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87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包括捞片器本体,所述捞片器本体包括固定管和设置在固定管内的顶针,所述顶针的底端延伸至固定管的下方并固定安装有捏块,所述固定管内固定套设有固定块,固定块滑动套设在顶针上,固定管的顶部一侧转动安装有顶板,顶板的底部与固定管的顶端活动接触,固定管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在顶针使用完成后及时的将顶针的针头收纳至固定管内,防止顶针的针头长时间暴露在外受到外界病菌的侵扰,造成再次使用使得神经组织污染变质,防止实验人员容易误碰到针头,造成针头刺伤手的现象,满足使用需要,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
本技术涉及免疫组化捞片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
技术介绍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实验员需要对神经组织进行分离成片状,然后将分离后的神经组织放置在玻璃片上,通过吸管将染色液滴在神经组织上,然后再通过光镜进行观察记录,在对神经组织进行分离时需要用到捞片器,现有的捞片器大都由顶针、固定管和捞网等组成,实验人员通过顶针的针头对神经组织进行分离成片状,通过捞网捞取。但是现有的固定管不便于将顶针的针头收纳至固定管内,使得顶针的针头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扰,顶针再次分离神经组织时,容易使得神经组织污染变质,影响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顶针的针头长时间暴露在外,实验人员容易误碰到针头,造成针头刺伤手的现象,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包括捞片器本体,所述捞片器本体包括固定管和设置在固定管内的顶针,所述顶针的底端延伸至固定管的下方并固定安装有捏块,所述固定管内固定套设有固定块,固定块滑动套设在顶针上,固定管的顶部一侧转动安装有顶板,顶板的底部与固定管的顶端活动接触,固定管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倾斜设置的拉簧,所述顶针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L形杆,第一L形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杆,竖杆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捞网,固定管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L形块,L形块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矩形孔,第一L形杆的顶端贯穿第一矩形孔并延伸至L形块的上方,所述第一L形杆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三角槽,三角槽的底部内壁设置为倾斜面,L形块的一侧设有第二L形杆,第二L形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矩形孔内并固定安装有三角块,三角块的底部设置为倾斜面,三角块远离第二L形杆的一端延伸至多个三角槽中的一个三角槽内,三角块与多个三角槽中的一个三角槽相卡装,第二L形杆的一侧内壁与L形块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弹簧,第一L形杆的底部内壁与固定块的底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孔的侧壁与第一L形杆的外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侧壁与顶针的外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矩形孔,第二矩形孔的侧壁与第二L形杆的外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二到四个,且二到四个第一弹簧等间距设置在第二L形杆的一侧内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为二到四个,且二到四个第二弹簧等间距设置的第一L形杆的底部内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杆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底部与L形块的顶部活动接触。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在固定管、顶针、捏块、固定块、顶板、连接块、拉簧、第一L形杆、竖杆、捞网、L形块、三角槽、第二L形杆、三角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相配合,需要使用顶针时,向上推动顶针带动第一L形杆移动并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第一L形杆带动多个三角槽中的一个三角槽的倾斜面对三角块的倾斜面进行挤压,三角块带动第二L形杆移动并对第一弹簧进行拉伸,顶针的针头对顶板进行挤压,使得顶板向上转动并对拉簧进行拉伸,当顶针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此时三角块与多个三角槽中的一个三角槽相对齐,第一弹簧通过第二L形杆带动三角块移动至多个三角槽中的一个三角槽内,顶针被固定,当顶针使用完成后,同理拉动第二L形杆,使得三角块与多个三角槽中的一个三角槽相分离,弹簧弹力复位通过第一L形杆带动顶针向下移动至固定管内,拉簧弹力复位带动顶板向下转动并对固定管的顶端进行遮挡封堵,紧接着放松对第二L形杆的拉力,便可以使得三角块与多个三角槽中的一个三角槽相卡装,顶针被固定。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在顶针使用完成后及时的将顶针的针头收纳至固定管内,防止顶针的针头长时间暴露在外受到外界病菌的侵扰,造成再次使用使得神经组织污染变质,防止实验人员容易误碰到针头,造成针头刺伤手的现象,满足使用需要,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管、2顶针、3捏块、4固定块、5顶板、6连接块、7拉簧、8第一L形杆、9竖杆、10捞网、11L形块、12三角槽、13第二L形杆、14三角块、15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包括捞片器本体,捞片器本体包括固定管1和设置在固定管1内的顶针2,顶针2的底端延伸至固定管1的下方并固定安装有捏块3,固定管1内固定套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滑动套设在顶针2上,固定管1的顶部一侧转动安装有顶板5,顶板5的底部与固定管1的顶端活动接触,固定管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6,连接块6的顶部与顶板5的底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倾斜设置的拉簧7,顶针2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L形杆8,第一L形