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双录专利>正文

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12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铝合金制备设备技术领域的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的电解槽可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原料,混合搅拌轮可对熔融溶液进行搅拌,提高铝和硅的混合效率和熔融效率,通过传感器读取温度,电磁铁实现通断电,实现人员保护和材料电解,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设备空载,降低能源消耗,第一正极板以及第二正极板,提高原料与电极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解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材料导入电解槽内,通过触摸控制板进行操作,进行铝合金的制备,降低了操作难度,电解槽可与自动电解基座分离,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洁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电解效率高,便于清洁以及具有一定安全保护能力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制备设备
;具体是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
技术介绍
铝合金是一种以铝为基础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是轻金属材料之一,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力学性能佳、加工性能好、无毒、易回收、导电性、传热性及抗腐蚀性能优良等特点,在船用行业、化工行业、航空航天、金属包装、交通运输等领域广泛使用,因此,铝合金的制备属于现有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加工生产方向,现有的铝合金的制备原理,大多是通过单质铝与其他单质元素熔融后进行混合,最后通过冷却获得,由于铝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导致单质铝难以简单制备或者保存,因此通常是通过氧化铝电解来制备铝,电解后的铝再和其他元素进行熔合制备成铝合金,现有的铝合金制备的装置是通过加热熔融氧化铝以及氧化硅,通过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氧化铝以及氧化硅,分别获取单质铝和单质硅,将单质铝与单质硅在进行熔融混合,从而得到铝合金,然而现有的铝合金制备的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使用难度大,操作繁琐,电解效率较低,无安全模式,进而导致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同时对加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简单方便,电解效率高,具有安全模式的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的出现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包括触摸控制板、供电设备、冷却水箱、铝合金收集槽、自动电解基座、电解槽以及上盖,所述冷却水箱固定于铝合金收集槽,所述冷却水箱与铝合金收集槽固定连接,所述铝合金收集槽上端设有自动电解基座,所述自动电解基座下端与铝合金收集槽贯通连接,所述自动电解基座侧壁上固定有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上设有触摸控制板,所述触摸控制板与供电设备电性连接,所述供电设备与自动电解基座电性连接,所述电解槽内嵌于上端面上,所述电解槽与自动电解基座贯通连接,且电解槽通过自动电解基座与铝合金收集槽贯通连接,所述上盖设于电解槽上侧,且上盖与自动电解基座上端面相配合,所述上盖上设有三个通槽,三个通槽分别与氧化硅槽、铝硅混合槽以及氧化铝槽相贯通。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箱包括进水管、水箱、出水管以及水泵,所述水箱为矩形壳体,所述进水管以及出水管皆固定于水箱上端,所述进水管下端穿透水箱上端面与水箱内部贯通连接,所述出水管下端穿透水箱上端面伸于水箱内侧底部,所述出水管下端固定有水泵,所述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上端皆与铝合金收集槽贯通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收集槽包括冷却进水管、散热鳍片板、冷却出水管、收集槽本体以及冷却管道,所述收集槽本体为无顶有底空心矩形壳体,所述冷却管道为蛇形管,且冷却管道均匀内嵌于收集槽本体内侧上,且冷却管道部分内嵌于散热鳍片板内,所述散热鳍片板内嵌于收集槽本体一侧壁上,且散热鳍片板穿透收集槽本体伸于收集槽本体外侧,所述冷却管道一端与冷却进水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道另一端与冷却出水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冷却进水管下端与出水管贯通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出水管下端与进水管贯通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电解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卸料通槽、卸料槽、负电极触头、滑动绝缘板、挤压弹簧、驱动电机、负极线、电机固定架、正极线、驱动连接头、电磁铁、加热板以及真空槽,所述基座本体为矩形体,所述基座本体上