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功率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
技术介绍
IGBT模块,即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广泛应用于交流电机、变频器、开关电源、照明电路、牵引传动等领域。目前,现有的IGBT模块由IGBT芯片与Si-FRD(硅快恢复二极管)通过特定电路桥接封装,形成混合功率模块;该GBT模块的内部芯片具体通过键合线连接并引出至输出端,属于平板堆叠模型,为单面散热模型,大部分热量仅通过下方的基板传递到外界;但是该IGBT模块具有电热疲劳特性,散热效果较差,在工作期间产生发电热效应,导致其温度上升,电热疲劳加快,严重时工作性能会下降。特别在电动汽车中,IGBT模块温度循环次数多,结温变化幅度可达40℃以上,因此,由IGBT模块温度循环造成的热应力问题尤为严重。相关统计表明,功率模块接近55%的失效原因是由于内部芯片散热效果差,导致结温升高,加快器件疲劳失效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低功耗、双面散热效率高的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包括内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芯片包括IGBT芯片和SiC二极管;所述IGBT芯片与所述SiC二极管相串联;所述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还包括:/n上DBC基板,其位于所述内部芯片的上方;/n下DBC基板,其位于所述内部芯片的下方;/n上热沉、下热沉;所述上热沉和下热沉分别位于所述上DBC基板的上端和下DBC基板的下端;/n上热脂层,其位于所述上热沉与上DBC基板之间;/n下热脂层,其位于所述下热沉与下DBC基板之间;/n上微通道结构,其设于所述上热脂层和所述上DBC基板内且向下延伸;/n下微通道结构,其设于所述下热脂层和所述下DB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包括内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芯片包括IGBT芯片和SiC二极管;所述IGBT芯片与所述SiC二极管相串联;所述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还包括:
上DBC基板,其位于所述内部芯片的上方;
下DBC基板,其位于所述内部芯片的下方;
上热沉、下热沉;所述上热沉和下热沉分别位于所述上DBC基板的上端和下DBC基板的下端;
上热脂层,其位于所述上热沉与上DBC基板之间;
下热脂层,其位于所述下热沉与下DBC基板之间;
上微通道结构,其设于所述上热脂层和所述上DBC基板内且向下延伸;
下微通道结构,其设于所述下热脂层和所述下DBC基板内且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沉内设有位于所述上DBC基板上方的上TEC制冷片;所述下热沉内设有位于所述下DBC基板下方的下TEC制冷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微通道结构设于所述上TEC制冷片的下方且向下贯穿所述上热脂层并穿过所述上DBC基板;所述下微通道结构设于所述下TEC制冷片的上方且向上贯穿所述下热脂层并穿过所述下DBC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DBC基板与下DBC基板之间具有2个所述内部芯片;所述上微通道结构的数量为3条;所述下微通道结构的数量为3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TEC制冷片位于IGBT芯片的上方,所述下TEC制冷片位于IGBT芯片的下方;所述上微通道结构向下垂直于所述上热脂层和上DBC基板;所述下微通道结构向上垂直于所述下热脂层和下DBC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微通道结构和下微通道结构均为圆孔通道;所述上微通道结构的直径为10μm~1000μm;所述下微通道结构的直径为10μm~10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点冷却SiC混合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微通道结构的直径为10μm、50μm或100μm;所述下微通道结构的直径为10μm、50μm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彪,张家华,符超,张佳佳,张凡,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