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冰洁专利>正文

一种列车防夹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86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列车防夹车门,包括列车车体、车门驱动装置、防夹车门,所述车门驱动装置固定在列车车体的内后顶侧,所述防夹车门设在列车车体的前侧,且防夹车门顶侧连接车门驱动装置,防夹车门底侧连接在列车车体的前底侧,所述列车车体的前底侧开设有对称的门底滑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列车车门的设置,改变传统平滑门的直推结构,设计一种防夹结构,可以让门在遇到阻力的时候,自动停止向内侧的关闭,保持悬停,避免二次伤害,防夹门的驱动原理简单,适合应用在各种防夹门上,保护乘客安全的同时,对门本身不需要大力改进,采用纯机械结构,安装成本低,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防夹车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防夹车门。
技术介绍
列车是指成列的车组,分为两大类型,铁路列车:即火车,这是一般形态,公路列车:即组列式汽车、汽车组列、公路车组体,有澳大利亚的矿山运输车组,还有中国的高速铁路列车,而在我国普遍存在列车上的门,采用的都是平滑式的门,平滑式的门采用滑动的原理对门进行开关,使用方便,不易故障,但是此类门经常存在夹人的情况,轻者造成皮肉伤害,重者造成骨折,而现有的门窗防夹结构是采用红外传感器、控制器等电气原理实现的,造价成本较高,易损坏,为了让列车的车门不再出现夹人事故,为此设计一种纯机械结构原理实现的列车防夹车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车防夹车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列车防夹车门,包括列车车体、车门驱动装置、防夹车门,所述车门驱动装置固定在列车车体的内后顶侧,所述防夹车门设在列车车体的前侧,且防夹车门顶侧连接车门驱动装置,防夹车门底侧连接在列车车体的前底侧,所述列车车体的前底侧开设有对称的门底滑道。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防夹车门由门板、防夹触动装置、驱动滑轮结构、支撑滑轮结构组成,所述门板设有两组,两组门板呈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滑轮结构设有两组,两组驱动滑轮结构分别固定在两组门板的内后侧,所述支撑滑轮结构设有两组,两组支撑滑轮结构分别固定在两组门板的外后侧,所述防夹触动装置成对设置,防夹触动装置分别设在两组门板的接触侧,且防夹触动装置相互接触且相互齿合,所述支撑滑轮结构连接在列车车体前侧的门底滑道内,所述驱动滑轮结构连接在车门驱动装置上,所述门板和驱动滑轮结构的顶侧设有通电导条,所述通电导条连接防夹触动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车门驱动装置由同步驱动电机、缠绕绞线盘、承载壳体、牵引滑轮、缠绕牵引绳索、电机供电回路组成,所述同步驱动电机、缠绕绞线盘设有两组,所述两组同步驱动电机固定在承载壳体的两端内顶侧,所述两组缠绕绞线盘分别连接在同步驱动电机的底端,且两组缠绕绞线盘分别设在承载壳体的两端内侧,所述承载壳体内部开设有承载槽、牵引滑道,所述承载槽开设在承载壳体的前侧,且牵引滑道开设有两组,两组牵引滑道呈对称的设在承载壳体的左右两侧,且牵引滑道与承载槽相互连通,所述电机供电回路设有两组,两组电机供电回路呈对称的设在承载槽的内顶侧,且两组电机供电回路分别连接两组同步驱动电机,所述牵引滑轮设有八组,八组牵引滑轮呈对称的分别设在两组牵引滑道两端的上下两侧,所述驱动滑轮结构连接在牵引滑道和承载槽内,且驱动滑轮结构可在牵引滑道上滑动,所述缠绕牵引绳索设有八组,八组缠绕牵引绳索呈对称的连接缠绕绞线盘、牵引滑轮、驱动滑轮结构上。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驱动滑轮结构由承载臂、缠绕滑轮、连接轴,所述缠绕滑轮设有两组,两组缠绕滑轮分别设在承载臂的后端上下两侧,所述两组缠绕滑轮通过连接轴连接在承载臂上,所述四组缠绕牵引绳索前端均固定在缠绕滑轮的外侧,且四组缠绕牵引绳索分别呈两种相反方向缠绕在缠绕滑轮的外侧,所述四组缠绕牵引绳索分别缠绕在牵引滑轮的外侧,所述四组缠绕牵引绳索的后端均固定在缠绕绞线盘的外侧,且四组缠绕牵引绳索分别呈两种相反方向缠绕在缠绕绞线盘的外侧,所述通电导条设在电机供电回路的底侧,且通电导条始终接触电机供电回路。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防夹触动装置由外侧缓冲带、触动按压板、按压触头、连接金属片、金属片支撑弹簧组成,所述触动按压板、按压触头设有若干组,若干组按压触头设在触动按压板的右端,且触动按压板、按压触头一体成型,所述若干组触动按压板、按压触头上下并列设置,所述外侧缓冲带固定在若干组触动按压板的左端,所述连接金属片设有若干组,若干组连接金属片上下等间距交错排列设置,所述金属片支撑弹簧设有若干组,若干组金属片支撑弹簧左端固定在连接金属片的右侧面,金属片支撑弹簧的右端固定在门板左侧,所述最顶侧的连接金属片连接通电导条,所述触动按压板、按压触头可以左右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外侧缓冲带由软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触动按压板、按压触头尼龙塑料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金属片、金属片支撑弹簧均由金属铜材料制成,所述缠绕滑轮、承载壳体、牵引滑轮由碳钢材料制成,所述承载臂、连接轴由铸铁材料制成,所述缠绕牵引绳索由钢丝编织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优化了列车车门的设置,改变传统平滑门的直推结构,设计一种防夹结构,可以让门在遇到阻力的时候,自动停止向内侧的关闭,保持悬停,避免二次伤害,防夹门的驱动原理简单,适合应用在各种防夹门上,保护乘客安全的同时,对门本身不需要大力改进,采用纯机械结构,安装成本低,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体外观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