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酱油和醋中组胺的测定方法及其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生物化学、检测试剂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酱油和醋中组胺的酶偶联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基于该技术开发的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组胺是生物胺的一种,是生物体内组氨酸在脱羧酶作用下的产物。组胺普遍存在于酱油、醋、黄酒等发酵食品中。食品中的组胺残留容易引物食品安全问题,如口服8~40mg组胺会产生轻微中毒症状,超过40mg会产生中等中毒症状,超过100mg会产生严重中毒症状。因此,组胺是一类潜在的食品危害因子。食品中组胺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酶联免疫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检测食品中组胺的方法。目前报道的分光光度法检测组胺,存在操作步骤多、测定结果不稳定、平行性差等缺点,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需要用到大型仪器,操作也较为复杂,检测时间较长,不适合于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酶偶联的方法,用于检测酱油和醋等食品中的组胺,该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平行性好、稳定可靠,定量反应准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酱油和醋中组胺的测定方法,过程为:酱油和醋中的组胺经脱色后,由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甲基,经组胺-N-甲基转移酶作用生成t-甲基组胺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再经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迅速转化成同型半胱氨酸和腺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再经腺嘌呤核苷酶作用,水解成腺嘌呤和核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酱油和醋中组胺的酶偶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样品经氧化石墨烯脱色;/n(2)由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甲基,经组胺-N-甲基转移酶催化,生成t-甲基组胺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n(3)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经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迅速转化成同型半胱氨酸和腺嘌呤核苷;/n(4)腺嘌呤核苷经腺嘌呤核苷酶作用,水解成腺嘌呤和核糖,而核糖迅速被核糖-1-脱氢酶氧化,生成核糖酸和NADPH;/n(5)利用NADPH在340nm有吸收峰,在340nm处测定吸光度值,通过组胺标准曲线,可以确定样品中组胺的含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酱油和醋中组胺的酶偶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样品经氧化石墨烯脱色;
(2)由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甲基,经组胺-N-甲基转移酶催化,生成t-甲基组胺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3)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经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迅速转化成同型半胱氨酸和腺嘌呤核苷;
(4)腺嘌呤核苷经腺嘌呤核苷酶作用,水解成腺嘌呤和核糖,而核糖迅速被核糖-1-脱氢酶氧化,生成核糖酸和NADPH;
(5)利用NADPH在340nm有吸收峰,在340nm处测定吸光度值,通过组胺标准曲线,可以确定样品中组胺的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偶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取酱油或醋样品溶液到离心管中,加入氧化石墨烯,振荡混匀,离心收集上清液,为待测溶液;取待测溶液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混匀;加入试剂1,混匀,再加入试剂2,混匀,于37℃水浴中保温反应10min,于分光光度计中340nm测定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和稀释倍数计算出样品中组胺含量;
其中,所述的试剂1与试剂2的体积比为1:1-2;所述试剂1为:10~100mmol/L缓冲液、10~50mmol/LMgCl2、10~50mmol/LKCl、10~200mmol/LNaCl、1~50mmol/LS-腺苷甲硫氨酸、0.1~10mmol/LNADP+、0.1~200g/L保护剂;
所述的试剂2为:10~100mmol/L缓冲液、1~1000U/L组胺-N-甲基转移酶1~1000U/L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1~1000U/L嘌呤核苷酶、1~1000U/L核糖-1-脱氢酶、0.1~200g/L保护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酶偶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1和试剂2的缓冲液各自独立地选自磷酸盐缓冲液、柠檬酸盐缓冲液、Tris缓冲液、甘氨酸缓冲液中的一种,且所述试剂1和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纬,周利南,黄光荣,刘晔,沈权锋,沈海锋,杨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五味和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市食品酿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