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折外固定架系统,包括骨折外固定架,骨折外固定架包括固定架左臂、固定架右臂、固定杆和顶丝装置;固定架左臂的一端与固定架右臂的一端套接,且可相对转动,固定杆套接于套接位置,固定架左臂的另一端与固定架右臂的另一端为弯钩形,且具有固定尖爪;一个顶丝装置旋拧设置于固定架左臂和固定架右臂的套接处,用于调节固定架左臂和固定架右臂的相对角度;固定杆穿过固定架左臂和固定架右臂的连接端,以实现与固定架左臂、固定架右臂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骨折外固定架系统体积小,方便操作,固定方式、位置灵活,固定效果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折外固定架系统
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骨折外固定架系统。
技术介绍
临床治疗骨折的方式主要分为内固定法和外固定法,其各有优缺点,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通常可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其中,外固定法的常用器具包括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等,可改变固定强度,创口小,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但是传统的外固定架体积较大,影响术后康复活动,医生劳动强度大,需要细心的进行对位,使医生劳动强度大,手术过程复杂。综上所述,如何使治疗骨折的操作更加方便,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折外固定架系统,利用该系统能够对骨折进行方便、简单的治疗,操作简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折外固定架系统,包括骨折外固定架,所述骨折外固定架包括固定架左臂、固定架右臂、固定杆和顶丝装置;所述固定架左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右臂的一端套接,且可相对转动,所述固定杆套接于套接位置,所述固定架左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右臂的另一端为弯钩形,且具有固定尖爪;一个所述顶丝装置旋拧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左臂和所述固定架右臂的套接处,用于调节所述固定架左臂和所述固定架右臂的相对角度;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固定架左臂和所述固定架右臂的连接端,以实现与所述固定架左臂、所述固定架右臂的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左臂包括左弯钩结构和与所述左弯钩结构的直线端连接的圆弧形轴套;所述固定架右臂包括右弯钩结构和与所述右弯钩结构的直线端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套接于所述圆弧形轴套内,二者可相对转动。优选的,所述顶丝装置包括第一顶丝、第二顶丝和第三顶丝,所述圆弧形轴套设有第一螺丝孔、第二螺丝孔和第三螺丝孔;所述第一顶丝设置于所述第一螺丝孔中,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架左臂和所述固定架右臂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顶丝设置于所述第二螺丝孔中,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架左臂、所述固定架右臂和所述固定轴;所述第三顶丝设置于所述第三螺丝孔中,用于调节所述固定架左臂和所述固定架右臂的相对角度。优选的,所述骨折外固定架具有不锈钢或金属材质表面带有高分子材料涂层。优选的,所述骨折外固定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骨折外固定架的所述固定杆为同一个固定杆。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为单根的直杆或者为两个铰接连接的直杆。优选的,还包括骨折外固定架操作装置,所述骨折外固定架操作装置包括:操作杆左臂、操作杆右臂、连接装置;所述操作杆左臂的第一端为用于卡接所述固定架左臂的卡接部件,所述操作杆左臂的第二端为圆形握持部件;所述操作杆左臂的第二端的圆形握持部件具有左支臂;所述操作杆右臂的第一端为用于卡接所述固定架右臂的卡接部件,所述操作杆右臂的第二端为圆形握持部件;所述操作杆右臂的第二端的圆形握持部件具有右支臂;所述操作杆左臂与操作杆右臂通过所述连接装置活动连接;所述左支臂与所述右支臂连接,且所述左支臂与所述右支臂可沿其支臂延伸方向相对运动。本技术提供的骨折外固定架系统中,固定架左臂、固定架右臂铰接设置,铰接处设置固定杆作为铰接轴,从而二者形成剪刀状,以便利用固定尖爪的一端相互配合、夹持待治疗部位。顶丝装置的作用是调节固定架左臂和固定架右臂的相对角度,能够实现将二者固定在夹紧待治疗部位的位置。本技术提供的骨折外固定架系统体积小,方便操作,固定方式、位置灵活,固定效果稳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骨折外固定架的示意图;图2为一个固定架左臂与轴套的第一示意图;图3为一个固定架左臂与轴套的第二示意图;图4为两个固定架左臂与轴套的第一示意图;图5为两个固定架左臂与轴套的第二示意图;图6为固定架右臂与轴的第一示意图;图7为固定架右臂与轴的第二示意图;图8为固定杆的第一示意图;图9为固定杆的第二示意图;图10为骨折外固定架操作装置的第一示意图;图11为骨折外固定架操作装置的第二示意图。