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变频电机驱动辊式磨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75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46
一种双变频电机驱动辊式磨粉机,包括三相交流电源、快辊变频驱动机构、慢辊变频驱动机构、第一快磨辊、第一慢磨辊、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第一快磨辊、第一慢磨辊、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均平行布置,第一快磨辊与第一慢磨辊形成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一对辊,第二快磨辊与第二慢磨辊形成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二对辊,三相交流电源分别为快辊变频驱动机构和慢辊变频驱动机构供电,快辊变频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快磨辊和第二快磨辊传动连接,慢辊变频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慢磨辊和第二慢快磨辊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结构简单;2)产量可调;3)快慢磨辊转速比可调;4)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变频电机驱动辊式磨粉机
本技术属于粮食加工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双变频电机驱动辊式磨粉机。
技术介绍
在小麦制粉成套设备中,辊式磨粉机是最重要的主机设备,其工艺性能对后续制粉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且辊式磨粉机的能耗占比巨大。制粉过程中研磨粉碎工序的多道皮磨、多道芯磨,以及多道渣磨等系统均采用辊式磨粉机,因此对磨粉机进行技术提升,对于提升面粉厂整厂工艺水平和效率极其重要。现有的辊式磨粉机主要由磨辊、进料机构、喂料机构、离合轧及轧距调节机构、传动及机架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一对直径相同的圆柱形磨辊,以不同的转速做相向旋转运动,两辊表面间有一定间隙,此间隙在整个磨辊长度上形成粉碎区,当物料通过粉碎区时,受到两磨辊的挤压、剪切和研磨作用而被粉碎。目前,国内、外被广泛使用的传统辊式磨粉机其传动部分包括:动力输入和快慢磨辊间传动两部分。1、动力输入:通常每对磨辊采用一台电机独立驱动,电机通过三角带一级减速直接拖动快辊。2、快慢磨辊间传动:该传动又称为定速传动,作用是确保快慢磨辊间准确的传动比,根据工艺与结构要求,辊式磨粉机定速传动通常采用齿轮传动或同步齿形带传动两种方式。1)齿轮传动主要采用标准齿轮或非标准的长齿齿轮,由于后者补偿了采用标准齿轮时非连续传动的不足,相对前者也使振动和噪声得到明显改善,且同一传动比的配对数也只需两对。所以,相对成为磨粉机定速传动较理想选择。2)同步齿形带定速传动,目前辊式磨粉机普遍采用双面齿楔带(或双面齿形带)作为传动方式。为了满足传动要求,适应自动离合轧和轧距调节时中心距变化,结构复杂。采用这类传动方式的磨粉机在空载和负载状态下的能量传输路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电机、2-传动带、3-快磨辊、4-快辊定速齿轮(带轮)、5-慢辊定速齿轮(带轮)、6—慢磨辊、30-粮食。空载时的能量传递如图1中的直箭头所示,1→2→3→4→5→6;负载时的能量传递如图1中的直箭头所示,1→2→3→6→5→4。传统辊式磨粉机的成本低,调节简单,但是其结构复杂,存在以下缺点:1)齿轮定速传动有噪声和振动,需油润滑,易泄漏污染物料。2)同步齿形带定速传动有带撕裂、跑偏及带磨损不均等现象,带寿命低。3)对机械制造精度要求高。4)可调的工艺参数只有轧间距。5)工作中磨辊转速及快、慢辊转速比无法调节。6)产量无法调节。7)难以保证电动机始终运行与最优效率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变频电机驱动辊式磨粉机,本技术在传统辊式磨粉机基础上,通过将原有两台普通异步电机更换为两台变频电机,省掉结构复杂的定速传动机构(定速齿轮或带轮传动),实现了新的能量传递方式,从而彻底解决了传统辊式磨粉机的上述所有缺点,具有结构简单、噪声低、振动小、低能耗、高产量等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变频电机驱动辊式磨粉机,包括三相交流电源、快辊变频驱动机构、慢辊变频驱动机构、第一快磨辊、第一慢磨辊、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第一快磨辊、第一慢磨辊、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均平行布置,第一快磨辊与第一慢磨辊形成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一对辊,第二快磨辊与第二慢磨辊形成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二对辊,三相交流电源分别为快辊变频驱动机构和慢辊变频驱动机构供电,快辊变频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快磨辊和第二快磨辊传动连接,慢辊变频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慢磨辊和第二慢快磨辊传动连接。快辊变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变频器、第一变频电机、第一双槽带轮、第一快辊带轮和第二快辊带轮;三相交流电源通过第一变频器与第一变频电机连接,第一双槽带轮安装在第一变频电机的主轴上,第一快辊带轮安装在第一快磨辊的中心轴的一端,第二快辊带轮安装在第二快磨辊的中心轴的一端,第一快辊带轮和第二快辊带轮分别通过一条第一传动带与第一双槽带轮传动连接。