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59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包括纵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高炉矿焦槽单元,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包括沿横向布置成一排的多个矿槽和多个焦槽;焦槽区和矿槽区分别位于高炉矿焦槽单元两端,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矿槽和焦槽分别设置有一套槽下供料装置,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设置一套槽下主料胶带机;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设置一套返矿胶带机和一套返焦胶带机,所有高炉矿焦槽单元共用一套主返矿胶带机和一套主返焦胶带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联合式矿焦槽,集中布置,占地面积小,更有利于粉尘污染源的控制;矿槽和焦槽分布在两端,分区设置,便于焦炭和矿石的集中供料,简化供料流程,有效避免或减少原料二次倒运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金行业炼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
技术介绍
近年来,某个地块同步建设多座相同技术参数的高炉日益增多,以建成环境好、合理布局、投资低、物流顺畅简洁、占地少的清洁绿地工厂为出发点,特别是在沿海地域,其主体工艺的高炉区域各系统布置形式、技术指标等基本相同,形成某地块相同技术参数的“高炉群”。传统布置情况下,高炉群中的各高炉矿焦槽为独立设置,即每座高炉设各自的矿焦槽,最多两座高炉矿焦槽合并设置,以上传统矿焦槽及上料工艺中,各自设独立的供料系统、矿焦槽、返料系统等。这就势必造成建筑物多且布置分散、占地面积大多、一次性投资大,原燃料供料系统复杂,转运切换和跌落次数多,原料粉尘污染源分散等缺点,不仅矿焦槽及返矿返焦布置分散,污染源较多,而且加大了原料含粉率,使槽下筛分压力增大。另外,各高炉矿焦槽原燃料仓之间独立,当某座高炉供料系统故障时,无法互相形成备用,被迫减产甚至休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集中布置矿焦槽,便于焦炭和矿石的集中供料,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节省工程量,降低一次性投资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包括联合式矿焦槽、槽下上料系统和返料系统,其中所述高炉群包括至少三座高炉;所述联合式矿焦槽包括纵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高炉矿焦槽单元,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对应于一座高炉,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包括沿横向布置成一排的多个矿槽和多个焦槽;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沿横向分为矿槽区和焦槽区,所述矿槽区靠近高炉矿焦槽单元沿横向的第一端,所述焦槽区靠近该高炉矿焦槽单元沿横向的第二端;所述槽下供料系统包括槽下供料装置和主料胶带机,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矿槽和焦槽分别设置有一套槽下供料装置,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对应设置一套槽下主料胶带机;所述返料系统包括返矿胶带机和返焦胶带机;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设置一套返矿胶带机和一套返焦胶带机。可选地,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料槽沿纵向成列布置,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沿纵向的同一工位的料槽连通,形成两两备用关系。可选地,所述返料系统还包括一套主返矿胶带机和一套主返焦胶带机,所有高炉矿焦槽单元共用所述主返矿胶带机和所述主返焦胶带机;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筛下粉料通过对应的返矿胶带机/返焦胶带机输送至共用的主返矿胶带机/主返焦胶带机,并由主返矿胶带机/主返焦胶带机返出。可选地,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筛下粉矿通过返矿胶带机向联合式矿焦槽横向的一端返出,由共用的主返矿胶带机输入到共用的粉矿仓内;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筛下焦矿通过返焦胶带机向联合式矿焦槽横向的另一端返出,由共用的主返焦胶带机输入到共用的粉焦仓内。可选地,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焦槽区与矿槽区之间沿横向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形成空跨。可选地,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设置有除尘管道,至少其中一部分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除尘管道从所述空跨处引出。可选地,沿纵向排列的所有高炉矿焦槽单元中,第一个与最后一个之间的高炉矿焦槽单元的除尘管道均从空跨引出。可选地,所述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还包括槽上供料系统,所述槽上供料系统包括槽前矿石转运站、槽前焦炭转运站、焦炭供料胶带机、矿石供料胶带机和卸料车,所述槽前矿石转运站和槽前焦炭转运站分别设置在联合式矿焦槽横向的两端外,所述矿石供料胶带机沿横向布置在矿槽上方,所述槽前矿石转运站通过矿石供料胶带机从第一端向矿槽供料;所述焦炭供料胶带机沿横向布置在焦槽上方,所述槽前焦炭转运站通过焦炭供料胶带机从第二端向焦槽供料。可选地,所述矿槽区和焦槽区之间沿横向形成空跨,所述焦炭供料胶带机和矿石供料胶带机的驱动装置布置在所述空跨区域。可选地,所述焦炭供料胶带机和矿石供料胶带机相向设置。可选地,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沿纵向的同一工位的料槽连通,形成两两备用关系。可选地,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的返料胶带机头部均设三通分料器,所述三通分料器一路连接至主返料胶带机,另一路用于紧急落地。可选地,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所有矿槽和焦槽纵向并排共柱布置;或者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所有矿槽纵向并排共柱布置,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所有焦槽纵向并排共柱布置。可选地,所述联合式矿焦槽槽下设置有检修梁和吊装设备,所述吊装设备安装在检修梁上,当检修梁横向布置时,所述吊装设备将待检修设备从所述空跨吊入吊出,各个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矿槽区下方和焦槽区下方分别设置一套吊装设备。