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49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包括:布料料罐,用于将物料输送至一高炉的炉内,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密封阀及下密封阀,上密封阀打开时,布料料罐接收物料,下密封阀打开时,布料料罐向炉内输送物料;充气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出气端及第二管路的出气端均与布料料罐连通以分别向布料料罐输送氮气;布料料罐接收完物料后,下密封阀关闭,第一管路导通,第二管路关闭;布料料罐向炉内输送物料时,下密封阀打开,第二管路导通。导通第一管路时利用氮气进行均压,避免了高炉煤气的使用,导通第二管路时有效避免了在布料过程中炉内的高炉煤气进入布料料罐,进而避免了均压放散时对大气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炉炼铁
,尤其涉及一种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高炉炼铁中,绝大多数采用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进行装料。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一般包括布料料罐及充气管路,所述布料料罐用于向高炉的炉内输送物料(业内称为布料),所述充气管路用于给布料料罐输送气体以增大布料料罐中的压强(业内称为均压)。在所述布料料罐向高炉的炉内输送物料之前,一般先要对布料料罐进行均压,使布料料罐内的压强略高于炉内的压强,以便于物料进入炉内。目前常用的均压方式为二次均压法,即先利用净化后的高炉煤气作为第一次均压气体输送至所述布料料罐内,由于净化后的高炉煤气压强比炉内煤气压强小,故利用氮气作为第二次均压气体输送至所述布料料罐内,直到布料料罐内的压强略高于炉内的压强。采用净化后的高炉煤气虽然避免了氧气进入布料料罐,但高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成分和水蒸气也进入了布料料罐。此外,料罐均压后向炉内布料过程中,布料料罐内物料进入高炉炉内,使得布料料罐内的压强减小,导致炉内的高炉煤气进入布料料罐内以补充物料留下的空间,而高炉煤气同样含有CO、H2S等有毒有害成分和水蒸气。布料完毕之后,为了进行下一次布料,需先装料,但装料前必须先将布料料罐内的气体放散,使布料料罐内的压强降到大气压。如之前所述,由于布料料罐内在均压和布料过程中充满了高炉煤气,目前一般都是通过旋风除尘器除去粗颗粒粉尘,再经消声器排放至大气中,给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并且,高炉煤气中的粉尘及水蒸气容易堵塞消声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来避免布料料罐在均压和布料过程中进入高炉煤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能够有效地避免高炉煤气在均压和布料过程中进入布料料罐,进而避免了均压放散时对大气造成污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包括:布料料罐,用于将物料输送至一高炉的炉内,所述布料料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密封阀及下密封阀,所述上密封阀打开时,所述布料料罐接收所述物料,所述下密封阀打开时,所述布料料罐向所述炉内输送所述物料;充气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气端及第二管路的出气端均与所述布料料罐连通以分别向所述布料料罐输送氮气;所述布料料罐接收完所述物料后,所述上密封阀关闭,所述第一管路导通,所述第二管路关闭,直至所述布料料罐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炉内的压强时所述第一管路关闭;所述布料料罐向所述炉内输送所述物料时,所述下密封阀打开,所述第二管路导通。可选的,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均压阀,所述布料料罐接收完所述物料后,所述上密封阀关闭,所述均压阀打开,直至所述布料料罐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炉内的压强时所述均压阀关闭。可选的,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补气阀及补气调节阀,所述布料料罐向所述炉内输送所述物料时,所述下密封阀打开,所述补气阀及所述补气调节阀均打开,所述补气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管路中氮气的流量。可选的,所述布料料罐的底部还设置有料流调节阀,所述料流调节阀位于所述下密封阀的上方。可选的,所述第一管路的进气端及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端均与一氮气缓冲罐连通。可选的,所述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还包括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上并联设置有第一均压放散阀及第二均压放散阀,所述第一均压放散阀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均压放散阀的口径。可选的,所述排气管路上还设置有一布袋除尘器,所述布袋除尘器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均压放散阀的出气端及所述第二均压放散阀的出气端连通。可选的,所述排气管路上还设置有一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布袋除尘器的出气端连通。