图1-11中:1为固定架左臂、11为固定架左臂第一端、12为固定架左臂第二端;2为固定架右臂、21为固定架右臂第一端、22为固定架右臂第二端;3为圆弧形轴套、31为第一螺丝孔、32为第二螺丝孔、33为第三螺丝孔;4为连接轴、41为通孔、42为限位槽、43镂空槽;5为第一固定杆;6为第二固定杆、61为第一圆柱形杆、62为第二圆柱形杆、63为铰接装置;7为操作装置、71为操作杆左臂、711为操作杆左臂的第一端、712为操作杆左臂的第二端、713为左支臂、72为操作杆右臂、721为操作杆右臂的第一端、722为操作杆右臂的第二端、723为右支臂、73为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骨折外固定架系统,利用该系统能够对骨折进行方便、简单的治疗,操作简单。请参考图1至图1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骨折外固定架系统,主要包括骨折外固定架,骨折外固定架包括固定架左臂1、固定架右臂2、固定杆和顶丝装置;固定架左臂1的一端与固定架右臂2的一端套接,且可相对转动,固定杆套接于套接位置,固定架左臂1的另一端与固定架右臂2的另一端为弯钩形,且具有固定尖爪;一个顶丝装置旋拧设置于固定架左臂1和固定架右臂2的套接处,用于调节固定架左臂1和固定架右臂2的相对角度;固定杆穿过固定架左臂1和固定架右臂2的连接端,以实现与固定架左臂1、固定架右臂2的连接。固定架左臂1、固定架右臂2铰接设置,铰接处设置固定杆作为铰接轴,从而二者形成剪刀状,以便利用固定尖爪的一端相互配合、夹持待治疗部位。顶丝装置的作用是调节固定架左臂1和固定架右臂2的相对角度,能够实现将二者固定在夹紧待治疗部位的位置。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中,固定架左臂1包括左弯钩结构和与左弯钩结构的直线端连接的圆弧形轴套3;固定架右臂1包括右弯钩结构和与右弯钩结构的直线端连接的连接轴4;连接轴4套接于圆弧形轴套3内,二者可相对转动。具体地,顶丝装置包括第一顶丝、第二顶丝和第三顶丝,圆弧形轴套设有第一螺丝孔31、第二螺丝孔32和第三螺丝孔33;第一顶丝设置于第一螺丝孔31中,用于限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折外固定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折外固定架,所述骨折外固定架包括固定架左臂(1)、固定架右臂(2)、固定杆和顶丝装置;/n所述固定架左臂(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一端套接,且可相对转动,所述固定杆套接于套接位置,所述固定架左臂(1)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另一端为弯钩形,且具有固定尖爪;/n一个所述顶丝装置旋拧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左臂(1)和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套接处,用于调节所述固定架左臂(1)和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相对角度;/n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固定架左臂(1)和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连接端,以实现与所述固定架左臂(1)、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折外固定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折外固定架,所述骨折外固定架包括固定架左臂(1)、固定架右臂(2)、固定杆和顶丝装置;
所述固定架左臂(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一端套接,且可相对转动,所述固定杆套接于套接位置,所述固定架左臂(1)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另一端为弯钩形,且具有固定尖爪;
一个所述顶丝装置旋拧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左臂(1)和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套接处,用于调节所述固定架左臂(1)和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相对角度;
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固定架左臂(1)和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连接端,以实现与所述固定架左臂(1)、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外固定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左臂(1)包括左弯钩结构和与所述左弯钩结构的直线端连接的圆弧形轴套(3);
所述固定架右臂(2)包括右弯钩结构和与所述右弯钩结构的直线端连接的连接轴(4);
所述连接轴(4)套接于所述圆弧形轴套(3)内,二者可相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外固定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丝装置包括第一顶丝、第二顶丝和第三顶丝,所述圆弧形轴套设有第一螺丝孔(31)、第二螺丝孔(32)和第三螺丝孔(33);
所述第一顶丝设置于所述第一螺丝孔(31)中,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架左臂(1)和所述固定架右臂(2)的轴向移动;
所述第二顶丝设置于所述第二螺丝孔(32)中,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架左臂(1)、所述固定架右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明哲,高战团,付中国,崔毅,庄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