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15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和车辆,该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电池模组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每个电池模组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构设出安装腔,支撑结构形成有第一循环流道;电芯,电芯内置于安装腔内,第一循环流道绕设于电芯的外周;液体供应单元,每个电池模组的第一循环流道与液体供应单元连接,液体供应单元循环不断地向第一循环流道输送液体,以对电芯进行加热或散热。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通过在支撑结构上设置第一循环流道,利用第一循环流道内的循环流体对电芯的外周进行加热或散热,从而保证电芯的外周可以被均匀有效的加热或散热,减少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进而提高电池包的充放电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其性能优劣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以及动力表现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为保证动力电池正常充放电,在低温环境下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在高温环境下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散热。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动力电池各个部位的加热和放热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动力电池各个部分温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包,该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之间温差小,电池包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放电能力。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车辆,该车辆的动力表现佳,续航里程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构设出安装腔,所述支撑结构形成有第一循环流道;电芯,所述电芯内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循环流道绕设于所述电芯的外周;液体供应单元,每个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循环流道与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连接,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循环不断地向所述第一循环流道输送液体,以对所述电芯进行加热或散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通过在支撑结构上设置第一循环流道,利用第一循环流道内的循环流体对电芯的外周进行加热或散热,从而保证电芯的外周可以被均匀有效的加热或散热,减少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进而提高电池包的充放电能力。<br>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循环流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包括:水冷板,所述水冷板形成有第二循环流道,所述第二循环流道具有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及多组送液接口,每组所述送液接口具有送液口和回液口,所述送液口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回液口与所述出液口连接。可选实施例中,多组所述送液接口位于所述水冷板的同一侧。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每组所述送液接口的送液口位于第一水平方向上,每组所述送液接口的回液口位于第二水平方向上。可选示例中,所述水冷板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支撑结构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进一步可选示例中,所述水冷板的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在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所述送液接口的送液口和所述回液口分布于所述水冷板的长度方向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冷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大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在水平方向的投影。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循环流道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U型流道,多个U型流道的进口相通且同时与所述进液接口连通,多个U型流道的出口相通且同时与所述出液接口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送液口和所述回液口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螺纹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由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电芯可以被均匀地加热或散热,电池包的充放电能力强。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表现佳,续航里程长。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又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8是图4中水冷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4中水冷板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水冷板内第二循环流道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池包100;电池模组10;支撑结构11;安装腔111;进液口1121;出液口1122;电芯12;第一循环流道13;水冷板20;第二循环流道21;进液接口211;出液接口212;送液接口213;送液口2131;回液口2132;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其性能优劣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以及动力表现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为保证动力电池正常充放电,在低温环境下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在高温环境下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散热。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动力电池各个部位的加热和放热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动力电池各个部分温差较大。因此,本申请着力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下面参照图1-图10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100。该电池包100包括:多个电池模组10和液体供应单元。如图1结合图2所示,电池包100包括多个电池模组10,多个电池模组10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即电池包10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模组10,通过多个电池模组10对车辆提供电能。每个电池模组10包括支撑结构11和电芯12,支撑结构11构设出安装腔111,电芯12内置于安装腔111内,支撑结构11形成的第一循环流道13绕设于电芯12的外周。也就是,支撑结构11起到支承电芯12的作用,并在支撑结构11内部形成循环流道,通过循环流道内的流体对电芯12进行加热或散热。其中,如图7所示支撑结构11可以为一侧敞开的腔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每个电池模组10的第一循环流道13与液体供应单元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液体供应单元循环不断地向第一循环流道13输送液体,以对电芯12进行加热或散热。换言之,液体在液体供应单元与第一循环流道13之间往复流动,从而不断更换第一循环流道13内的液体,提高第一循环流道13与电芯12表面的热交换效率。其中,第一循环流道13可以分布于电芯12的各个侧面,和/或底面,和/或顶面,从而保证电芯12的外周可以被均匀有效的加热或散热,进而提高电池包100的充放电能力。又由于每个电池模组10均具有独立的支撑结构11,因此,可以每个电芯12均可以同时被均匀加热或散热,从而使得多个电池模组10之间的温差小。简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100,通过在支撑结构11上设置第一循环流道21,利用第一循环流道21内的循环流体对电芯12的外周进行加热或散热,从而保证电芯12的外周可以被均匀有效的加热或散热,减少电池模组10之间的温差,进而提高电池包100的充放电能力。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包括:/n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构设出安装腔,所述支撑结构形成有第一循环流道;/n电芯,所述电芯内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循环流道绕设于所述电芯的外周;/n液体供应单元,每个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循环流道与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连接,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循环不断地向所述第一循环流道输送液体,以对所述电芯进行加热或散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包括: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构设出安装腔,所述支撑结构形成有第一循环流道;
电芯,所述电芯内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循环流道绕设于所述电芯的外周;
液体供应单元,每个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循环流道与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连接,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循环不断地向所述第一循环流道输送液体,以对所述电芯进行加热或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流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包括:
水冷板,所述水冷板形成有第二循环流道,所述第二循环流道具有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及多组送液接口,每组所述送液接口具有送液口和回液口,所述送液口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回液口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送液接口位于所述水冷板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送液接口的送液口位于第一水平方向上,每组所述送液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壮壮李建昌臧楠许晓丰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