可选的,所述布料料罐上设置有一进气孔,所述充气管路的出气端及所述排气管路的进气端均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可选的,所述布料料罐上设置有一进气孔及出气孔,所述充气管路的出气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排气管路的进气端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包括:布料料罐,用于将物料输送至一高炉的炉内,所述布料料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密封阀及下密封阀,所述上密封阀打开时,所述布料料罐接收所述物料,所述下密封阀打开时,所述布料料罐向所述炉内输送所述物料;充气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气端及第二管路的出气端均与所述布料料罐连通以分别向所述布料料罐输送氮气;所述布料料罐接收完所述物料后,所述上密封阀关闭,所述第一管路导通,所述第二管路关闭,直至所述布料料罐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炉内的压强时所述第一管路关闭;所述布料料罐向所述炉内输送所述物料时,所述下密封阀打开,所述第二管路导通。导通第一管路时利用氮气进行均压,避免了高炉煤气的使用,导通第二管路时有效避免了在布料过程中炉内的高炉煤气进入布料料罐,进而避免了均压放散时对大气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的装料方法的步骤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布料料罐;20-炉内;31-上密封阀;32-下密封阀;41-第一管路;42-第二管路;51-挡料阀;52-料流调节阀;60-受料罐;70-旋转溜槽;80-氮气缓冲罐;90-排气管路;410-均压阀;420-补气阀;421-补气调节阀;910-第一均压放散阀;920-第二均压放散阀;930-布袋除尘器;940-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包括:布料料罐10,用于将物料输送至一高炉的炉内20,所述布料料罐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密封阀31及下密封阀32,所述上密封阀31打开时,所述布料料罐10接收所述物料,所述下密封阀32打开时,所述布料料罐10向所述炉内20输送所述物料;充气管路,包括第一管路41及第二管路42,所述第一管路41的出气端及第二管路42的出气端均与所述布料料罐10连通以分别为所述布料料罐10输送氮气;所述布料料罐10接收完所述物料后,所述上密封阀31关闭,所述第一管路41导通,所述第二管路42关闭,直至所述布料料罐10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炉内20的压强时所述第一管路41关闭;所述布料料罐10向所述炉内20输送所述物料时,所述下密封阀32打开,所述第二管路42导通。具体的,所述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适用于并罐式和串罐式两种型号的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所述布料料罐10用于接收和贮存物料,并将物料分布于炉内20的受料面上,所述布料料罐10的顶部有上密封阀31,所述上密封阀31的上方设置有挡料阀51,布料料罐10接收物料时,由于上密封阀31上设置有橡胶圈,为避免物料与所述橡胶圈直接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布料料罐,用于将物料输送至一高炉的炉内,所述布料料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密封阀及下密封阀,所述上密封阀打开时,所述布料料罐接收所述物料,所述下密封阀打开时,所述布料料罐向所述炉内输送所述物料;/n充气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气端及第二管路的出气端均与所述布料料罐连通以分别向所述布料料罐输送氮气;/n所述布料料罐接收完所述物料后,所述上密封阀关闭,所述第一管路导通,所述第二管路关闭,直至所述布料料罐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炉内的压强时所述第一管路关闭;所述布料料罐向所述炉内输送所述物料时,所述下密封阀打开,所述第二管路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布料料罐,用于将物料输送至一高炉的炉内,所述布料料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密封阀及下密封阀,所述上密封阀打开时,所述布料料罐接收所述物料,所述下密封阀打开时,所述布料料罐向所述炉内输送所述物料;
充气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气端及第二管路的出气端均与所述布料料罐连通以分别向所述布料料罐输送氮气;
所述布料料罐接收完所述物料后,所述上密封阀关闭,所述第一管路导通,所述第二管路关闭,直至所述布料料罐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炉内的压强时所述第一管路关闭;所述布料料罐向所述炉内输送所述物料时,所述下密封阀打开,所述第二管路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均压阀,所述布料料罐接收完所述物料后,所述上密封阀关闭,所述均压阀打开,直至所述布料料罐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炉内的压强时所述均压阀关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补气阀及补气调节阀,所述布料料罐向所述炉内输送所述物料时,所述下密封阀打开,所述补气阀及所述补气调节阀均打开,所述补气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管路中氮气的流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料钟炉顶装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伦宋华陈明赵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