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槽壁内嵌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通过触摸控制板与供电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基座本体上端面凹槽侧壁内设有一圈真空槽,所述基座本体上端面凹槽与电解槽相配合,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固定架内嵌于基座本体上端面上凹槽槽底,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驱动连接头,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触摸控制板与供电设备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电磁铁对称内嵌于基座本体上端面上凹槽槽底,所述电磁铁通过触摸控制板与供电设备电性连接,所述滑动绝缘板内嵌于基座本体内侧,且滑动绝缘板与基座本体内侧滑动配合,所述滑动绝缘板位于电磁铁下侧,且滑动绝缘板上端面对应电磁铁的位置内嵌有铁块,所述负电极触头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负电极触头对称固定于滑动绝缘板上端面上,且两个负电极触头与负极线电性连接,且负极线通过触摸控制板与供电设备电性连接,所述挤压弹簧位于滑动绝缘板上端面与基座本体之间,且挤压弹簧下端与滑动绝缘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弹簧上端与基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正极线设于基座本体外侧壁上,且正极线一端与电解槽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触摸控制板与供电设备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连接头上端设有连接头配合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负电极触头包括绝缘底座、导电底板、导电弹簧以及触头,所述绝缘底座固定于滑动绝缘板上端面上,所述导电底板伸于绝缘底座内侧底部,且导电底板与负极线电性连接,所述触头内嵌于绝缘底座上端,且触头与绝缘底座滑动固定配合,所述导电弹簧位于导电底板与触头之间,且导电弹簧上端与触头下端固定连接,导电弹簧下端与导电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触头通过导电弹簧与导电底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槽包括电解槽本体、卸料槽、负极板、连接转动块、第一正极板、氧化硅槽、混合搅拌轮、铝硅混合槽、氧化铝槽以及第二正极板,所述电解槽本体为无顶有底空心矩形壳体,所述电解槽本体内侧依次设有氧化硅槽、铝硅混合槽以及氧化铝槽,所述铝硅混合槽位于氧化硅槽与氧化铝槽之间,且铝硅混合槽下端与氧化硅槽以及氧化铝槽下端贯通连接,所述负极板内嵌于电解槽本体内侧底面上,所述连接转动块内嵌于负极板上,且连接转动块与负极板转动固定配合,所述连接转动块贯通电解槽本体下端面,且连接转动块下端与驱动连接头固定配合,所述混合搅拌轮设于电解槽本体内,且混合搅拌轮下端与连接转动块上端固定配合,所述卸料槽设于电解槽本体两侧,两侧所述卸料槽与卸料槽相配合,所述铝硅混合槽通过卸料槽与卸料通槽贯通连接,所述第一正极板内嵌于氧化硅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二正极板内嵌于氧化铝槽的槽壁上,所述电解槽本体内侧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触摸控制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转动块包括转动块本体、限位滑块、下配合凹槽以及上配合凹槽,所述转动块本体为圆柱体,所述转动块本体外侧壁固定有一圈限位滑块,所述转动块本体上端设有上配合凹槽,所述转动块本体下端设有下配合凹槽,所述下配合凹槽以及上配合凹槽内侧皆设有配合限位条,所述下配合凹槽的配合限位条与驱动连接头的连接头凹槽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搅拌轮包括搅拌轮转轴、搅拌轮本体以及搅拌轮扇叶,所述搅拌轮扇叶均匀固定于搅拌轮本体上端面上,所述搅拌轮本体下端固定有搅拌轮转轴,所述搅拌轮转轴下端设有搅拌轮凹槽,所述搅拌轮转轴下端搅拌轮凹槽与上配合凹槽的配合限位条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的工作步骤具体如下:1)将铝硅合金由上盖投入铝硅混合槽内;2)通过触摸控制板启动加热板,加热板对铝硅合金进行加热,同时混合搅拌轮转动,使铝硅合金受热均匀,此时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数据传输至触摸控制板上;3)通过上盖将氧化硅以及氧化铝分别投入氧化硅槽以及氧化铝槽内,加热板对氧化硅以及氧化铝进行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包括触摸控制板(1)、供电设备(2)、冷却水箱(3)、铝合金收集槽(4)、自动电解基座(5)、电解槽(6)以及上盖(7),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3)固定于铝合金收集槽(4),所述冷却水箱(3)与铝合金收集槽(4)固定连接,所述铝合金收集槽(4)上端设有自动电解基座(5),所述自动电解基座(5)下端与铝合金收集槽(4)贯通连接,所述自动电解基座(5)侧壁上固定有供电设备(2),所述供电设备(2)上设有触摸控制板(1),所述触摸控制板(1)与供电设备(2)电性连接,所述供电设备(2)与自动电解基座(5)电性连接,所述电解槽(6)内嵌于上端面上,所述电解槽(6)与自动电解基座(5)贯通连接,且电解槽(6)通过自动电解基座(5)与铝合金收集槽(4)贯通连接,所述上盖(7)设于电解槽(6)上侧,且上盖(7)与自动电解基座(5)上端面相配合,所述上盖(7)上设有三个通槽,三个通槽分别与氧化硅槽(66)、铝硅混合槽(68)以及氧化铝槽(69)相