可选地,所述联合式矿焦槽槽下设置有检修梁和吊装设备,所述吊装设备安装在检修梁上,当检修梁纵向布置时,所述吊装设备将待检修设备从所述联合式矿焦槽的两侧吊入吊出,各个高炉矿焦槽单元的同一工位料槽下方设置一套共用的吊装设备。可选地,所述槽下供料装置包括给料及筛分装置和称量装置。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联合式矿焦槽,集中布置矿焦槽,布置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小,为其他必要设施留出更大的空间;集中布置,避免或减小了物料跌落次数,减少原料的粉碎和粉尘污染,节省工程量,降低一次性投资成本。2、矿槽和焦槽分布在联合式矿焦槽两端,分区设置,便于焦炭和矿石的集中供料,简化供料流程,也便于焦炭除尘灰的集中收集利用。3、原料区域集中布置,更有利于粉尘污染源的控制和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艺布置示意图;图2为图1中焦槽区和矿石区之间设置空跨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面布置示意图(检修梁横向布置);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面布置示意图(检修梁纵向布置);图7为图6的侧视图。零件标号说明:1-焦槽;2-矿槽;3-给料及筛分装置;4-称量装置;5-槽下主料胶带机;6-返矿胶带机;7-返焦胶带机;8-空跨;9-焦炭供料胶带机;10-矿石供料胶带机;11-吊装设备;12-槽前焦炭转运站;13-槽前矿石转运站;14-焦炭除尘管道;15-矿石除尘管道;16-三通分料器;17-驱动装置;18-粉焦仓;19-粉矿仓;20-主返矿胶带机;21-主返焦胶带机;22-检修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实施例如图1至7所示,本例中示例的一种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包括联合式矿焦槽、槽下上料系统和返料系统,其中所述的高炉群指的是具有至少三座高炉的高炉群;其中,联合式矿焦槽包括纵向(即图1中前后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高炉矿焦槽单元,各个高炉矿焦槽单元纵向相邻并连接,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对应于一座高炉,为一座高炉供料,每个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合式矿焦槽、槽下上料系统和返料系统,其中所述高炉群包括至少三座高炉;/n所述联合式矿焦槽包括纵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高炉矿焦槽单元,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对应于一座高炉,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包括沿横向布置成一排的多个矿槽和多个焦槽;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沿横向分为矿槽区和焦槽区,所述矿槽区靠近高炉矿焦槽单元沿横向的第一端,所述焦槽区靠近该高炉矿焦槽单元沿横向的第二端;/n所述槽下供料系统包括槽下供料装置和主料胶带机,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矿槽和焦槽分别设置有一套槽下供料装置,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对应设置一套槽下主料胶带机;/n所述返料系统包括返矿胶带机和返焦胶带机;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设置一套所述返矿胶带机和一套所述返焦胶带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合式矿焦槽、槽下上料系统和返料系统,其中所述高炉群包括至少三座高炉;
所述联合式矿焦槽包括纵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高炉矿焦槽单元,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对应于一座高炉,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包括沿横向布置成一排的多个矿槽和多个焦槽;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沿横向分为矿槽区和焦槽区,所述矿槽区靠近高炉矿焦槽单元沿横向的第一端,所述焦槽区靠近该高炉矿焦槽单元沿横向的第二端;
所述槽下供料系统包括槽下供料装置和主料胶带机,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矿槽和焦槽分别设置有一套槽下供料装置,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对应设置一套槽下主料胶带机;
所述返料系统包括返矿胶带机和返焦胶带机;每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设置一套所述返矿胶带机和一套所述返焦胶带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料槽沿纵向成列布置,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沿纵向的同一工位的料槽连通,形成两两备用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系统还包括一套主返矿胶带机和一套主返焦胶带机,所有高炉矿焦槽单元共用所述主返矿胶带机和所述主返焦胶带机;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筛下粉料通过对应的返矿胶带机/返焦胶带机输送至共用的主返矿胶带机/主返焦胶带机,并由主返矿胶带机/主返焦胶带机返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筛下粉矿通过各自的返矿胶带机向联合式矿焦槽横向的一端返出,由共用的主返矿胶带机输入到共用的粉矿仓内;每个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筛下焦矿通过各自的返焦胶带机向联合式矿焦槽横向的另一端返出,由共用的主返焦胶带机输入到共用的粉焦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焦槽区与矿槽区之间沿横向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形成空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设置有除尘管道,至少其中一部分所述高炉矿焦槽单元的除尘管道从所述空跨处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高炉群的联合式矿焦槽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沿纵向排列的所有高炉矿焦槽单元中,第一个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伟军杨泽熊拾根徐灿邹忠平欧阳标印民彭建田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