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973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内主板、外主板和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换热管依次穿过内主板和外主板;换热管与内主板之间设有第一焊料层,换热管与外主板之间设有第二焊料层,第一焊料层的材质和第二焊料层的材质不同。能够针对位于腐蚀性较强的烟气侧,可采用能够形成耐腐蚀能力较强焊缝的焊料对换热管和内主板进行焊接,针对位于工作压力较大的工质侧,可采用能够形成强度较大的焊缝的焊料来对换热管和外主板进行焊接,进而实现在保障换热器芯体能够抵抗烟气的腐蚀的前提下,提高换热器芯体的强度,进而提高换热器的强度,使换热器能够在高压条件下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道路车辆排放法规愈发严格,对发动机油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发动机能量利用效率低,将近60%的热量以各种形式散失,其中以发动机排气废热比重最大。由此,以朗肯循环为代表的废热回收技术成为降低车辆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ORC系统中,烟气换热器是将发动机的废热回收转换给其他部件的关键部件,烟气换热器的性能对ORC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板翅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用于发动风机废热回收的烟气换热器,该种换热器包括工质腔室、烟气腔室和换热芯体,换热芯体包括主板和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沿一定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换热管内形成一个工质流通管道,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形成一个烟气流通管道,主板设置在换热管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将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封堵,工质腔室设置在主板远离换热管的一侧,且与工质流通管道连通,烟气腔室设置在换热管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与烟气流通管道连通。烟气具有腐蚀性,一般采用镍基钎焊将主板、换热管、工质腔室和烟气腔室等连接固定以提高换热器的耐腐蚀能力,但是ORC系统中的工质运行具有一定压力,例如工质在1-3MPa压力下运行,镍基焊缝强度较弱,从而换热器的强度不高,使ORC系统在以较高的运行压力工作时具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芯体及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强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芯体,包括:内主板、外主板和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依次穿过所述内主板和所述外主板;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内主板之间设有第一焊料层,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外主板之间设有第二焊料层,所述第一焊料层的材质和所述第二焊料层的材质不同。进一步地,所述内主板所述外主板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间隔的范围为5mm-10mm。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的位于所述外主板和所述内主板之间的外周面上设有阻焊剂层。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换热管的两侧均设有散热带,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散热带之间设有所述第一焊料层;和/或,每个所述换热管内设有紊流片,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紊流片之间设有所述第二焊料层。进一步地,沿所述预设方向,所述内主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筋条。进一步地,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内主板和所述外主板,两端的所述内主板以所述换热管的中心对称设置,两端的所述外主板以所述换热管的中心对称设置。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工质侧外壳、烟气侧外壳以及如上述换热器芯体;所述工质侧外壳设置在所述换热管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工质侧外壳与所述外主板之间形成工质腔室;所述烟气侧外壳设置在所述换热管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烟气侧外壳与多个所述换热管形成烟气腔室,所述工质腔室与所述烟气腔室相互隔离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工质侧外壳上设有工质流通口,所述工质侧外壳的内壁上靠近所述工质流通口的位置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用于阻拦工质。进一步地,所述烟气侧外壳上设有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的延伸方向与烟气输送方向相交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工质侧外壳上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支架套设在所述安装凸台上,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凸台之间设有缓冲垫片。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芯体,包括:内主板、外主板和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换热管均依次穿过内主板和外主板;换热管与内主板之间和换热管与外主板之间设有不同的焊料层。在换热管和内主板之间设置第一焊料层,在换热管和外主板之间设置第二焊料层,第一焊料层的材质和第二焊料层的材质不同,然后将换热器芯体整体进行钎焊,从而将换热管和内主板、换热管和外主板焊接在一起。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的间隔形成用于烟气流通的烟气通道,换热管内形成用于工质流通的工质通道,换热管依次穿过内主板和外主板,也就是说内主板位于烟气侧,外主板位于工质侧。设置内主板和外主板能够实现采用不同焊料来实现换热管与主板的连接,从而能够针对位于腐蚀性较强的烟气侧,可采用能够形成耐腐蚀能力较强焊缝的焊料对换热管和内主板进行焊接,针对位于工作压力较大的工质侧,可采用能够形成强度较大的焊缝的焊料来对换热管和外主板进行焊接,进而实现在保障换热器芯体能够抵抗烟气的腐蚀的前提下,提高换热器芯体的强度,进而提高换热器的强度,使换热器能够在高压条件下正常工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换热器芯体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的换热器芯体中内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换热器的切面图;图6是图4所示的换热器中工质侧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换热器芯体;20-工质侧外壳;30-烟气侧外壳;40-阻挡部;50-安装支架;60-凸台;70-缓冲垫片;11-内主板;12-外主板;13-换热管;14-第一焊料层;15-第二焊料层;16-阻焊剂层;17-散热带;18-紊流片;19-第一筋条;31-第二筋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芯体10,包括:内主板11、外主板12和多个换热管13;多个换热管13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换热管13均依次穿过内主板11和外主板12;换热管13与内主板11之间设有第一焊料层,换热管13与外主板12之间均设有第二焊料层,且第一焊料层的材质和第二焊料层的材质不同。本实施例中,在换热管13和内主板11之间设置第一焊料层14,在换热管13和外主板12之间设置第二焊料层15,然后将换热器芯体10整体进行钎焊,从而将换热管13和内主板11、换热管13和外主板12焊接在一起。相邻两个换热管13之间的间隔形成用于烟气流通的烟气通道,换热管13内形成用于工质流通的工质通道,换热管13依次穿过内主板11和外主板12,也就是说内主板11位于烟气侧,外主板12位于工质侧。设置内主板11和外主板12能够实现采用不同焊料来实现换热管13与主板的连接,从而能够针对位于腐蚀性较强的烟气侧,可采用能够形成耐腐蚀能力较强焊缝的焊料对换热管13和内主板11进行焊接,针对位于工作压力较大的工质侧,可采用能够形成强度较大的焊缝的焊料来对换热管13和外主板12进行焊接,进而实现在保障换热器芯体10能够抵抗烟气的腐蚀的前提下,提高换热器芯体10的强度,进而提高换热器的强度,使换热器能够在高压条件下正常工作。其中,第一焊料层14可以为镍基焊料层,可以在换热管13和内主板11的连接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主板、外主板和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依次穿过所述内主板和所述外主板;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内主板之间设有第一焊料层,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外主板之间设有第二焊料层,所述第一焊料层的材质和所述第二焊料层的材质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主板、外主板和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依次穿过所述内主板和所述外主板;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内主板之间设有第一焊料层,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外主板之间设有第二焊料层,所述第一焊料层的材质和所述第二焊料层的材质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主板所述外主板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间隔的范围为5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位于所述外主板和所述内主板之间的外周面上设有阻焊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管的两侧均设有散热带,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散热带之间设有所述第一焊料层;
和/或,每个所述换热管内设有紊流片,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紊流片之间设有所述第二焊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预设方向,所述内主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筋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凌云王丹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