慢辊变频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变频器、第二变频电机、第二双槽带轮、第一慢辊带轮和第二慢辊带轮;三相交流电源通过第二变频器与第二变频电机连接,第二双槽带轮安装在第二变频电机的主轴上,第一慢辊带轮安装在第一慢磨辊的中心轴的一端,第二慢辊带轮安装在第二慢磨辊的中心轴的一端,第一慢辊带轮和第二慢辊带轮分别通过一条第二传动带与第二双槽带轮传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第一变频电机通过两条第一传动带分别带动第一快磨辊和第二快磨辊同向旋转;第二变频电机通过两条第二传动带分别带动第一慢磨辊和第二慢磨辊同向旋转;第一快磨辊和第一慢磨辊为第一对辊,第一快磨辊和第一慢磨辊做相向旋转,第一快磨辊外圆表面线速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一慢磨辊外圆表面线速度的绝对值;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为第二对辊,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做相向旋转,第二快磨辊外圆表面线速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慢磨辊外圆表面线速度的绝对值;两条第一传动带布置在两对辊的轴向的同侧;两条第二传动带布置在两对辊轴向的另一侧,用第一变频电机通过多组第一传动带同时带动第一快磨辊、第二快磨辊或更多快磨辊,用第二变频电机通过多组第二传动带同时带动第一慢磨辊、第二慢磨辊或更多慢磨辊。三相交流电源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的电源输入;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的电源输出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第一变频电机和第二变频电机;第一变频电机通过第一双槽带轮、两条第一传动带连接第一快磨辊和第二快磨辊;第二变频电机通过第二双槽带轮、两条第二传动带连接第一慢磨辊和第二慢磨辊;第一快磨辊和第一慢磨辊在磨粉机空载时分离不接触,负载时通过物料接触相互作用;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在磨粉机空载时不接触,负载时通过物料接触相互作用;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的直流母线并联连接;根据上述原理,用第一变频器连接第一变频电机通过多组第一传动带同时带动第一快磨辊、第二快磨辊或更多快磨辊,用第二变频器连接第二变频电机通过多组第二传动带同时带动第一慢磨辊、第二慢磨辊或更多慢磨辊,亦或用第一变频器连接第一变频电机或多台第一变频电机,独立拖动第一快磨辊、第二快磨辊或更多快磨辊,用第二变频器连接第二变频电机或多台第二变频电机,独立拖动第一慢磨辊、第二慢磨辊或更多慢磨辊的联动关系也在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范围以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结构简单。传统辊式磨粉机的每一对辊由同一台电动机带动,为实现快磨辊、慢磨辊之间的定转速比相向旋转,需要额外的定速机构,该定速机构不仅机械结构复杂,且安装制造精度要求高。本技术中每一对辊由两台可以独立调速的变频电机分别带动,快磨辊、慢磨辊转速可以单独调节,因此不需要定速机构。2)产量可调。传统辊式磨粉机每一对辊由一台电动机带动,由于电动机转速不可调,想要改变产量尤其是想要提高产量,只有采用更长的磨辊才能实现,但是更换不同长度的磨辊只有更换整套磨粉机才能实现。本技术通过分别调节第一变频电机、第二变频电机的转速即可提高或降低产量,无须更换磨粉机。3)快慢磨辊转速比可调。传统辊式磨粉机的快磨辊、慢磨辊转速比(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变频电机驱动辊式磨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交流电源、快辊变频驱动机构、慢辊变频驱动机构、第一快磨辊、第一慢磨辊、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第一快磨辊、第一慢磨辊、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均平行布置,第一快磨辊与第一慢磨辊形成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一对辊,第二快磨辊与第二慢磨辊形成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二对辊,三相交流电源分别为快辊变频驱动机构和慢辊变频驱动机构供电,快辊变频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快磨辊和第二快磨辊传动连接,慢辊变频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慢磨辊和第二慢快磨辊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变频电机驱动辊式磨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交流电源、快辊变频驱动机构、慢辊变频驱动机构、第一快磨辊、第一慢磨辊、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第一快磨辊、第一慢磨辊、第二快磨辊和第二慢磨辊均平行布置,第一快磨辊与第一慢磨辊形成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一对辊,第二快磨辊与第二慢磨辊形成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二对辊,三相交流电源分别为快辊变频驱动机构和慢辊变频驱动机构供电,快辊变频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快磨辊和第二快磨辊传动连接,慢辊变频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慢磨辊和第二慢快磨辊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变频电机驱动辊式磨粉机,其特征在于:快辊变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变频器、第一变频电机、第一双槽带轮、第一快辊带轮和第二快辊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竞兰张士雄伍维维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广东省科技合作研究促进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