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板、垂直固定在承载板上表面一侧的定位板以及多个竖直堆码在承载板上的料盒,所述料盒与定位板滑动连接,料盒能且仅能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下滑动,且定位板上用于与料盒滑动连接的部位距离承载板上表面的距离为L,所述料盒上的用于滑动连接的高度尺寸为d,料盒的高度尺寸为h,所述d≤L<h+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调节取料端的运动高度或者旋转角度即可完成取料动作,提高了取料便利性,降低相关取料机构的复杂度;同时通过重力作用来自动调节下一个待取料盒到同一个位置,无需能耗即可完成料盒的位置调节,其结构简单、无需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
本技术涉及自动烹饪
,具体涉及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
技术介绍
自动烹饪是一台采用专业烹饪程序模拟技术,将原料、配料、水全部按照菜谱的比例放入锅中,启动程序后,自动热油、控制火候,可实现自动烹饪的一台智能化厨房设备。自动烹饪锅可以干炒、红烧、焖、蒸、煮、炖、煲等一锅多用的功能。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烹饪的自动性,现将炒菜的上料动作也通过机械设备按照相关程序,自行进行上料操作。现有的上料中,主要将各个料盒竖直堆放在料架上,或者沿着一圆周水平布置在料架上。当竖直堆放时,需要取料机构从上往下依次取料,因此需要给取料机构配置伸缩装置,以使取料装置的取料端与待取料盒的高度依次匹配,从而夹取或者吸取住对应的料盒。当沿着一圆周水平布置时,则需要取料机根据各个料盒所放置的周向位置,设定其每次旋转的角度,从而转动到对应的料盒处,以使取料装置的取料端与待取料盒的周向位置匹配,从而夹取或者吸取住对应的料盒。上述两种料盒放置方式中,均需要对取料端的运动高度或者旋转角度设置相应的调节机构,以对其进行不断调节,从而与各个料盒的位置一一匹配、夹取料盒。这种不能调节待取料盒的料架不仅增加了取料装置的复杂度,且还需要匹配高精准度控制,否则容易因取料端与料盒错位时导致无法夹取料盒的情况出现。因此现急需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待取料盒到同一个位置,以使无需调节取料端的运动高度或者旋转角度即可完成取料动作的料架,以提高取料的便利性、降低相关取料机构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解决了现有的自动烹饪中,需要一种新型的料架,其能够自动调节待取料盒到同一个位置,以使无需调节取料端的运动高度或者旋转角度即可完成取料动作的料架,以提高取料的便利性、降低相关取料机构的复杂度。本技术所设计的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具备一个料盒等待工位,以使上一个料盒在料盒等待工位被取走后,下一个料盒自动移动到料盒等待工位上,等待被取料,从而无需调节取料端的运动高度或者旋转角度即可完成取料动作,提高了取料便利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板、垂直固定在承载板上表面一侧的定位板以及多个竖直堆码在承载板上的料盒,所述料盒与定位板滑动连接,料盒能且仅能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下滑动,且定位板上用于与料盒滑动连接的部位距离承载板上表面的距离为L,所述料盒上的用于滑动连接的高度尺寸为d,料盒的高度尺寸为h,所述d≤L<h+d。进一步地,在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其一侧与定位板连接,其底端距离承载板上表面的距离为L;在料盒上靠近定位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一侧与料盒的侧壁连接,其另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且其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所述定位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滑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一致,且定位条与滑槽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为优弧形。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为燕尾槽。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为T形槽。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条有两个,每个所述定位块上均设置有两个滑槽,且同一个定位块上的两个滑槽分别各与一个定位条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料盒为矩形盒,其四个侧壁均依次圆滑过渡到相邻侧壁上。进一步地,在所述料盒的任一一个不与定位板滑动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被夹持部。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具备一个料盒等待工位,以使上一个料盒在料盒等待工位被取走后,下一个料盒自动移动到料盒等待工位上,等待被取料,从而无需调节取料端的运动高度或者旋转角度即可完成取料动作,提高了取料便利性,降低相关取料机构的复杂度;2.本技术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在滑动连接的平面内的限位作用下以及滑动连接的长度尺寸设定下,并通过重力作用来自动调节下一个待取料盒到同一个位置,无需能耗即可完成料盒的位置调节,其结构简单、无需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比例关系不代表实际选材设计时的比例关系,其仅仅为结构或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料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1-承载板,2-定位板,3-料盒,4-定位条,5-定位块,6-滑槽,7-被夹持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本技术中的“连接”若无特别强调,为常规连接方式,例如一体成形、焊接、铆接等,具体的连接方式根据本
的常规技术知识进行适应性优选地即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板1、垂直固定在承载板1上表面一侧的定位板2以及多个竖直堆码在承载板1上的料盒3,所述料盒3与定位板2滑动连接,料盒3能且仅能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下滑动,且定位板2上用于与料盒3滑动连接的部位距离承载板1上表面的距离为L,所述料盒3上的用于滑动连接的高度尺寸为d,料盒的高度尺寸为h,所述d≤L<h+d,从而保证任意时刻有且只有一个、且为位于最下方的料盒3不与定位板2滑动连接。从下往上,料盒3依次定义为第一层料盒、第二层料盒......第N层料盒,位于最下方的料盒所处的工位为料盒等待工位。取料时,取料机构抓取位于最下方的料盒3,即第一层料盒,由于d≤L<h+d,因此第一层料盒不与定位板2滑动连接,其可以在承载板1所在的平面内任一方向移动,除了第一层料盒以外的其余料盒均与定位板2滑动连接,其仅能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下滑动,无法在其他方向产生移动。因此在第一层料盒产生平面内的移动时,即使其与上一层料盒之间有摩擦力,在上层料盒与定位板2之间滑动连接的限制下,此摩擦力也无法带动上侧料盒随之移动。当原本的第一层料盒被取走后,第二层料盒下方悬空,剩余的各个料盒在重力作用下依次下移,直至位于最下方的料盒与承载板1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板(1)、垂直固定在承载板(1)上表面一侧的定位板(2)以及多个竖直堆码在承载板(1)上的料盒(3),所述料盒(3)与定位板(2)滑动连接,料盒(3)能且仅能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下滑动,且定位板(2)上用于与料盒(3)滑动连接的部位距离承载板(1)上表面的距离为L,所述料盒(3)上的用于滑动连接的高度尺寸为d,料盒的高度尺寸为h,所述d≤L<h+d。/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板(1)、垂直固定在承载板(1)上表面一侧的定位板(2)以及多个竖直堆码在承载板(1)上的料盒(3),所述料盒(3)与定位板(2)滑动连接,料盒(3)能且仅能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下滑动,且定位板(2)上用于与料盒(3)滑动连接的部位距离承载板(1)上表面的距离为L,所述料盒(3)上的用于滑动连接的高度尺寸为d,料盒的高度尺寸为h,所述d≤L<h+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炒菜机的料盒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板(2)上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的定位条(4),所述定位条(4)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其一侧与定位板(2)连接,其底端距离承载板(1)上表面的距离为L;
在料盒(3)上靠近定位板(2)的一侧均设置有定位块(5),所述定位块(5)的一侧与料盒(3)的侧壁连接,其另一侧设置有滑槽(6),所述滑槽(6)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且其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所述定位条(4)的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滑槽(6)的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一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华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