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粒烧结回转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75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陶粒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粒烧结回转窑,其结构为:内筒体位于外筒体中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共同形成窑体;窑体的前、后端口均安装有密封盖;内筒体的内腔与间隙通过连通管连接,窑体的前、后两端上均有安装连通管,引风机安装在连通管上;进料管安装在窑体前端口的密封盖上,窑体倾斜设置;窑体前端口的密封盖上设置有可开闭的陶粒出口;电加热棒和网壳均固定在内筒体的内腔中,且网壳位于电加热棒的外围;桨叶的一端固定在网壳上;外筒体的外壁上沿着其周向设置有至少一圈齿轮,驱动装置与齿轮啮合用于驱动窑体旋转。这种回转窑在陶粒烧结过程中能够同时实现对陶粒的翻搅与能量的循环利用,而且烧结过程更为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粒烧结回转窑
本技术涉及陶粒制备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陶粒烧结回转窑。
技术介绍
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众所周知,陶粒是一种经过配料、造粒后在回转窑中烧结产生的是陶质的颗粒,其一般具有球状的外形,表面光滑而坚硬,可用于作隔热耐火材料的骨料、取代混凝土中的碎石和卵石等。烧结回转窑是将造粒后的生料球烧结成陶粒的必要设备,常见的陶粒回转窑是能够对物料进行锻烧的回转圆筒设备,其一般由回转筒体、支承装置、带挡轮支承装置和窑头、窑尾密封装置、加热装置等部分组成。但这类回转窑往往存在陶粒在烧结过程中受热不均匀、容易粘结、能量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常用的采用煤粉在回转窑中燃烧产生热量的方法还存在产生的烟尘多、需要处理的废气量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陶粒烧结回转窑,这种回转窑在陶粒烧结过程中能够同时实现对陶粒的翻搅与能量的循环利用,而且烧结过程更为清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陶粒烧结回转窑,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密封盖、连通管、引风机、进料管、电加热棒、网壳、桨叶、齿轮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内筒体位于外筒体中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间隙中的连接杆固定在一起形成窑体。所述窑体的前、后端口均安装有密封盖,且窑体能够相对于密封盖旋转。所述内筒体的内腔与间隙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窑体的前、后两端上均有安装连通管,所述引风机安装在连通管上。所述进料管安装在窑体前端口的密封盖上,所述窑体倾斜设置,且设置有进料管的一端处于高位;所述窑体前端口的密封盖上设置有可开闭的陶粒出口。所述电加热棒和网壳均固定在内筒体的内腔中,且网壳位于电加热棒的外围。所述桨叶的一端固定在网壳上,桨叶的另一端延伸至内筒体的内壁处且与内壁不接触。所述外筒体的外壁上沿着其周向设置有至少一圈齿轮,所述驱动装置与齿轮啮合用于驱动窑体旋转。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为“U”形管,其一端与内筒体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间隙连通,从而使内筒体的内腔与间隙形成循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棒和网壳均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密封盖上。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保温隔热层,减少热量的散失。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内筒体的内腔中且位于进料管下方的布料板,布料板相对于密封盖斜向下固定在密封盖上,通过布料板有助于将陶粒生料球更为分散地分布在内筒体的内腔中。进一步地,所述布料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流道,且所述流道成辐射状。进一步地,所述窑体和密封盖均通过固定架倾斜固定在基座上。进一步地,所述窑体相对于基座的倾斜角度为2-8°,以便于陶粒随着窑体的旋转逐渐向另一端口自行输送。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轮啮合;电机驱动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轮与窑体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桨叶的材质为耐热钢或碳化硅,以适应窑体内高温环境。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空气循环空气流量的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具有间隙的双层窑体,并通过固定在密封盖上的连通管,在不影响窑体运行的情况下实现了窑体内热气的循环使用,这样可在加热一段时间后降低电加热棒的加热功率,节约能源。另外,采用电加热棒更加清洁,避免了采用煤粉作为燃料带来的污染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辐射状流道的布料板实现了对生料球更为均匀的分布,避免进料时生料球堆积在一处,容易出现粘结的问题。