流现象,使挤出间隙吐出浆料流速稳定,消除了涂布膜表面的拉纹缺陷,改善了涂布膜厚度的均匀性,提高了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除涂布膜拉纹缺陷的狭缝式涂布之涂布模头
本技术属于涂布印刷
,特别是涉及消除涂布膜拉纹缺陷的狭缝式涂布之涂布模头。
技术介绍
狭缝式涂布是用于薄膜涂布的生产设备,流体浆料从狭缝式涂布模头(Slot-die)的挤出间隙排出,涂覆于基材表面。现有涂布模头一般由上模具和下模具构成,下模具设有流道槽。浆料从进料口缓慢进入流道槽,流道槽内浆料从挤出间隙溢出,溢出的浆料涂覆于基材表面,经烘干得到涂布膜。该现有涂布模头易导致涂布膜产品中间形成不连续拉纹,专利技术人分析,形成原因在于:(1)由于流体浆料从进料口进入的流速不稳定,导致浆料流动过程中存在扰流,从而在涂布膜上造成拉纹;(2)当浆料堆积于挤出间隙处造成堵塞时,也会在涂布膜上造成拉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涂布膜产品上形成的拉纹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狭缝式涂布之涂布模头,该涂布模头可消除涂布膜上的拉纹缺陷。本技术提供的消除涂布膜拉纹缺陷的狭缝式涂布之涂布模头,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以及设于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垫片4,垫片4用来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形成挤出间隙3;所述下模具2具有进料通道24、以及由分隔岛22分隔的第一流道槽21和第二流道槽23;第一流道槽21远离挤出间隙3的出口端,第二流道槽23靠近挤出间隙3的出口端;进料通道24连通第一流道槽21,第二流道槽23连通挤出间隙3;其中,第一流道槽21和第二流道槽23的底面均为平面,且第一流道槽21容积大于第二流道槽23的容积。作为优选,分隔岛23两侧设计为圆角侧。作为优选,进料通道24为L型进料通道,该L型进料通道由相连通的水平段通道24a和竖直段通道24b构成;所述水平段通道24a从下模具2后方开始贯通至竖直段通道24b下端口处;所述竖直段通道24b的上端口连接第一流道槽21底端。进一步的,进料通道24的出料端口正好连接第一流道槽21底端的最内侧。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设计双流道槽,从进料通道进入的流体浆料预先分布于第一流道槽内,待第一流道槽内浆料溢出,可稳定流至第二流道槽,从而避免浆料在第二流道槽发生扰流;设计大容积的第一流道槽和小容积的第二流道槽,大容积的第一流道槽可更有效稳定浆料进入第二流道槽的速度,小容积的第二流道槽可使浆料快速从挤出间隙吐出,避免浆料堆积,造成沉淀;平底设计的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能使浆料在流道槽内均匀分布。上述设计可避免扰流现象,使挤出间隙吐出浆料流速稳定,消除了涂布膜(尤其是厚25~40um涂布膜)表面的拉纹缺陷,改善了涂布膜厚度的均匀性,提高了产品良率。(2)优选方案中,分隔岛两侧设计为圆角,使流体浆料能从第一流道槽顺利流至第二流道槽。(3)优选方案中设计了L型进料通道,该L型进料通道中的弯道,可对流动浆料进行缓冲,避免了浆料进入第一流道槽的扰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涂布模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进料通道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21-第一流道槽,22-分隔岛,23-第二流道槽,24-进料通道,24a-水平通道,24b-竖直通道,3-挤出间隙,4-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所示为本技术涂布模头的结构示意图,该涂布模头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以及设于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垫片4。垫片4上表面抵靠上模具1的下表面,垫片4下表面抵靠下模具2的上表面,垫片4用来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形成挤出间隙3。下模具2具有进料通道24、以及由分隔岛22分隔的第一流道槽21和第二流道槽23,显然分隔岛22的高度低于挤出间隙3底端。第一流道槽21远离挤出间隙3的出口端,第二流道槽23靠近挤出间隙3的出口端;进料通道24连通第一流道槽21,第二流道槽23连通挤出间隙3。第一流道槽21和第二流道槽23的底面均为平面,且第一流道槽21宽度大于第二流道槽23的宽度,也即第一流道槽21容积大于第二流道槽23的容积。为使流体浆料从第一流道槽21平滑流至第二流道槽23,本实施例将分隔岛23两侧设计为圆角。本技术涂布模头设计双流道槽,从进料通道24进入的流体浆料预先分布于第一流道槽21内,第一流道槽21内浆料稳定溢出至第二流道槽23内,可避免浆料在第二流道槽23内发生扰流。大容积的第一流道槽21可有效避免流体进入第二流道槽23产生的扰流,小容积的第二流道槽23可使浆料快速从挤出间隙3吐出,避免浆料在挤出间隙3处堆积。第一流道槽21和第二流道槽23底面设计为平面,使得进入流道槽的浆料分布更均匀。传统涂布模头中,进料通道一般设计为从下模具底端开始贯通至流道槽的竖直通道,浆料从该竖直通道进入流道槽的流速不稳定。为进一步稳定浆料进入流道槽的流速,本实施例设计了L型的进料通道24,参见图2,该进料通道24由相连通的水平段通道24a和竖直段通道24b构成,水平段通道24a从下模具2后方开始贯通至竖直段通道24b下端口处,竖直段通道24b的上端口连接第一流道槽21底端。作为优选,竖直段通道24b的上端口正好连接第一流道槽21底端的最内侧。当浆料从下模具2后方进入进料通道24,经一弯道后进入第一流道槽21,该弯道对流动浆料进行缓冲,可避免浆料进入第一流道槽21时造成扰流。采用本实施例涂布模头所涂布宽480mm、厚25um的薄膜产品,所得涂布膜表面无拉纹缺陷。上述实施例仅为多种实施例中的一种,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上述说明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技术实质精神而衍生出的其他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消除涂布膜拉纹缺陷的狭缝式涂布之涂布模头,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以及设于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垫片(4),垫片(4)用来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形成挤出间隙(3);其特征是:/n所述下模具(2)具有进料通道(24)、以及由分隔岛(22)分隔的第一流道槽(21)和第二流道槽(23);第一流道槽(21)远离挤出间隙(3)的出口端,第二流道槽(23)靠近挤出间隙(3)的出口端;进料通道(24)连通第一流道槽(21),第二流道槽(23)连通挤出间隙(3);/n其中,第一流道槽(21)和第二流道槽(23)的底面均为平面,且第一流道槽(21)容积大于第二流道槽(23)的容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消除涂布膜拉纹缺陷的狭缝式涂布之涂布模头,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以及设于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垫片(4),垫片(4)用来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形成挤出间隙(3);其特征是:
所述下模具(2)具有进料通道(24)、以及由分隔岛(22)分隔的第一流道槽(21)和第二流道槽(23);第一流道槽(21)远离挤出间隙(3)的出口端,第二流道槽(23)靠近挤出间隙(3)的出口端;进料通道(24)连通第一流道槽(21),第二流道槽(23)连通挤出间隙(3);
其中,第一流道槽(21)和第二流道槽(23)的底面均为平面,且第一流道槽(21)容积大于第二流道槽(23)的容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得,廖述杭,梁飞飞,王义,苏峻兴,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