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17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包括: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隔震组件,所述上盖板的底面向上拱起形成上槽体,所述下盖板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下槽体,所述下盖板的顶部伸入所述上槽体内,所述隔震组件位于所述下槽体内,所述隔震组件包括第一坡板、第二坡板、第一缓冲垫;水平隔震支座,其位于所述下盖板的底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倾斜的第一缓冲垫通过斜向压剪变形提供较小的竖向刚度,从而使得竖向的振动传递得到有效衰减,配合水平隔震支座的水平隔震,可使连接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设结构在水平及竖向震动时均得到保护,实现三维隔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三维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轨道交通历程的不断攀升,众多振动引发的环境振动及噪音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列车引起的振动及二次噪声将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工作、休息和睡眠,甚至有可能对建筑产生破坏性作用,同时地震对轨道、建筑结构的影响也尤为严重。为确保轨道、建筑等上部结构在正常活动的振动或地震时处于弹性状态,降低结构的塑性损伤出现,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尝试开发了许多三维隔震装置,有利用空气弹簧、液压油进行竖向隔震,但这种隔震支座性能不够稳定,也有一些组合隔震支座,虽然性能较为稳定,但是尺寸较大,制作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隔震支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包括: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隔震组件,所述上盖板的底面向上拱起形成上槽体,所述下盖板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下槽体,所述下盖板的顶部伸入所述上槽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上盖板(110)、下盖板(120)、隔震组件,所述上盖板(110)的底面向上拱起形成上槽体,所述下盖板(120)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下槽体,所述下盖板(120)的顶部伸入所述上槽体内,所述隔震组件位于所述下槽体内,所述隔震组件包括第一坡板(131)、第二坡板(132)、第一缓冲垫(133),所述第一坡板(131)与所述第二坡板(132)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下槽体内,所述第一坡板(131)的顶面沿远离所述第二坡板(132)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坡板(131)的底面沿远离所述第二坡板(132)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坡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上盖板(110)、下盖板(120)、隔震组件,所述上盖板(110)的底面向上拱起形成上槽体,所述下盖板(120)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下槽体,所述下盖板(120)的顶部伸入所述上槽体内,所述隔震组件位于所述下槽体内,所述隔震组件包括第一坡板(131)、第二坡板(132)、第一缓冲垫(133),所述第一坡板(131)与所述第二坡板(132)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下槽体内,所述第一坡板(131)的顶面沿远离所述第二坡板(132)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坡板(131)的底面沿远离所述第二坡板(132)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坡板(131)的顶面与所述上槽体的内底面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缓冲垫(133),所述第一坡板(131)的底面与所述下槽体的内底面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缓冲垫(133),所述第二坡板(132)的顶面沿远离所述第一坡板(131)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坡板(132)的底面沿远离所述第一坡板(13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坡板(132)的顶面与所述上槽体的内底面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缓冲垫(133),所述第二坡板(132)的底面与所述下槽体的内底面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缓冲垫(133);
水平隔震支座,其位于所述下盖板(120)的底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坡板(131)正对所述第二坡板(132)的一端为所述第一坡板(131)的首端,所述第一坡板(131)远离所述第二坡板(132)的一端为所述第一坡板(131)的末端,所述第一坡板(131)沿上下方向排列有若干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坡板(131)之间,一个所述第一坡板(131)的首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坡板(131)的末端相互正对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坡板(13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缓冲垫(133),以所述第二坡板(132)正对所述第一坡板(131)的一端为所述第二坡板(132)的首端,所述第二坡板(132)远离所述第一坡板(131)的一端为所述第二坡板(132)的末端,所述第二坡板(132)沿上下方向排列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坡板(13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坡板(131)的数量相等,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坡板(132)之间,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福乔军博刘文光张强许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