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多条带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242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纤多条带及其制造方法被加以阐述。这个光纤多条带包括N条光纤条带组并分布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上,这里N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N条光纤条带组的每一个又进一步包括多条分布在一个平面阵列里的光纤,并且一个紫外线可固化的主基体条带层包裹着这多个光纤。形成这N个光纤条带组件的至少一个的主基体条带层的材料,具有至少80%的表面固化程度。一种紫外线可固化的第二基体条带层,包裹住N条光纤条带组件的主基体条带层。这个第二基体条带层材料具有大于20%的伸长断裂百分比。(*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光纤通讯光缆。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光纤通讯光缆的光纤多条带传输元件,在这种光缆中至少有两个独立的光纤条带相邻地敷设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上,并且被一个共同的外套包裹。光纤光缆现在广泛应用在通讯领域里传输信息。光纤光缆经常依赖光纤带或多条带在高纤束光缆中得到最佳捆扎密度。选择带状化的光纤是因为它们可以提供一种有组织的结构,增加捆扎效率和允许快速分离和连接。随着带状化光纤使用频率的增加,这种条带的可操作性变得非常重要。Lochovic等人在1997所国际电线电缆研讨会文集中第260页上的“关键条带可操作特性的综述”一文中,将“可操作性”定义为操作过程,即一个条带在光缆安装时和以后可能的光纤处理过程;从将条带从光缆中分离开始,到纤维光学系统中的最终固定为止。根据这篇文章,可操作性的一些特点包括热剥离性,可撕开性,可分离性,可分叉性,以及坚固性。这篇文章的作者发现,仅仅改变光纤在基体和界面上的粘接性能以便获得最佳的可撕开性,会降低其它方面的操作特性,如可分离性和耐用性。本专利技术的光纤多条带涉及到可剥离性,可分开性(也称为可分离性)以及坚固性,这些在现有的光纤条带和多条带中都是缺乏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光纤多条带,它具有良好的可操作特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光纤多条带,它具有良好的可剥离性和可分离性。这个目的实现,至少其一部分的实现,是利用提供一个光纤多条带,这个多条带包括N条光纤条带组件布置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上,其中N为一个大于1的整数。N条光纤条带组件的每一个又包括多个光纤,它们布置在一个平面阵列里,并且有紫外线可固化的主基体条带层包住这些光纤。这个N条光纤条带组件的至少一个的主基体条带层,具有至少有80%固化的表面。一个紫外线可固化的第二基体条带层,包裹在N条光纤条带组件的主基体条带层的外面。这个第二基体条带层的材料具有大于20%的拉伸断裂比。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通过后面参照附图的说明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对于那些内行们变得更加清楚。附图没有按照比例画出,包括附图说明图1a,它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画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光纤多条带的一个实施例;图1b,它是一个局部示意图,画出被主基体条带层包住的相邻的终端光纤;图1c,它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画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光纤多条带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d,它是一个局部示意图,画出被主基体条带层包住的相邻的终端光纤;图2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画出形成一个本专利技术的光纤多条带的方法。如在后面将要说明的那样,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多条带以及它的制造方法。一个典型的光纤多条带10的实施例示於图1a。这个多条带10包括多根光纤,这个涂层有一个内层14和外层16。这个主涂层2被一个彩色油墨层18所包覆。如果需要,颜料也可以提供到外层16中而免去彩色油墨层18。光纤加上它的涂层大概的直径为250微米。在图1a的8芯光纤实施例中,主基体条带层20a和20b是包涂在光纤上的,从而形成第一和第二光纤条带组件。主基体条带层20a包裹了4根相邻的光纤,形成了第一光纤条带组件,主基体条带层20b包裹其余的4根相邻的光纤,形成了与第一光纤条带组件相邻的第二光纤条带组件。