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涉及铝材料加工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精铝槽角部保温性能的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包括:底壁,底壁包括第一保温砖层、第一填充层和第一保温板层,第一填充层设置在第一保温砖层与第一保温板层之间;侧壁,侧壁纵向设置在底壁的上部,侧壁包括第二保温砖层、第二填充层、第二保温板层、纤维毡层和第三保温板层,第二保温砖层设置在侧壁的内侧,第二填充层设置在第二保温砖层和第二保温板层之间,纤维毡层设置在第二保温板层和第三保温板层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铝材料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
本技术涉及铝材料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外精铝槽槽型不断扩大提升,以满足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需求。精铝槽生产工艺为三层液电解精炼法,该方法对设备的工艺性能有较高要求,因此提升设备的保温性能是实现生产工艺的重要条件。三层液电解精炼技术中精铝槽角部保温是精铝槽生产中的关键点,其中精铝槽四角部保温效果直接影响槽生产工艺和精铝质量。精铝槽使用过程由于角部保温效果不佳,现有精铝槽角部保温层保温效果较差,造成热量损耗较大,角部沉淀及结壳较多不利于精铝槽正常运行,生产过程中影响高纯铝品质。现有的精铝槽通常在小面砖部位角部及四周采用一层石棉板,并采用氧化铝进行周围缝隙的填灌,小面砖以上墙体后角部保温也采用一层石棉板,该精铝槽的结构保温效果较差,造成角部的保温层达不到精铝槽保温性能,生产过程工艺控制较难,对精铝槽的精炼效果影响较大,保温效果差,耗能高,不利于提升精铝槽的使用寿命,另一种精铝槽在小面砖部位角部及四周采用两层石棉板,以及采用氧化铝或镁砂进行周围缝隙的填灌;而小面砖以上墙体后角部保温采用两层石棉板作为保温层周围缝隙采用氧化铝填灌,该精铝槽的结构角部保温效果差,角部保温效果不明显,对生产工艺的控制有一定影响,对于精炼过程能耗不易控制,不利于精铝槽使用寿命的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精铝槽角部保温性能的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铝槽,包括:底壁,所述底壁包括第一保温砖层、第一填充层和第一保温板层,所述第一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砖层与所述第一保温板层之间;侧壁,所述侧壁纵向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上部,所述侧壁包括第二保温砖层、第二填充层、第二保温板层、纤维毡层和第三保温板层,第二保温砖层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砖层和所述第二保温板层之间,所述纤维毡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板层和所述第三保温板层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砖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第一保温板层依次纵向排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板层与所述第三保温板层位于同一纵向平面上,并且相互连接。进一步的,耐火砖层,所述耐火砖层包括底壁耐火砖层和侧壁耐火砖层,所述底壁耐火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砖层远离所述第一填充层的一侧,所述侧壁耐火砖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砖层远离所述第二填充层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第二填充层均为氧化铝填充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板层、所述第二保温板层和所述第三保温板层均为石棉板层。进一步的,所述纤维毡层为陶瓷纤维毡层。进一步的,所述底壁耐火砖层包括支撑层和找平层,所述支撑层设置在所述找平层的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底壁包括第一保温砖层、第一填充层和第一保温板层,第一填充层设置在第一保温砖层与第一保温板层之间;侧壁纵向设置在底壁的上部,侧壁包括第二保温砖层、第二填充层、第二保温板层、纤维毡层和第三保温板层,第二保温砖层设置在侧壁的内侧,第二填充层设置在第二保温砖层和第二保温板层之间,纤维毡层设置在第二保温板层和第三保温板层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小面砖部位角部及四周采用一层石棉板,并采用氧化铝进行周围缝隙的填灌,小面砖以上墙体后角部保温也采用一层石棉板,该精铝槽的结构保温效果较差,造成角部的保温层达不到精铝槽保温性能,生产过程工艺控制较难,对精铝槽的精炼效果影响较大,保温效果差,耗能高,不利于提升精铝槽的使用寿命,另一种精铝槽在小面砖部位角部及四周采用两层石棉板,以及采用氧化铝或镁砂进行周围缝隙的填灌;而小面砖以上墙体后角部保温采用两层石棉板作为保温层周围缝隙采用氧化铝填灌,该精铝槽的结构角部保温效果差,角部保温效果不明显,对生产工艺的控制