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93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样模块和试管旋转模块;进样模块包括样本混匀机构、进样针和驱动进样针沿竖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样本混匀机构包括外壳、驱动外壳沿竖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转动连接在外壳上的转动轴,以及驱动转动轴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转动轴上同轴固接有位于进样针正下方的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面设有与试管适配的放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试管架的旋转运动和进样针在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实现自动进样;并通过试管绕自身中心轴的快速旋转来实现样本混匀的功能;通过清洗拭子来实现进样针的清洗功能,防止交叉污染;通过条码扫描器完成对样本信息的扫描、登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分析实验设备
,尤其涉及到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中,进样过程是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生化分析的必要环节。目前大部分的医院和科研机构还是采用人工进样和换样的方式,不仅导致实验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还使得工作效率低下。目前市场上现存的自动进样装置大都是根据特定的仪器进行个性化设计的,通用性不强且价格昂贵,并且绝大部分的自动进样机构不具备样本混匀功能,导致整个进样设备无法完成需要混匀样本的进样,限制了自动进样设备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通用性强,并且在进样过程中实现了样本混匀。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样模块和试管旋转模块;所述进样模块包括样本混匀机构、进样针和驱动进样针沿竖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样本混匀机构包括外壳、驱动外壳沿竖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转动连接在外壳上的转动轴,以及驱动转动轴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转动轴上同轴固接有位于进样针正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样模块(100)和试管旋转模块(200);/n所述进样模块包括样本混匀机构(160)、进样针(153)和驱动进样针(153)沿竖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n样本混匀机构(160)包括外壳、驱动外壳沿竖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转动连接在外壳(165.6)上的转动轴(165.3),以及驱动转动轴(165.3)旋转的第一电机(1610),所述转动轴上同轴固接有位于进样针正下方的升降杆(165.1),升降杆的上端面设有与试管适配的放置槽;/n试管旋转模块(200)包括试管架(232)和驱动试管架转动的第二电机(221),所述试管架上设有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样模块(100)和试管旋转模块(200);
所述进样模块包括样本混匀机构(160)、进样针(153)和驱动进样针(153)沿竖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样本混匀机构(160)包括外壳、驱动外壳沿竖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转动连接在外壳(165.6)上的转动轴(165.3),以及驱动转动轴(165.3)旋转的第一电机(1610),所述转动轴上同轴固接有位于进样针正下方的升降杆(165.1),升降杆的上端面设有与试管适配的放置槽;
试管旋转模块(200)包括试管架(232)和驱动试管架转动的第二电机(221),所述试管架上设有沿周向分布的若干试管支撑位,试管支撑位在竖直方向上位于进样针与升降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还设有位于进样针与试管之间的清洗拭子(15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上固接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159),第一直线导轨上滑接有第一滑块和位于第一滑块下方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固设有安装所述进样针的进样针固定座(152),第二滑块上固设有安装清洗拭子(1512)的清洗拭子支架(1514);
清洗拭子支架上固接有第二弹簧支架(1511),机架上固接有位于第二弹簧支架(1511)上方的第一弹簧支架(158),第一弹簧支架(158)通过弹簧(1510)与第二弹簧支架(151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凯孔垂慈王策严心涛高歌曾海斌高效天王悦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