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包括触摸控制板(1)、供电设备(2)、冷却水箱(3)、铝合金收集槽(4)、自动电解基座(5)、电解槽(6)以及上盖(7),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3)固定于铝合金收集槽(4),所述冷却水箱(3)与铝合金收集槽(4)固定连接,所述铝合金收集槽(4)上端设有自动电解基座(5),所述自动电解基座(5)下端与铝合金收集槽(4)贯通连接,所述自动电解基座(5)侧壁上固定有供电设备(2),所述供电设备(2)上设有触摸控制板(1),所述触摸控制板(1)与供电设备(2)电性连接,所述供电设备(2)与自动电解基座(5)电性连接,所述电解槽(6)内嵌于上端面上,所述电解槽(6)与自动电解基座(5)贯通连接,且电解槽(6)通过自动电解基座(5)与铝合金收集槽(4)贯通连接,所述上盖(7)设于电解槽(6)上侧,且上盖(7)与自动电解基座(5)上端面相配合,所述上盖(7)上设有三个通槽,三个通槽分别与氧化硅槽(66)、铝硅混合槽(68)以及氧化铝槽(69)相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3)包括进水管(31)、水箱(32)、出水管(33)以及水泵(34),所述水箱(32)为矩形壳体,所述进水管(31)以及出水管(33)皆固定于水箱(32)上端,所述进水管(31)下端穿透水箱(32)上端面与水箱(32)内部贯通连接,所述出水管(33)下端穿透水箱(32)上端面伸于水箱(32)内侧底部,所述出水管(33)下端固定有水泵(34),所述进水管(31)以及出水管(33)上端皆与铝合金收集槽(4)贯通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收集槽(4)包括冷却进水管(41)、散热鳍片板(42)、冷却出水管(43)、收集槽本体(44)以及冷却管道(45),所述收集槽本体(44)为无顶有底空心矩形壳体,所述冷却管道(45)为蛇形管,且冷却管道(45)均匀内嵌于收集槽本体(44)内侧上,且冷却管道(45)部分内嵌于散热鳍片板(42)内,所述散热鳍片板(42)内嵌于收集槽本体(44)一侧壁上,且散热鳍片板(42)穿透收集槽本体(44)伸于收集槽本体(44)外侧,所述冷却管道(45)一端与冷却进水管(4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道(45)另一端与冷却出水管(4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冷却进水管(41)下端与出水管(33)贯通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出水管(43)下端与进水管(31)贯通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电解基座(5)包括基座本体(51)、卸料通槽(52)、卸料槽(53)、负电极触头(54)、滑动绝缘板(55)、挤压弹簧(56)、驱动电机(57)、负极线(58)、电机固定架(59)、正极线(510)、驱动连接头(511)、电磁铁(512)、加热板(513)以及真空槽(514),所述基座本体(51)为矩形体,所述基座本体(51)上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槽壁内嵌有加热板(513),所述加热板(513)通过触摸控制板(1)与供电设备(2)电性连接,所述基座本体(51)上端面凹槽侧壁内设有一圈真空槽(514),所述基座本体(51)上端面凹槽与电解槽(6)相配合,所述驱动电机(57)固定于电机固定架(59),所述电机固定架(59)内嵌于基座本体(51)上端面上凹槽槽底,所述驱动电机(57)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驱动连接头(511),所述驱动电机(57)通过触摸控制板(1)与供电设备(2)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512)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电磁铁(512)对称内嵌于基座本体(51)上端面上凹槽槽底,所述电磁铁(512)通过触摸控制板(1)与供电设备(2)电性连接,所述滑动绝缘板(55)内嵌于基座本体(51)内侧,且滑动绝缘板(55)与基座本体(51)内侧滑动配合,所述滑动绝缘板(55)位于电磁铁(512)下侧,且滑动绝缘板(55)上端面对应电磁铁(512)的位置内嵌有铁块,所述负电极触头(54)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负电极触头(54)对称固定于滑动绝缘板(55)上端面上,且两个负电极触头(54)与负极线(58)电性连接,且负极线(58)通过触摸控制板(1)与供电设备(2)电性连接,所述挤压弹簧(56)位于滑动绝缘板(55)上端面与基座本体(51)之间,且挤压弹簧(56)下端与滑动绝缘板(55)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弹簧(56)上端与基座本体(51)固定连接,所述正极线(510)设于基座本体(51)外侧壁上,且正极线(510)一端与电解槽(6)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触摸控制板(1)与供电设备(2)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连接头(511)上端设有连接头配合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原位制备铝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触头(54)包括绝缘底座(541)、导电底板(542)、导电弹簧(543)以及触头(544),所述绝缘底座(541)固定于滑动绝缘板(55)上端面上,所述导电底板(542)伸于绝缘底座(541)内侧底部,且导电底板(542)与负极线(58)电性连接,所述触头(544)内嵌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双录
申请(专利权)人:段双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