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管包覆的光纤电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162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将一光纤电缆与一设备接合器连接的接头;一种挠性金属管包覆的光纤电缆包括一挠性金属管,一光线电缆芯棒穿过此管,该管与一设备相连接;一中继接合器,用于不同类光缆之间的连接;以及,一无缝金属管包覆的光纤电缆,它包括:一无缝管,一光纤芯棒穿过此管,该管用于在一较长距离内布线。上述接头与挠性金属管包覆的光纤电缆相连,该光缆又通过中继接合器与无缝管包覆的光纤电缆相连。接头的某一部分是一种绝缘体,以使金属管与设备接合器之间形成电隔离。(*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其中延伸穿过光纤芯线的金属管的光纤电缆,特别涉及一种金属管包覆的光纤电缆,这种光缆的一端具有一接头,以与另一根光纤电缆连接或与光通信设备相连接。在此所揭示和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与下列各专利申请的内容有关国家申请日申请号公开号公开日日本1988.6.1363-1435931-3125171889.12.18日本1990.2.82-271633-2317071991.10.10日本1990.3.122-581853-2606071991.11.20日本1990.8.302-2264504-1092061992.4.10日本1991.7.53-165526日本1991.7.53-165527日本1991.7.53-165528日本1991.11.223-307414日本1992.5.194-126430目前广泛使用的光学通讯电缆展示了许多较传统的电线通讯电缆更优越的性能,包括抗电磁噪声干扰性(的影响),单根光纤所具有的高的传输容量,不受信号干扰,这种信号干扰通常会因电缆与例如高压电缆或仪器间的跨接电缆之类的带电电线相接触而发生。具有上述优点的市售光纤电缆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一芯子组件,该组件是由石英或塑料构成的芯子及包覆层构成的,而且还具有一层薄的树脂涂层作为底涂层,然后在该芯子组件上再第二次涂上一层有机聚合物,从而形成一种聚合物包覆的光纤电缆,这类光缆在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142,308/1983和263,104/1985中有所揭示。另一类是用金属管代替了上述用作第二次涂复的有机聚合物,光纤芯子组件延伸穿过该金属管,由此形成一种金属管包覆的光纤电缆。光纤电缆上还得设有一用于与通讯设备相连接的接头。该接头必须符合一给定的标准(例如,JIC5973“F04型单芯光纤接头”)图24a示出了一带有这种接头的聚合物包覆光纤电缆的一个例子,图24b示出了该接头的放大剖视图。请注意图24b示出了图24a所示的接头的剖视图,该剖视图是沿着平行于图平面且包含光纤电缆19的轴线的平面截取的。光缆19的芯杆9穿过一箍12并与之固定。包括芯杆9的底涂层的芯子组件10也与箍12相固定。箍12延伸过一插塞座11的内侧凸缘11e上的中心孔,由于其外侧凸缘12a与该内侧凸缘11e相紧靠,故能阻止箍12向右方移动。该插塞座11的内凸缘11e大体位于其前端(右方,就本图而立)和其后部(左方)开口之间的中部。一止动环7的前端伸入该插塞座的后部开口并紧抵住一螺旋压缩弹簧14,该压缩弹簧14抵住箍12使其外侧凸缘12a紧靠在该内侧凸缘11e上。这样,箍12通常被压向右方。止动环7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一对月牙形凸起部7a、7b,这对月牙形凸起部是通过在围绕一套子的外周面上形成的一凸缘状的凸起部上开出的互相平行的槽构成的,该对凸起部7a、7b配装在插塞座11上的狭缝状的槽11a、11b中,从而使止动环7与插塞座11联成一整体。一填隙环22的内表面与止动环7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相结合。用固定环21将光纤电缆19的外包层19a夹紧并固定在该填隙环22的外径较小的后端上。用一橡胶套20将该填隙环22,固定环21及光纤电缆的剥开的一端罩住。在该橡胶套20和插塞座11上滑动配合安装一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手柄15。插塞座11带有配合安装在该手柄15的开口内的舌片11,这样,手柄15与插塞座11便联接成一整体。