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
技术介绍
当人膝下畸形如膝内翻或者膝外翻后需要进行膝下矫形治疗,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内固定钢板矫形和外固定矫形器矫形两种方式。内固定钢板矫形为传统膝下矫形的方式,但内固定钢板存在创伤大可能会造成后期骨不连等问题,而且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增加患者费用;现有可用于膝下矫形的外固定矫形器为泰勒六轴支架,但是泰勒六轴支架安装、调节过程复杂繁琐,而且体积过大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有诸多不便。因此,亟需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能够降低手术的难度,减少并发症,对胫骨进行缓慢矫形,同时体积小、方便实用。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包括:调节组件、固定组件以及旋转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胫骨上段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组件(1)、固定组件(2)以及旋转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2)与胫骨上段(4)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组件(3)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2)远离所述调节组件(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3)与胫骨下段(5)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1)能够通过调节自身长度带动所述旋转组件(3)绕所述固定组件(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胫骨下段(5)绕所述胫骨上段(4)与所述胫骨下段(5)之间的连接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组件(1)、固定组件(2)以及旋转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2)与胫骨上段(4)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组件(3)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2)远离所述调节组件(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3)与胫骨下段(5)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1)能够通过调节自身长度带动所述旋转组件(3)绕所述固定组件(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胫骨下段(5)绕所述胫骨上段(4)与所述胫骨下段(5)之间的连接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第一骨针锁紧机构、固定杆(21)和万向调节机构(27),所述第一骨针锁紧机构用于与一端植入所述胫骨上段(4)的第一骨针(22)连接,所述第一骨针锁紧机构与所述固定杆(2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21)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1)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万向调节机构(27),所述旋转组件(3)与所述万向调节机构(27)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针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骨针固定件(24)和第一连接件(23),所述第一连接件(23)穿设在所述固定杆(21)上,所述第一骨针(22)远离胫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骨针固定件(24)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针固定件(24)包括第一公端(241)和第一母端(242),所述第一公端(241)与所述第一母端(242)配合抱紧所述第一骨针(22),所述第一连接件(23)穿设在所述第一公端(241)和所述第一母端(242)上,所述第一公端(241)与所述第一母端(242)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固定膝下矫形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国,万春友,尹文学,于宝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西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