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上壳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15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上壳体包括:壳体和滤火部件,壳体的结构薄弱区具有泄压部,泄压部的厚度小于壳体在除去结构薄弱区的其余区域的厚度;滤火部件设于结构薄弱区且位于泄压部的内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包上壳体,在壳体上形成泄压部,并在泄压部的内侧设置滤火部件,当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包内的高压气体可以被定向引导击溃泄压部进行泄压,同时,滤火部件可以阻止电池包内的明火窜出引发爆炸;此外,由于泄压部的泄压作用,使得壳体自身具有防爆阀功能,从而省去单独为电池包设置防爆阀,使得电池包结构得到简化,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上壳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车载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电芯,镍的比例增加带来高续航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电化学反应。对于有双层模组的电池包,无法使用钣金上壳体,只能采用SMC材质的上壳体。由于SMC材质壳体的强度较钣金壳体弱,当某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排气后,瞬时压力可以高于大气压力30Kpa左右,强大的冲击力会击溃壳体,高温可燃气体从壳体破裂的位置喷出遇空气中的氧气后会燃烧,会导致电池包无法通过热失控国标认证,并且在使用时对整车乘员舱成员安全产生巨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上壳体,所述电池包上壳体可以在电池包热失控时泄压和防止明火窜出甚至爆炸。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上壳体的电池包。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结构薄弱区具有泄压部,所述泄压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壳体在除去所述结构薄弱区的其余区域的厚度;滤火部件,所述滤火部件设于所述结构薄弱区且位于所述泄压部的内侧。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上壳体,在壳体上形成泄压部,并在泄压部的内侧设置滤火部件,使得当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包内的高压气体可以被定向引导从而击溃泄压部进行泄压,在泄压的同时,滤火部件可以阻止电池包内的明火窜出引发爆炸,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包的稳定性和车辆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泄压部的泄压作用,使得壳体自身具有防爆阀功能,从而省去单独为电池包设置防爆阀,使得电池包结构得到简化,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泄压部的厚度为1.5mm-2.5mm,所述壳体在所述其余区域的厚度为2.5mm-3.5mm。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泄压部的厚度与所述壳体在所述其余区域的厚度的比值为A,所述A大于3/7且小于1,或者,所述A等于3/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结构薄弱区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底壁形成所述泄压部。进一步地,所述凹部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滤火部件设于所述凹部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结构薄弱区设有通口,所述泄压部设于所述通口处且封闭所述通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部为防水透气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部为聚四氟乙烯滤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火部件为滤火网;和/或,所述滤火部件在所述壳体所在平面的投影覆盖所述泄压部在所述壳体所在平面的投影;和/或,所述滤火部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包,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包上壳体。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池包上壳体,可以更好地防止热失控发生后引发的电池爆炸,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上壳体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包上壳体的结构薄弱区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包上壳体的结构薄弱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结构薄弱区的俯视图;图5是图3中所示的结构薄弱区的仰视图。附图标记:电池包上壳体100:壳体1,结构薄弱区2,泄压部3,滤火部件4,通口5,紧固件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上壳体100。参考图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上壳体100,包括:壳体1和滤火部件4。具体地,壳体1的结构薄弱区2具有泄压部3,泄压部3的厚度小于壳体1在除去结构薄弱区2的其余区域的厚度;滤火部件4设于结构薄弱区2且位于泄压部3的内侧。例如图1所示,经过受力分析或结构仿真,可以确定在壳体1上的倒角区域存在结构薄弱区2,此处的结构薄弱区2是指倒角区域的结构强度低于壳体1其他区域的强度,导致热失控时电池包内的高压气体容易击溃结构薄弱区2,泄出大量气体并窜出明火甚至引发电池爆炸,因此在上壳体1的加工过程中,对结构薄弱区2的至少部分在厚度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设置泄压部3,并且泄压部3厚度小于壳体1其他区域的厚度,定向引导热失控产生的高压气体将泄压部3击溃从而泄压,同时,在泄压部3的内侧设置滤火部件4,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防止壳体1内明火窜出或防止壳体1外明火引发壳体1内失火而产生爆炸,从而为乘员争取足够的时间逃生。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上壳体100,在壳体1上形成泄压部3,并在泄压部3的内侧设置滤火部件4,使得当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包内的高压气体可以被定向引导击溃泄压部3,从泄压部3进行泄压,在泄压的同时,滤火部件4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电池包内的明火窜出引发爆炸,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包的稳定性和车辆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泄压部3的泄压作用,使得壳体1自身具有防爆阀功能,从而省去单独为电池包设置防爆阀,使得电池包结构得到简化,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泄压部3的厚度为1.5mm-2.5mm,例如泄压部3的厚度可以为1.5mm、1.8mm、2mm或2.5mm,壳体1在其余区域的厚度为2.5mm-3.5mm,例如,壳体1的其余区域的厚度可以为2.5mm、2.8mm、3mm或3.5mm,由此,可以方便加工。优选地,泄压部3的厚度为2mm,壳体1其余区域的厚度为3mm。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泄压部3的厚度与壳体1在其余区域的厚度的比值为A,A大于3/7且小于1,例如,A的值可以为4/7、5/8或6/7,或者,A可以等于3/7,由此,可以确保泄压部3的厚度小于壳体1其余区域的厚度,便于加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壳体1的结构薄弱区2设有凹部,凹部的底壁形成泄压部3,即确定壳体1的结构薄弱区2之后,对壳体1的结构薄弱区2进行减薄处理,从而在壳体1上形成凹部,由此使得结构较为简单。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部设于壳体1的内表面(例如图2中所示的壳体1的下表面),滤火部件4设于凹部内,这样可以便于滤火部件4的安装,同时,可以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具体地,如图2所示,壳体1的内表面形成有向外凹陷的凹部,使得凹部的底壁的厚度小于壳体1其余区域的厚度,当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时,内部高压气体可以击溃凹部的底壁,从而引导高压气体从凹部泄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壳体1的结构薄弱区2还可以设有通口5,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的结构薄弱区具有泄压部,所述泄压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壳体在除去所述结构薄弱区的其余区域的厚度;/n滤火部件,所述滤火部件设于所述结构薄弱区且位于所述泄压部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结构薄弱区具有泄压部,所述泄压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壳体在除去所述结构薄弱区的其余区域的厚度;
滤火部件,所述滤火部件设于所述结构薄弱区且位于所述泄压部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的厚度为1.5mm-2.5mm,所述壳体在所述其余区域的厚度为2.5mm-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的厚度与所述壳体在所述其余区域的厚度的比值为A,所述A大于3/7且小于1,或者,所述A等于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结构薄弱区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底壁形成所述泄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上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丰杨振宇吉壮壮李建昌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