各部件所用的材料分别是套20通常由合成橡胶制成,固定环21由不锈钢或黄铜制成,填隙环22由铝制成,止动环7由黄铜制成,螺旋弹簧14由钢或不锈钢制成。图24c示出了插塞座11和止动环7分开时的外形。由图可见,月牙形的凸起部7a、7b从止动环7的外周表面上向外凸出,而插塞座11上设有狭缝状的槽11a、11b以容纳这些凸起部分。另外,插塞座11上形成有一对互相相对的、一直连续到该插塞座的后端开孔的长槽或缝11c。当止动环7的位于月牙形凸起部7a、7b前方的圆柱形部插入插塞座11的后开孔时,这些凸起部7a、7b便迫使该长槽11c张开。这样,即使它们的外径大于该后开口的内径,它们也可进入该后开口。就在该止动环7的前端面抵靠该后开口的底部之前,月牙形凸起部7a、7b进入了插塞座11的狭缝状槽11a、11b中,于是,插塞座11的弹性作用使缝11c和后开口恢复到它们的比较紧密的位置,从而使插塞座11和止动环7联接成如图24b所示的一个整体。图25a-25d示意性地表示了将一个如图24b所示的接头固定到光纤电缆19上的过程。该过程开始先将光纤电缆19穿过套20,固定环21,填隙环22,止动环7和螺旋弹簧14(图25a)。然后将光缆19端部的外包层去掉,露出高抗拉线23,芯子组件10及芯杆9(图25b)。在芯杆9上涂上粘结剂,然后使其穿过箍12上的相应的开口,并与之连成一体。该箍12通常由不锈钢制成,其端面还须作光洁度研磨处理(图25c)。随后,使箍12穿过插塞座11的内侧凸缘11e上的开口,然后,将螺旋弹簧14插入插塞部11的后开口直到其一端或右端通过箍12抵靠在插塞座11上为止。再将止动环7插入插塞座11的后开口抵住弹簧14的另一端即左端,并向里压进直到月牙形凸起部7a、7b与插塞座11上的狭缝状槽11a、11b相啮合为止。将高抗拉线23放置在止动环7后端部的外周上,将环22滑(套)在止动环7上,以使线23固定就位。然后将环22填密,从而将环22,线23和止动环7连接在一起。然后,将外包层19a的右端放置在填隙环22的直径较小的后端部周围,并将固定环21向右移动,使之位于填隙环22的直径较小的后端部的周围,并且也将该固定环21填密,从而将环21,外包层19a和填隙环22连接在一起。最后,将套20移向左方,使之罩住该填隙环22。上述的过程提供了其上附带有接头的光纤电缆19,其外形如图25d所示。如果需要的话;其上还可安装一手柄15。如图25d所示,可以将接头的插塞座11以压配方式装入手柄15的后端或左端开口,由于用于手柄15的合成树脂材料具有足够的柔性而使其内部空间扩大,因此,可使手柄15与插塞座11联接成如图24b所示的一个整体。将止动环7装配在插塞座11中有两种可用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将止动环7直接压入插塞座11,形成如图24c所示的相对位置,这时,止动环上的月牙形凸起部7a、7b与插塞座11上的狭缝状的槽11a、11b相对准,在此过程中,当插塞座11紧靠住月牙形凸起部7a、7b上的锥形(斜)表面时,该对互相相对设置的U形缝11c允许插塞座11的弹性扩张,这样,使月牙形凸起部可直截了当地移动进入该插塞座直到它们配合进狭缝状的槽11a、11b为止。另一种或第二种替换方式是,将插塞座11从图24c所示位置绕其轴线转过90°以便使止动环7上的月牙形凸起部7a、7b可沿着该成对的缝11c移动,当它们移动到槽11a、11b所在平面时,月牙形凸起部与槽11a、11b有90°的角度间隔,将插塞座11再转过90°以便使月牙形凸起部7a、7b配合进入狭缝状槽11a、11b,与此同时利用一对相对设置的U形缝11c所提供的构造弹性而使插塞座扩张。再一个替换方式是将止动环7与插塞座11螺纹固定(见日本公开专利申请129,605/1986)。上述现有技术的带有接头的光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一光纤电缆与一设备接合器连接的接头;一种挠性金属管包覆的光纤电缆包括一挠性金属管,一光线电缆芯棒穿过此管,该管与一设备相连接;一中继接合器,用于不同类光缆之间的连接;以及,一无缝金属管包覆的光纤电缆,它包括:一无缝管,一光纤芯棒穿过此管,该管用于在一较长距离内布线。上述接头与挠性金属管包覆的光纤电缆相连,该光缆又通过中继接合器与无缝管包覆的光纤电缆相连。接头的某一部分是一种绝缘体,以使金属管与设备接合器之间形成电隔离。 的金属管;该基座和该箍中至少一个或该光(纤电)缆接头由绝缘体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井清水田烟和文高松善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铁溶接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