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及其多光谱调节与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06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主要包括控制单元、L型光筒、微型光谱仪、光学模组,所述L型光筒的一端与控制单元之间安装有发光板,L型光筒的另一端安装有光学模组;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发光板发出可见光光源全光谱或任一光源光谱至所述L型光筒中,所述L型光筒作为光发散的通道,通过光学模组将光发散出去,由位于光学模组的发光面侧边位置的微型光谱仪实时监控光谱。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所述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的多光谱调节与监控装置,包括首尾相连的主控制器、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光谱标定自动调光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光谱通道拟合多光源光谱,调出客户设定测试要求的光源,光的均匀性好,自动化程度及准确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及其多光谱调节与监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及其多光谱调节与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光源一般分为两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前者主要指太阳光,后者主要指根据太阳光的光谱制造出来的光源。已知太阳光光谱波长大约从300nm的紫外光到2600nm的红外光,其中可见光的波长大约在380~780nm之间。同时,可见光光谱也俗称为全光谱。在现代工业上,各行各业都需要对产品进行辨认颜色,颜色的标准以自然光为标准,但是受时间、气候、季节、纬度等因素的影响,自然光的光色并不稳定,因此现代工业上一般倾向于用人造光源来实现精确对色。为了定义用于评价颜色外观的人造光源,CIE(国际照明委员会)先后规定了一系列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31年CIE规定了A、B、C三种标准照明体,并推荐了相应标准光源;1967年为了弥补标准照明体B、C在紫外区的不足,规定了D系列标准照明体,包括D50、D65、D75等,跨度为自然光中的紫外、可见光和红外区域;1970年以后,随着荧光灯的日益普及和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CIE又规定了F系列荧光光源,其中F1-F6为普通荧光灯、F7-F9为高显色性荧光灯、F10-F12为三基色荧光灯。CIE标准照明体的出现使工业上的精确对色成为可能,所谓对色光源就是指符合或在一定程度上符合CIE标准照明体光谱组成的人造光源。现在,人造光源的发展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往全光谱光源发展;另一种是使用某一段光谱独立制作成单光源,包括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氙灯,D65、TL84、U3000、CWF、A灯、紫外灯、日光灯等。这造成市面上的光源产品比较单一,其中全光谱光源产品只实现了全光谱的显色特性,单光源产品也只实现其光谱的显色特性。同时,这些光源产品都具有其对应光源的显色特性,包括色温,显色指数,光谱特性。而在行业中,很多产品的对色需求不可能只使用一种光源,比如同一个产品,它需要在D65,TL84,UV,F,CWF等不同的光源环境下进行对色。这是客户对多光源对色的要求,考虑到光源其光强度不同,其显色效果也不同,这就给调色增加了难度。为此有些厂商推出了所谓的多光源对色灯箱,但实际就是把各种光源D65、TL84、U3000、CWF、A灯、紫外灯、日光灯选择几种,安装在一个灯箱中。看起来统一,实际还是各自分开。目前市场上光源产品因其单一性,全光谱光源产品不可能调成单光源,单光源产品不可能转换成其它光源产品,因为这些光源的光谱都是独立的。因而使得这些集成的对色灯箱,具有多个缺点:一是光源的寿命短;二是功耗大;三是有热聚效应,光源的均匀性不好;四是启动稳定时间长;五是集成越多光源,灯箱成本越高;六是有应用局限,只限于灯箱内的光源使用。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光谱调节及监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及其多光谱调节与监控装置,能够通过光谱通道拟合多光源光谱,调出客户设定测试要求的光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主要包括控制单元、L型光筒、微型光谱仪、光学模组,所述L型光筒的一端与控制单元之间安装有发光板,L型光筒的另一端安装有光学模组;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发光板发出可见光光源全光谱或任一光源光谱至所述L型光筒中,所述L型光筒作为光发散的通道,通过光学模组将光发散出去,由位于光学模组的发光面侧边位置的微型光谱仪实时监控光谱。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内部的驱动与控制电路、散热风扇、位于本体一侧面的若干个外部控制接口,位于本体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发光板支撑板。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板上集成有若干组不同类型的LED灯珠组合。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微型光谱仪安装在L型光筒的侧面,微型光谱仪的监控端位于光学模组的发光面侧边位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L型光筒远离发光板的一端设置有光学模组支撑板。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模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导光板、反射膜、扩散板。更进一步的,在扩散板的顶面还设有上盖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所述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的多光谱调节与监控装置,主要包括首尾相连的主控制器、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光谱标定自动调光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用于通过光谱通道拟合多光源光谱,调出不同波长的任一种光源,并进行光源的实时监控;所述光谱标定自动调光模块,用于根据客户设定测试要求对所述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调出的光源进行自动调光及智能化光谱标定;所述主控制器,主要用于利用所述光谱标定自动调光模块控制所述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调出客户设定测试要求的光源;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光谱标定自动调光模块输出的调光参数与光谱标定参数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在可见光的光谱波长380—780nm内,可以通过光谱通道拟合多光源光谱,调出不同波长的任一种光源,真正实现一种装置调出多种光源;所述L型光筒使发光板上的各组灯珠发出的光在L型通路中多次漫反射之后,经过光学模组后融合在一起,使光源表面的色温、照度均匀性高达95%以上;同时内置微型光谱仪,能够实时监控光源的实际色温、照度及光谱数据,增加了准确性;(2)所述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功耗小,光源的寿命长;没有热聚效应,光源的均匀性好;启动稳定时间短,纳秒级启动;同时减少客户端各种光源装置的使用;(3)所述多光谱调节与监控装置拥有自动调光及光谱标定功能,可按照客户设定测试要求进行自动调光及智能化光谱标定,快速帮助摄像头产品参数标准统一化,提高效率;(4)所述多光谱调节与监控装置通过与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外接,利用主控制器切换光源通道控制光源的亮度,方便将光源集成到客户的产品中,提高便捷性;相比于传统摄像头测试给出拍照标准,测试后找出差别进行调整参数,本技术只需要客户在软件上设置好要测试的光源种类,产品方案可按照客户设置进行测试并给出当前光谱标定数据,客户根据反馈数据一步调试到位,快捷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且准确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右视图;图5是图2的前视图;图6是图2的后视图;图7是图2的俯视图;图8是图1的爆炸图;图9是实现CIE标准的任意光谱的光谱图;图10是24组通道拟合全光谱第一组通道灯珠(复色光2800K)的光谱图;图11是24组通道拟合全光谱第二组通道灯珠(复色光5000K)的光谱图;图12是24组通道拟合单色光后22组灯的光谱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控制单元、L型光筒、微型光谱仪、光学模组,所述L型光筒的一端与控制单元之间安装有发光板,L型光筒的另一端安装有光学模组;/n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发光板发出可见光光源全光谱或任一光源光谱至所述L型光筒中,所述L型光筒作为光发散的通道,通过光学模组将光发散出去,由位于光学模组的发光面侧边位置的微型光谱仪实时监控光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控制单元、L型光筒、微型光谱仪、光学模组,所述L型光筒的一端与控制单元之间安装有发光板,L型光筒的另一端安装有光学模组;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发光板发出可见光光源全光谱或任一光源光谱至所述L型光筒中,所述L型光筒作为光发散的通道,通过光学模组将光发散出去,由位于光学模组的发光面侧边位置的微型光谱仪实时监控光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内部的驱动与控制电路、散热风扇、位于本体一侧面的若干个外部控制接口,位于本体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发光板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板上集成有若干组不同类型的LED灯珠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光谱仪安装在L型光筒的侧面,微型光谱仪的监控端位于光学模组的发光面侧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谱测试光源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轩士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