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杆9,竖杆9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捞网10,固定管1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L形块11,L形块11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矩形孔,第一L形杆8的顶端贯穿第一矩形孔并延伸至L形块11的上方,第一L形杆8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三角槽12,三角槽12的底部内壁设置为倾斜面,L形块11的一侧设有第二L形杆13,第二L形杆1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矩形孔内并固定安装有三角块14,三角块14的底部设置为倾斜面,三角块14远离第二L形杆13的一端延伸至多个三角槽12中的一个三角槽12内,三角块14与多个三角槽12中的一个三角槽12相卡装,第二L形杆13的一侧内壁与L形块11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弹簧15,第一L形杆8的底部内壁与固定块4的底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弹簧16,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在顶针2使用完成后及时的将顶针2的针头收纳至固定管1内,防止顶针2的针头长时间暴露在外受到外界病菌的侵扰,造成再次使用使得神经组织污染变质,防止实验人员容易误碰到针头,造成针头刺伤手的现象,满足使用需要,有利于使用。本技术中,第一矩形孔的侧壁与第一L形杆8的外侧滑动连接,固定块4的顶部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侧壁与顶针2的外侧滑动连接,第一矩形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矩形孔,第二矩形孔的侧壁与第二L形杆13的外侧滑动连接,第一弹簧15的数量为二到四个,且二到四个第一弹簧15等间距设置在第二L形杆13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包括捞片器本体,所述捞片器本体包括固定管(1)和设置在固定管(1)内的顶针(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2)的底端延伸至固定管(1)的下方并固定安装有捏块(3),所述固定管(1)内固定套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滑动套设在顶针(2)上,固定管(1)的顶部一侧转动安装有顶板(5),顶板(5)的底部与固定管(1)的顶端活动接触,固定管(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6),连接块(6)的顶部与顶板(5)的底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倾斜设置的拉簧(7),所述顶针(2)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L形杆(8),第一L形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杆(9),竖杆(9)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捞网(10),固定管(1)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L形块(11),L形块(11)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矩形孔,第一L形杆(8)的顶端贯穿第一矩形孔并延伸至L形块(11)的上方,所述第一L形杆(8)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三角槽(12),三角槽(12)的底部内壁设置为倾斜面,L形块(11)的一侧设有第二L形杆(13),第二L形杆(1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矩形孔内并固定安装有三角块(14),三角块(14)的底部设置为倾斜面,三角块(14)远离第二L形杆(13)的一端延伸至多个三角槽(12)中的一个三角槽(12)内,三角块(14)与多个三角槽(12)中的一个三角槽(12)相卡装,第二L形杆(13)的一侧内壁与L形块(11)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弹簧(15),第一L形杆(8)的底部内壁与固定块(4)的底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弹簧(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免疫组化捞片器,包括捞片器本体,所述捞片器本体包括固定管(1)和设置在固定管(1)内的顶针(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2)的底端延伸至固定管(1)的下方并固定安装有捏块(3),所述固定管(1)内固定套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滑动套设在顶针(2)上,固定管(1)的顶部一侧转动安装有顶板(5),顶板(5)的底部与固定管(1)的顶端活动接触,固定管(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6),连接块(6)的顶部与顶板(5)的底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倾斜设置的拉簧(7),所述顶针(2)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L形杆(8),第一L形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杆(9),竖杆(9)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捞网(10),固定管(1)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L形块(11),L形块(11)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矩形孔,第一L形杆(8)的顶端贯穿第一矩形孔并延伸至L形块(11)的上方,所述第一L形杆(8)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三角槽(12),三角槽(12)的底部内壁设置为倾斜面,L形块(11)的一侧设有第二L形杆(13),第二L形杆(1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矩形孔内并固定安装有三角块(14),三角块(14)的底部设置为倾斜面,三角块(14)远离第二L形杆(13)的一端延伸至多个三角槽(12)中的一个三角槽(12)内,三角块(14)与多个三角槽(12)中的一个三角槽(12)相卡装,第二L形杆(13)的一侧内壁与L形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正华唐加林刘先苗夏震遥唐敏何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研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