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15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其中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风冷板。每个所述电芯夹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冷板之间,所述风冷板上具有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朝向所述电芯设置,所述冷却风道具有风冷板进风口和风冷板出风口,所述风冷板进风口形成在所述风冷板的竖向底部,所述风冷板出风口形成在所述风冷板的横向端部。该电池模组的换热效率更高,整体制冷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传统电池模组的换热效率较低,导致电池模组的整体制冷效果较差,影响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的换热效率更高,整体制冷效果更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风冷板,每个所述电芯夹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冷板之间,所述风冷板上具有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朝向所述电芯设置,所述冷却风道具有风冷板进风口和风冷板出风口,所述风冷板进风口形成在所述风冷板的竖向底部,所述风冷板出风口形成在所述风冷板的横向端部。进一步,所述风冷板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有所述冷却风道,所述电芯夹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冷板的两个所述冷却风道之间。进一步,所述冷却风道包括:多条子风道,多条所述子风道的多个进风端分别与所述风冷板进风口连通,多条所述子风道的多个出风端分别与所述风冷板出风口连通。进一步,相邻的两条所述子风道由导风凸肋分隔,所述导风凸肋与所述电芯的侧壁相止抵。进一步,每条所述导风凸肋的靠近所述风冷板进风口的一端上形成有导流斜面。进一步,所述导风凸肋包括:长凸肋和短凸肋,所述短凸肋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长凸肋之间,所述短凸肋沿横向平直延伸,所述长凸肋包括:平直段和竖直段,所述平直段沿横向平直延伸,所述竖直段沿竖向延伸,且所述竖直段的下端靠近所述风冷板进风口。进一步,所述风冷板还包括:电芯防爆阀排烟结构,所述电芯防爆阀排烟结构设置在所述风冷板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冷却风道的上方,所述电芯防爆阀排烟结构的下端开设有电芯防爆阀连通孔,所述电芯的防爆阀与所述电芯防爆阀连通孔正对贴合设置。进一步,所述电芯防爆阀排烟结构上具有沿纵向贯通的排烟孔,所述排烟孔与所述电芯防爆阀连通孔连通。进一步,多个所述风冷板的多个所述排烟孔相连通以组成排烟通道,所述电池模组的排烟出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纵向两端,所述排烟出口与所述排烟通道相连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的换热效率更高,整体制冷效果更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该电池包的换热效率更高,整体制冷效果更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仰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冷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0-电池包,100-电池模组,200-壳体,201-壳体进风口,202-壳体出风口,101-电池模组进风口,102-电池模组出风口,1-电芯,11-防爆阀,2-风冷板,3-冷却风道,4-电芯安装空间,31-风冷板进风口,32-风冷板出风口,33-子风道,34-导风凸肋,341-长凸肋,342-短凸肋,3411-平直段,3412-竖直段,343-导流斜面,21-电芯防爆阀排烟结构,211-电芯防爆阀连通孔,212-排烟孔,5-定位对插组件,51-对插配合孔,52-插接配合套筒,53-固定孔,6-固定筋,22-上支撑结构,23-下支撑结构,221-端部上支撑块,222-中部上支撑块,231-端部下支撑块,232-内部下支撑块,215-对插孔,216-插接件,24-电芯隔片,7-端板,71-固定筋配合孔,8-密封圈,300-BDU,400-BMS。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可以包括:电芯1和风冷板2。如图3-图7所示,电芯1可以是一个,风冷板2为两个;或者电芯1为多个,风冷板2也为多个,每个电芯1沿厚度方向(纵向)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风冷板2之间,同时,每个风冷板2也沿厚度方向(纵向)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1之间,即电池模组100以电芯1和风冷板2交替叠加的方式成组。其中,每个风冷板2上均具有冷却风道3,而每个电芯1夹设在相邻的两个风冷板2之间,且冷却风道3朝向所述电芯1设置,以便于对电芯1进行冷却。进一步,冷却风道3具有风冷板进风口31和风冷板出风口32,其中,风冷板进风口31形成在风冷板2的竖向底部且构造为电池模组进风口101的子进风口,而风冷板出风口32形成在风冷板2的横向端部且构造为电池模组出风口102的子出风口。也就是说,从壳体进风口201进入的冷却气体可分别同时通过多个子进风口进入电池模组100内部,并能够同时对电池模组100内所有的电芯1进行同步制冷换热,以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100整体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池包1000整体的换热效率。并且,每个风冷板2的风冷板进风口31只与其自身的风冷板出风口32连通,不与其他风冷板2的风冷板出风口32连通,因此在电池模组100内部形成了多条同步运行的制冷路线,以避免发生乱流的现象,并且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该电池模组100的换热效率更高,整体制冷效果更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风冷板2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有冷却风3道,电芯1夹设在相邻的两个风冷板2的两个冷却风道3之间。也就是说,两个风冷板2的两个冷却风道3可同时对同一个电芯1进行制冷,以使电芯1的冷却换热效果更好,进而使电池模组100的制冷换热效果更好。其中,风冷板2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有冷却风3道,即冷却风道3形成在风冷板2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具体地,风冷板2包括:内部风冷板2和端部风冷板2,端部风冷板2设置在电池模组100的两端,而内部风冷板2位于两个端部风冷板2之间,其中,端部风冷板2只有一侧壁上具有冷却风道3,而内部风冷板2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冷却风道3,每个侧壁上至少具有一个冷却风道3,而每个冷却风道3均对应一个电芯1,因此,也可以说,每个风冷板2能够同时对两个或四个电芯1进行冷却换热,可使换热效率更高,进而使冷却效果更好。如图6和图7所示,风冷板2整体采用注塑成型制造工艺制造而成,可有效保证风冷板2整体的强度。其中,冷却风道3包括:多条子风道33,多条子风道33的多个进风端分别与风冷板进风口31连通,并且,多条子风道33的多个出风端分别与风冷板出风口32连通。即冷却风道3是由多条独立的子风道33组成的,多条子风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芯(1);/n风冷板(2),每个所述电芯(1)夹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冷板(2)之间,所述风冷板(2)上具有冷却风道(3),所述冷却风道(3)朝向所述电芯(1)设置,所述冷却风道(3)具有风冷板进风口(31)和风冷板出风口(32),所述风冷板进风口(31)形成在所述风冷板(2)的竖向底部,所述风冷板出风口(32)形成在所述风冷板(2)的横向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1);
风冷板(2),每个所述电芯(1)夹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冷板(2)之间,所述风冷板(2)上具有冷却风道(3),所述冷却风道(3)朝向所述电芯(1)设置,所述冷却风道(3)具有风冷板进风口(31)和风冷板出风口(32),所述风冷板进风口(31)形成在所述风冷板(2)的竖向底部,所述风冷板出风口(32)形成在所述风冷板(2)的横向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板(2)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有所述冷却风道(3),所述电芯(1)夹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冷板(2)的两个所述冷却风道(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3)包括:多条子风道(33),多条所述子风道(33)的多个进风端分别与所述风冷板进风口(31)连通,多条所述子风道(33)的多个出风端分别与所述风冷板出风口(3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所述子风道(33)由导风凸肋(34)分隔,所述导风凸肋(34)与所述电芯(1)的侧壁相止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导风凸肋(34)的靠近所述风冷板进风口(31)的一端上形成有导流斜面(34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腾吉壮壮王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