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列斯公司专利>正文

双工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47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工连接器系统(10),供将两个单一的单工光纤连接器(12)以基本上并排的方式连接起来用。各光纤连接器通过其壳体(14)后侧将光缆(16)端接在壳体中。第一和第二应力消除外套(28)可在连接器(12)的壳体(14)后侧分别与连接器壳体相互接合,并将所述光缆(6)包住。弹性件(36)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应力消除外套(28)之间取向,将该两外套互连接起来,从而使两外套能将所述连接器(12)基本上并排地固定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的说来涉及光纤连接器技术,特别涉及将两个单一的单工光纤连接器并排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双工连接器系统。光纤器件采用单股或多股光纤,每根光纤都有圆的内部玻璃纤芯,纤芯用折射率不同包层包起来。光沿纤芯传播,从纤芯与包层之间的界面全部反射回来。这种器件可以用作传输线,供传输承载信息的光能。传输线可以由单根光纤形成,也可以由多根光纤捆成光纤束组成。此外,若干传输线可以并列配置,供沿每一条独立的传输线同时传输信息用。当初,光纤系统采用单工互连系统,由许多单一的连接器插件将各单一光缆端接着。在单系统中,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只能交替进行,因而单工系统在给定时间内所能发送和接收的信息量受到限制。为提高可在光纤系统中流通的信息量,研制了多信道系统。这类多信道系统包括例如能同时发信和收信的双工连接器插件和光缆。因此,采用双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传输量。尽管有上述好处,但多信道光纤系统毕竟是较新的事物,目前所使用的很多都是单工系统和单工部件,例如ST和SC式连接器。因此,单工部件很容易得到,而且价钱较便宜,这是因为有现成的库存。此外,要用专用的双工或其它多信道部件改装现有的单工系统,如果不增加成本,实施起来是有困难的。因此,需要有一种既适用于单工部件也适用于双工部件、能将单工部件在双工结构中互连起来进行数据双工转输的互连系统。为解决这个问题已提出的设计方案有好多种,一般说来是采用一种夹在两个单一的连接器壳体上将两连接器并排固定、形成双工连接器但两单一的单工连接器之间可以相对运动的适配构件。上述那种适配构件有这样的问题除光纤连接器的普通组件外,还需要给各适配器配备另外的构件或装配件(即适配器)。专利权授予Basista等人的美国专利US4,953,929就公开了其中一种这类适配器,这里也把该专利内容包括进来,以供参考。这样,附加的适配器增加了双工组件的费用和复杂性。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从两个单工连接器制造双双工连接器组件,无需另外附加的适配构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经改进的双工连接器系统,供将两个单一的单工光纤连接器并排结合在一起之用。如这里所公开的那样,各光纤连接器通过其壳体后侧将光缆端接在壳体中。本专利技术给光纤连接器配备了第一和第二应力消除外套可在连接器壳体后侧分别与连接器壳体相互接合。第一和第二应力消除外套由一个弹性件互连起来,弹性件在两外套之间排列取向,使两外套能将两连接器并排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应力消除外套和互连的弹性件构成整体构件,由塑料材料制成。两外套通常呈圆柱形,尾部呈锥形,弹性件则由一对整体薄条彼此之间沿切线方向延伸构成。从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可以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新颖性的特点。参看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说明可以最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点。附图中,同样的编号表示同样的部件,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将两个单一的单工光纤连接器并排结合起来的双工连接器系统的透视图1A是其中一个连接器的金属壳体插件的透视图;图2是整体外套构件的放大透视图;图3是整体外套构件的平面俯视图,其中一个外套以剖视图示出;图4是整体外套构件的侧视图;图5是总的从图4的5-5线的方向看去的端视图;图6是图1所示组合件的平面俯视图;图7和图6类似,但光纤连接器从其图6所示的位置转了90度;图8是总的从图6的8-8线方向看去的端视图;图9是总的从图7的9-9线方向看去的端视图。更仔细地参看附图,先参看图1,本专利技术即体现在图中所示的用以将两个单一的单工光纤连接器12并排结合一起的双工连接器系统10上。各光纤连接器有一个壳体14,光缆16即从壳体后侧18端接。如本