夹车门打开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拆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防夹车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门驱动装置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车门驱动装置俯视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驱动滑轮结构细节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驱动滑轮结构连接车门驱动装置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防夹触动装置未触动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防夹触动装置触动示意图。图中:列车车体1、车门驱动装置2、防夹车门3、门底滑道4、门板5、防夹触动装置6、驱动滑轮结构7、支撑滑轮结构8、通电导条9、同步驱动电机10、缠绕绞线盘11、承载壳体12、牵引滑轮13、缠绕牵引绳索14、承载槽15、牵引滑道16、承载臂17、缠绕滑轮18、连接轴19、外侧缓冲带20、触动按压板21、按压触头22、连接金属片23、金属片支撑弹簧24、电机供电回路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一种列车防夹车门,包括列车车体1、车门驱动装置2、防夹车门3,所述车门驱动装置2固定在列车车体1的内后顶侧,所述防夹车门3设在列车车体1的前侧,且防夹车门3顶侧连接车门驱动装置2,防夹车门3底侧连接在列车车体1的前底侧,所述列车车体1的前底侧开设有对称的门底滑道4。所述防夹车门3由门板5、防夹触动装置6、驱动滑轮结构7、支撑滑轮结构8组成,所述门板5设有两组,两组门板5呈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滑轮结构7设有两组,两组驱动滑轮结构7分别固定在两组门板5的内后侧,所述支撑滑轮结构8设有两组,两组支撑滑轮结构8分别固定在两组门板5的外后侧,所述防夹触动装置6成对设置,防夹触动装置6分别设在两组门板5的接触侧,且防夹触动装置6相互接触且相互齿合,所述支撑滑轮结构8连接在列车车体1前侧的门底滑道4内,所述驱动滑轮结构7连接在车门驱动装置2上,所述门板5和驱动滑轮结构7的顶侧设有通电导条9,所述通电导条9连接防夹触动装置6。所述车门驱动装置2由同步驱动电机10、缠绕绞线盘11、承载壳体12、牵引滑轮13、缠绕牵引绳索14、电机供电回路25组成,所述同步驱动电机10、缠绕绞线盘11设有两组,所述两组同步驱动电机10固定在承载壳体12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防夹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列车车体(1)、车门驱动装置(2)、防夹车门(3),所述车门驱动装置(2)固定在列车车体(1)的内后顶侧,所述防夹车门(3)设在列车车体(1)的前侧,且防夹车门(3)顶侧连接车门驱动装置(2),防夹车门(3)底侧连接在列车车体(1)的前底侧,所述列车车体(1)的前底侧开设有对称的门底滑道(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防夹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列车车体(1)、车门驱动装置(2)、防夹车门(3),所述车门驱动装置(2)固定在列车车体(1)的内后顶侧,所述防夹车门(3)设在列车车体(1)的前侧,且防夹车门(3)顶侧连接车门驱动装置(2),防夹车门(3)底侧连接在列车车体(1)的前底侧,所述列车车体(1)的前底侧开设有对称的门底滑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防夹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车门(3)由门板(5)、防夹触动装置(6)、驱动滑轮结构(7)、支撑滑轮结构(8)组成,所述门板(5)设有两组,两组门板(5)呈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滑轮结构(7)设有两组,两组驱动滑轮结构(7)分别固定在两组门板(5)的内后侧,所述支撑滑轮结构(8)设有两组,两组支撑滑轮结构(8)分别固定在两组门板(5)的外后侧,所述防夹触动装置(6)成对设置,防夹触动装置(6)分别设在两组门板(5)的接触侧,且防夹触动装置(6)相互接触且相互齿合,所述支撑滑轮结构(8)连接在列车车体(1)前侧的门底滑道(4)内,所述驱动滑轮结构(7)连接在车门驱动装置(2)上,所述门板(5)和驱动滑轮结构(7)的顶侧设有通电导条(9),所述通电导条(9)连接防夹触动装置(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防夹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驱动装置(2)由同步驱动电机(10)、缠绕绞线盘(11)、承载壳体(12)、牵引滑轮(13)、缠绕牵引绳索(14)、电机供电回路(25)组成,所述同步驱动电机(10)、缠绕绞线盘(11)设有两组,所述两组同步驱动电机(10)固定在承载壳体(12)的两端内顶侧,所述两组缠绕绞线盘(11)分别连接在同步驱动电机(10)的底端,且两组缠绕绞线盘(11)分别设在承载壳体(12)的两端内侧,所述承载壳体(12)内部开设有承载槽(15)、牵引滑道(16),所述承载槽(15)开设在承载壳体(12)的前侧,且牵引滑道(16)开设有两组,两组牵引滑道(16)呈对称的设在承载壳体(12)的左右两侧,且牵引滑道(16)与承载槽(15)相互连通,所述电机供电回路(25)设有两组,两组电机供电回路(25)呈对称的设在承载槽(15)的内顶侧,且两组电机供电回路(25)分别连接两组同步驱动电机(10),所述牵引滑轮(13)设有八组,八组牵引滑轮(13)呈对称的分别设在两组牵引滑道(16)两端的上下两侧,所述驱动滑轮结构(7)连接在牵引滑道(16)和承载槽(15)内,且驱动滑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冰洁
申请(专利权)人:贺冰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