(3)本技术通过设置在网壳上的桨叶,借助窑体转动形成的相对运动,桨叶可以沿着内筒体内壁对生料球进行搅拌,不需要额外的桨叶驱动装置,而且还有助于进一步避免生料球在烧结过程中粘结的问题。而且,通过将电加热棒安装在网壳中,在不影响加热功能的同时,使部件的分布更为规整紧凑,而且也为桨叶的安装提供了条件。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陶粒烧结回转窑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陶粒烧结回转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布料板的主视图。图中标记分别代表:1-外筒体、2-内筒体、3-密封盖、4-连通管、5-引风机、6-进料管、7-电加热棒、8-网壳、9-桨叶、10-齿轮、11-间隙、12-连接杆、13-固定杆、14-保温隔热层、15-布料板、16-流道、17-固定架、18-基座、19-电机、20-传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需要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解释部分:本技术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正如前文所述,现有的一些回转窑往往存在陶粒在烧结过程中受热不均匀、容易粘结、能量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常用的采用煤粉在回转窑中燃烧产生热量的方法还存在产生的烟尘多、需要处理的废气量大等问题。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陶粒烧结回转窑;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和2,示例一种陶粒烧结回转窑,其主要包括如下部件:外筒体1、内筒体2、密封盖3、连通管4、引风机5、进料管6、电加热棒7、网壳8、桨叶9、齿轮10和驱动装置。所述内筒体2套在外筒体1中且两者同轴设置,内筒体的直径小于外筒体1,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11,所述间隙中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内筒体2的外壁、外筒体1的内壁螺接在一起,从而共同形成窑体,而内筒体的内腔作为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粒烧结回转窑,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密封盖、连通管、引风机、进料管、电加热棒、网壳、桨叶、齿轮和驱动装置,其中:/n所述内筒体位于外筒体中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间隙中的连接杆固定在一起形成窑体;所述窑体的前、后端口均安装有密封盖,且窑体能够相对于密封盖旋转;/n所述内筒体的内腔与间隙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窑体的前、后两端上均有安装连通管,所述引风机安装在连通管上;/n所述进料管安装在窑体前端口的密封盖上,所述窑体倾斜设置,且设置有进料管的一端处于高位;/n所述窑体前端口的密封盖上设置有可开闭的陶粒出口;所述电加热棒和网壳均固定在内筒体的内腔中,且网壳位于电加热棒的外围;/n所述桨叶的一端固定在网壳上,桨叶的另一端延伸至内筒体的内壁处且与内壁不接触;/n所述外筒体的外壁上沿着其周向设置有至少一圈齿轮,所述驱动装置与齿轮啮合用于驱动窑体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粒烧结回转窑,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密封盖、连通管、引风机、进料管、电加热棒、网壳、桨叶、齿轮和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内筒体位于外筒体中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间隙中的连接杆固定在一起形成窑体;所述窑体的前、后端口均安装有密封盖,且窑体能够相对于密封盖旋转;
所述内筒体的内腔与间隙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窑体的前、后两端上均有安装连通管,所述引风机安装在连通管上;
所述进料管安装在窑体前端口的密封盖上,所述窑体倾斜设置,且设置有进料管的一端处于高位;
所述窑体前端口的密封盖上设置有可开闭的陶粒出口;所述电加热棒和网壳均固定在内筒体的内腔中,且网壳位于电加热棒的外围;
所述桨叶的一端固定在网壳上,桨叶的另一端延伸至内筒体的内壁处且与内壁不接触;
所述外筒体的外壁上沿着其周向设置有至少一圈齿轮,所述驱动装置与齿轮啮合用于驱动窑体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粒烧结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为“U”形管,其一端与内筒体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间隙连通,从而使内筒体的内腔与间隙形成循环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空气循环空气流量的阀门。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艳秋王彦文博王启春朱英王玉番杨轲邵莹莹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山科生态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