有一定影响,对于精炼过程能耗不易控制,不利于精铝槽使用寿命的延长,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壁设置第一保温砖层、第一填充层和第一保温板层,第一填充层设置在第一保温砖层与第一保温板层之间,能够有效的对底壁进行保温,然后通过在侧壁依次设置第二保温砖层、第二填充层、第二保温板层、纤维毡层和第三保温板层,使底壁和侧壁之间的角部位置的保温性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了精铝槽的角部保温性能,并且使角部无沉淀,从而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包括:底壁1,底壁1包括第一保温砖层11、第一填充层12和第一保温板层13,第一填充层12设置在第一保温砖层11与第一保温板层13之间;侧壁2,侧壁2纵向设置在底壁1的上部,侧壁2包括第二保温砖层21、第二填充层22、第二保温板层23、纤维毡层24和第三保温板层25,第二保温砖层21设置在侧壁2的内侧,第二填充层22设置在第二保温砖层21和第二保温板层23之间,纤维毡层24设置在第二保温板层23和第三保温板层25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底壁1包括第一保温砖层11、第一填充层12和第一保温板层13,第一填充层12设置在第一保温砖层11与第一保温板层13之间;侧壁2纵向设置在底壁1的上部,侧壁2包括第二保温砖层21、第二填充层22、第二保温板层23、纤维毡层24和第三保温板层25,第二保温砖层21设置在侧壁2的内侧,第二填充层22设置在第二保温砖层21和第二保温板层23之间,纤维毡层24设置在第二保温板层23和第三保温板层25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小面砖部位角部及四周采用一层石棉板,并采用氧化铝进行周围缝隙的填灌,小面砖以上墙体后角部保温也采用一层石棉板,该精铝槽的结构保温效果较差,造成角部的保温层达不到精铝槽保温性能,生产过程工艺控制较难,对精铝槽的精炼效果影响较大,保温效果差,耗能高,不利于提升精铝槽的使用寿命,另一种精铝槽在小面砖部位角部及四周采用两层石棉板,以及采用氧化铝或镁砂进行周围缝隙的填灌;而小面砖以上墙体后角部保温采用两层石棉板作为保温层周围缝隙采用氧化铝填灌,该精铝槽的结构角部保温效果差,角部保温效果不明显,对生产工艺的控制有一定影响,对于精炼过程能耗不易控制,不利于精铝槽使用寿命的延长,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壁1设置第一保温砖层11、第一填充层12和第一保温板层13,第一填充层12设置在第一保温砖层11与第一保温板层13之间,能够有效的对底壁1进行保温,然后通过在侧壁2依次设置第二保温砖层21、第二填充层22、第二保温板层23、纤维毡层24和第三保温板层25,使底壁1和侧壁2之间的角部位置的保温性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了精铝槽的角部保温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壁,所述底壁包括第一保温砖层、第一填充层和第一保温板层,所述第一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砖层与所述第一保温板层之间;/n侧壁,所述侧壁纵向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上部,所述侧壁包括第二保温砖层、第二填充层、第二保温板层、纤维毡层和第三保温板层,第二保温砖层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砖层和所述第二保温板层之间,所述纤维毡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板层和所述第三保温板层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6 CN 20192189600511.一种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包括第一保温砖层、第一填充层和第一保温板层,所述第一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砖层与所述第一保温板层之间;
侧壁,所述侧壁纵向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上部,所述侧壁包括第二保温砖层、第二填充层、第二保温板层、纤维毡层和第三保温板层,第二保温砖层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砖层和所述第二保温板层之间,所述纤维毡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板层和所述第三保温板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温砖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第一保温板层依次纵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铝槽角部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温板层与所述第三保温板层位于同一纵向平面上,并且相互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发强,赵霞,唐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