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属于矿焦槽上料系统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副原料槽、给料机、溜槽、振动筛及称量斗,副原料槽内设置有若干个料仓,给料机为若干个,给料机与料仓对应设置,料仓通过对应的给料机与溜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若干个料仓分别通过对应的给料机与振动筛相连,减少了振动筛的数量,增大了振动筛的利用率,减少了投资以及后期设备的维护数量;副原料槽内设置隔板,将副原料槽分隔为若干个料仓,能够存储不同种类的物料,使矿焦槽的布置更紧凑,增大了矿焦槽的利用率,减少了投资,便于矿焦槽的整体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
本技术属于矿焦槽上料系统领域,涉及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
技术介绍
高炉生产时,所需要的原料一般包括焦炭、烧结矿、球团矿、块矿、杂矿外同时需要添加一些副原料如石灰石、白云石和萤石等,用来降低矿石和焦炭灰分在造渣时的熔点,以形成易流动的炉渣,并去除硫分,以改善生铁质量。高炉矿焦槽是高炉各种原料存储、筛分、称量和配料的重要工艺流程环节,每一种物料根据高炉的需求量及存储时间,都均有单个或多个料仓进行存储,在各个料仓下方出口,各设一套筛分及称量设施。由于在高炉生产过程中,对副原料的需求占比很小,以某2000级高炉为例,副原料年耗量约占烧结矿年耗量的6‰,所以理论上副原料料槽的容积可以相比其他料槽小很多。在实际工程当中为了保持矿焦槽的结构一致性和工艺的统一,副原料料槽高和宽两个方向与其他料槽相同,虽然在长度方向可以减小,但实际容积能够存储时间高于其他料仓数十倍,不利于副原料的流通且容易造成板结,也增加了工程量。同时目前高炉针对副原料的供料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各副原料槽下设置一台给料机、一台振动筛和一个称量斗,实现每种副原料单独筛分、单独称量,最后将各称量合格的副原料装入到槽下胶带机再运至高炉;第二种方式:各副原料槽下设置一台给料机、一台振动筛,其中两台振动筛共同使用一个称量斗,实现每两种副原料单独筛分、合并称量,最后将称量合格并混合后的两种副原料装入到槽下胶带机再运至高炉。在以上两种方式当中,由于每批高炉料中的副原料的占比非常小,所以每次振动筛的工作时间很短,作业率低,同时每一种副原料都配备一套筛分称量装置,增大了工程的投资,也增多后期设备的维护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优化了槽体的布置,减少了振动筛的数量,提高了振动筛的利用率,减少了投资以及后期设备的维护数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副原料槽、给料机、溜槽、振动筛及称量斗,所述副原料槽内设置有若干个料仓,所述给料机为若干个,所述给料机与所述料仓对应设置,所述料仓通过对应的所述给料机与所述溜槽连通。可选地,所述副原料槽包括料槽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料槽本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隔板将所述料槽本体分隔为若干个所述料仓。可选地,所述料槽本体的一侧上设置有入料口,所述料槽本体远离所述入料口的一侧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料口的延伸方向平行,若干个隔板沿所述入料口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若干个所述料仓均分别与所述入料口及所述出料口连通。可选地,述料槽本体包括直段及锥形段,所述直段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锥形段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入料口设置在所述直段上,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锥形段上。可选地,所述料仓及所述给料机均为3个。可选地,所述溜槽为四通溜槽,3个所述料仓分别通过3个所述给料机与四通料槽连通。可选地,还包括槽下胶带机,所述称量斗与所述槽下胶带机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若干个料仓分别通过对应的给料机与振动筛相连,减少了振动筛的数量,增大了振动筛的利用率,减少了投资以及后期设备的维护数量;副原料槽内设置隔板,将副原料槽分隔为若干个料仓,能够存储不同种类的物料,使矿焦槽的布置更紧凑,增大了矿焦槽的利用率,减少了投资,便于矿焦槽的整体结构设计。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的结构意图;图2为副原料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副原料槽纵截面示意图;图4为副原料槽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溜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副原料槽1、给料机2、溜槽3、振动筛4、称量斗5、料仓6、料槽本体7、隔板8、入料口9、出料口10、直段11、锥形段12、槽下胶带机13、溜槽入口14、溜槽出口15、衬板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5,为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副原料槽1、给料机2、溜槽3、振动筛4及称量斗5。本实施例中,副原料槽1包括料槽本体7及设置在料槽本体7内的隔板8,料槽本体7的一侧上设置有入料口9,入料口9为两个,两个入料口9平行设置。料槽本体7远离入料口9的一侧上设置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的延伸方向与入料口9的延伸方向平行,隔板为2个,2个隔板8沿入料口9的延伸方向依次平行设置,2个隔板8将料槽本体7分隔为3个料仓6。每个料仓6与均与出料口10连通。一个副原料槽1就可以同时储存和排出3种不同的物料。给料机2为3个,给料机2与料仓6对应设置,料仓6通过对应的给料机2与溜槽3连通。3个料仓6均分别与料槽本体7的入料口9及出料口10连通,溜槽3为四通溜槽,溜槽3上设置有3个溜槽入口14及1个溜槽出口15,溜槽3靠近溜槽出口15的一侧上还设置有衬板16,增加溜槽3的耐磨性能。3个料仓6分别通过3个给料机2与四通料槽连通,3个给料机2分别与溜槽3上的3个溜槽入口14连通,无论哪一个给料机2给料,物料都能通过溜槽3进入振动筛4。本实施例中,料槽本体7包括直段11及锥形段12,直段11和锥形段12互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副原料槽、给料机、溜槽、振动筛及称量斗,所述副原料槽内设置有若干个料仓,所述给料机为若干个,所述给料机与所述料仓对应设置,所述料仓通过对应的所述给料机与所述溜槽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副原料槽、给料机、溜槽、振动筛及称量斗,所述副原料槽内设置有若干个料仓,所述给料机为若干个,所述给料机与所述料仓对应设置,所述料仓通过对应的所述给料机与所述溜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原料槽包括料槽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料槽本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隔板将所述料槽本体分隔为若干个所述料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本体的一侧上设置有入料口,所述料槽本体远离所述入料口的一侧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料口的延伸方向平行,若干个隔板沿所述入料口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航,徐灿,熊拾根,任伟军,田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