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被主基体条带层20a所包覆的光纤互相以空间隔开,这样它们相应的最外层之间有意地以一个规定的距离S相互隔开,S值通常为1至15微米。但是,在实际的生产条件下,最外层之间的实际距离S会有些改变。因此,在第一光纤条带组件中的的相邻光纤最外层之间的实际距离为S(1,1),S(1,2)和S(1,3),而在第二光纤条带组件中相邻光纤最外层之间的实际距离为S(2,1),S(2,2)和S(2,3)。参看图1a和1b中所示的实施例,主基体条带层20a,20b被做成为使得它们的相邻端(节点部)有足够的厚度,以便保证每个条带组的相邻终端光纤的最外层28a,28b以一个距离D相隔开,这里D大于Sav.。Sav是相邻条带组件中光纤最外层之间的平均距离。在图1a中所示的实施例,Sav可用下式表示Sav=S(1,1)+S(1,2)+S(1,3)+S(2,1)+S(2,2)+S(2,3)6-------(1)]]>这个实施例可以容易制造,但是局限于某些拼接技术。在图1c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被第一和第二主基体条带层20a和20b所包覆的光纤是互相分开的,这样它们相应的最外层也以规定距离S相互隔开,在实际的制造条件下,这个距离也会有所改变。参看图1d,主基体条带层20a,20b被做成为可使它们的相邻端(节点部)有一个厚度,以保证每个条带组件的相邻端部光纤的最外层28a和28b以一个距离D相隔开,这里D大致上等于Sav。在这个实施例中,条带的每一根光纤都以相同的距离互相隔开,而不管它们位于哪一个条带组件中。这种条带制作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它提供了一种条带,这种条带比图1a和1b所示实施例在所有光纤的拼接上更容易些。不管图1a-1d中所示的主基体条带层的实施例如何不同,一个第二基体条带层24涂覆在主基体条带层20a,20b之上,从而将第一和第二光纤条带组件包裹在一个共同的平面内。主基体条带层和第二基体条带层都是用紫外光(UV)可固化的材料制成,例如UV丙烯酸酯,在这种工艺里是为人所熟知的。参看图2,通过一个放线机30提供多条带涂层的光纤(12,14,16,18)并将它们分布在一个平面阵列里来制成光纤多条带10。这个光纤的平面阵列通过一个条带模32,在这里UV可固化的主基体条带层材料被涂覆其上,以便在平面光纤阵列上形成尚未固化的层19a和19b。这个带有未固化的包覆层19a和19b的平面阵列,通过一个或多个UV固化光源34,这些光源将UV可固化材料固化为主基体条带层20a,20b,从而形成第一和第二光纤条带组件,这两个组件是相邻的并且分布在同一平面上。这个第一和第二光纤每带组件通过一个条带模36,在这里UV可固化的第二基体层材料被涂覆在主基体条带层20a和20b之上,从而形成包裹其上的未固化层22。这个第二基体材料层22通过一个或多个UV固化光源38被固化,这些光源使UV可固化基体材料固化为第二基体条带层24,从而形成光纤多条带10。材料的特性,如拉伸断裂比和固化度,对用于主基体条带和第二基体条带层的具有不同UV可固化材料的组合,进行了研究。根据本专利技术,如果满足二个条件时,一种光纤多条带10可以提供将第二基体条带层24从两个主基体条带层20a,20b上剥离的良好特性,以及在第一和第二条带组件之间的良好的分离性。第一,利用常规的固化方法,在涂覆未固化的第二基体层材料22之前,使主基体条带层的UV材料被固化,得到大约80%,最好为90%的最低表面固化度。表面固化度可以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这个方法己在国际电线电缆研讨会文集的1991年第134-139页上的,由Frantz等人发表的文章“测定光纤涂层固化程度技术的综述”中进行了一般的叙述。UV固化的丙烯酸酯材料的表面固化度可以通过丙烯酸酯的不饱和度来确定。丙烯酸酯在810cm-1处的吸收峰(或面积)的大小指出了它的饱和度。带有衰减总反射(ATR)(或微观)的FTIR技术被加以使用。用于测定固化反应的峰被选为丙烯酸双键在810cm-1处的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多条带(10),这个多条带包括: 一个第一光纤条带组件,它进一步包括: 一个第一组多个光纤(12),分布在一个平面阵列中,每个光纤有一个最外层涂层(18); 一个紫外光可固化的主基体条带层(20a),它包裹住第一组多个光纤,其中形成主基体条带层的材料具有至少80%的表面固化度; 一个第二光纤条带组件,它与第一光纤条带组件邻近分布并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第二光纤条带组件进一步包括: 一个第二组多个光纤(12),分布在一个平面阵列中,每个光纤有一个最外层涂层(18); 一个紫外线可固化的主基体条带层(20b),它包裹住第二组多个光纤,其中形成主基体条带层的材料具有至少80%的表面固化度; 一个紫外线可固化的第二基体条带层(24),它包裹住第一和第二光纤条带组件的主基体条带层,这个第二基体条带层具有大于大约20%的拉伸断裂百分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侯卿芒努斯冈纳松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卡塔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