中所周知的那样,各条光缆16有一个护套将中心的玻璃纤芯20包起来。从图中可以看到,光缆16在套管22处终止,该套管22从连接器壳体14前端24稍微凸出。本
中都知道,这些套管可以用陶瓷材料制成。结合图1参看图1A,各连接器12的各壳体14由两部分组成金属壳体内插件14a(图1A)和塑料壳体外壳14b(图1)。光缆16终止于位于金属壳体插件14a中的套管22,套管22从金属壳体插件向前凸出。上述单工光纤连接器12和光缆16是相当普遍的。此外,大多数光纤连接器都有应力消除外套与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内插件14a连接并从壳体外壳14b的后端凸出。应力消除外套将光缆包起来,使光缆不承受应力。本专利技术利用了这些外套构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双工连接器系统10。更具体地说,结合图1和图1A参看图2~5,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套构件26包括第一和第二应力消除外套28将光缆16包起来。从图3可以看到,各外套28有一个通孔30,相应的光缆即通过通孔30延伸。外套的前端32可插入外壳体14b中,装在金属壳体内插件14a上。从图中可以看到,装配件有四个孔眼34,位于各外套与壳体内插件14a外侧相应的凸出部分35相接合的前端32,如图1A中所示。整体外套构件26最好由塑料材料整体模制成,这样,孔眼34就可以和金属壳体内插件14a外侧上的凸出部分35快速地相互接合。通常,本专利技术给连接器系统配备了一个弹性件将第一和第二应力消除外套28互连起来,在该两外套之间排列取向,从而将连接器12并排固定,如图1中所示。具体地说,弹性件由一对薄条36彼此间隔一段距离在两外套28径向相反的周边部分之间延伸构成。就是说,两外套总的呈圆柱形,薄条36总的沿切线方向在两外套的顶部和底部周边部分(即在两外套径向两侧)之间延伸。薄条36和两外套的周边部分配备有凸出的粗条纹面,如38处所示,以便于抓住整体的外套构件26、将外套构件装配到连接器壳体14以及连接和拆开装配好的双工连接器10。图2和图5示出了薄条36为孔口40所间隔开的情况。这样,由于薄条由塑料材料制成,因而在两外套28之间形成弹性件使两外套受外力的作用时可以沿X和Y两个方向移动。当然,整体外套构件26处于静止状态时,两单工光纤连接器12保持并排状态,如图1中所示。图6~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双工连接器系统优于现有技术系统的情况。具体地说,图6和图8示出了单工光纤连接器12如图1那样取向、连接到整体外套构件26时的情况。图7和图9则示出了连接器相对于图6和图8的取向转了90度而仍然并排连接到整体外套构件26的情况。光纤连接器这种改变其角取向的能力在现有技术由分立的适配器组成夹持到连接器壳体外部的大多数系统是不会有的,因为外壳壳体14b的各面不同,而两外套与金属壳体内插件14a之间的连接件则能不定向运动所致。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利用了这个特点形成双工系统,而这在现有技术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言而喻,在不脱离精神实质或主要特点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是可以按其它具体形式实施的。因此,这里的实例和实施例无论在哪一方面应视为举例性质的而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本说明书提供的细节。权利要求1.一种双工连接器系统(10),供将两个单一的单工光纤连接器(12)以基本上并排的形式连接在一起用,各光纤连接器通过其壳体(14)后侧将光缆(16)端接在壳体中,所述双工连接器系统的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和第二应力消除外套(28),可在连接器(12)壳体(14)后侧分别与连接器壳体相互接合并将所述光缆(16)包住;和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工连接器系统(10),供将两个单一的单工光纤连接器(12)以基本上并排的形式连接在一起用,各光纤连接器通过其壳体(14)后侧将光缆(16)端接在壳体中,所述双工连接器系统的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和第二应力消除外套(28),可在连接 器(12)壳体(14)后侧分别与连接器壳体相互接合并将所述光缆(16)包住;和弹性件(36),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应力消除外套(28)之间取向,将该两外套互连起来,从而使两外套能将所述连接器(12)基本上并排地固定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Y贝伦斯基I格罗伊斯I古明I马克林M马戈林MJ佩塞托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