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减速机的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49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型减速机的壳体,包括本体;本体的两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渐扩部,两个第一渐扩部的另一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二渐扩部;两个第二渐扩部的外端向外形成有渐缩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式结构,提高了密封程度,且保证了主轴的同轴度,使得主轴在转动时受力均匀,提高了传动功率输出比,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减速机的壳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型减速机的壳体。
技术介绍
减速机是一种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其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减速机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不同种类有不同的用途;现有的长距减速机大都采用组合件装配而成,密封性较差,装配繁琐并存在一定的装配误差,无法保证主轴的同轴度,导致主轴在转动时受力不均,传动功率输出比较低,能耗较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一体式结构,提高了密封程度,且保证了主轴的同轴度,提高了传动功率输出比,降低了能耗的节能型减速机的壳体。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能型减速机的壳体,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渐扩部,两个所述第一渐扩部的另一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二渐扩部;两个所述第二渐扩部的外端向外形成有渐缩部;所述本体的中部外侧圆周面上向外形成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环向凸筋和四个第一直线凸筋组合;每个所述第一渐扩部的外侧圆周面上向外形成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二直线凸筋,其中两个位于同一轴向直线上的所述第一直线凸筋的外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套环部;所述本体的外侧圆周面上还向外形成有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凸套块和第二凸套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渐扩部的外侧向外形成有套筒部,所述套筒部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舱体,所述舱体的外侧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连接板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板;所述舱体的另一端内部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锥孔,所述锥孔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本体的内部相互连通。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渐扩部的一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压块,每个所述压块上均开设有一个通孔。优选地,四个所述第一直线凸筋组合与三个环向凸筋相互间隔分布,每个所述环向凸筋的两侧均分布有一个第一直线凸筋组合,每个所述第一直线凸筋组合包括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一直线凸筋,任意一个环向凸筋两侧的第一直线凸筋组合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直线凸筋的内端均与环向凸筋相交并连接。优选地,四个所述第二直线凸筋的一端均连接在第二渐扩部的内端,四个所述第二直线凸筋的另一端分别与位于最外侧的一个直线凸筋组合中的四个第一直线凸筋的外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夹角均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一体式结构,提高了密封程度,且保证了主轴的同轴度,使得主轴在转动时受力均匀,提高了传动功率输出比,降低了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型减速机的壳体,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两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渐扩部11,两个第一渐扩部11的另一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二渐扩部12;两个第二渐扩部12的外端向外形成有渐缩部13,第一渐扩部11内用来嵌入输出轴承,第二渐扩部12内用来装入联轴器;渐缩部13用来与输出部件壳体相互扣合;两个第二渐扩部12的一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压块14,每个压块14上均开设有一个通孔15,用来配合穿过螺钉将本体1固定在外部结构上;本体1的中部外侧圆周面上向外形成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环向凸筋16和四个第一直线凸筋组合,用来增加壳体强度;四个第一直线凸筋组合与三个环向凸筋16相互间隔分布,每个环向凸筋16的两侧均分布有一个第一直线凸筋组合,每个第一直线凸筋组合包括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一直线凸筋17,任意一个环向凸筋16两侧的第一直线凸筋组合中的每个第一直线凸筋17的内端均与环向凸筋16相交并连接;每个第一渐扩部11的外侧圆周面上向外形成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二直线凸筋18,四个第二直线凸筋18的一端均连接在第二渐扩部12的内端,四个第二直线凸筋18的另一端分别与位于最外侧的一个直线凸筋组合中的四个第一直线凸筋17的外端相连;其中两个位于同一轴向直线上的第一直线凸筋17的外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套环部19,用来配合穿过设在外部销柱将本体1准确的定位在外部结构上,保证本体1固定的直线度;本体1的外侧圆周面上还向外形成有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凸套块118和第二凸套块119,也用来配合穿过螺钉将本体1固定在外部结构上;其中一个第二渐扩部12的外侧向外形成有套筒部110,套筒部110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舱体111,舱体111用来套设在输出电机壳体上配套的凸台上;舱体111的外侧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连接板114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板112,用来与输出电机的壳体相连;第一连接板114与两个第二连接板112之间的夹角均相等;舱体111的另一端内部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113,第一沉孔113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115,第二沉孔115的底面中心开设有锥孔116,锥孔116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孔117,圆孔117与本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使用时:将舱体111对应地的套设固定在驱动电机壳体上配套的凸台上,并使用配套螺钉分别穿过第一连接板114与两个第二连接板112并螺接到驱动电机壳体上,同时在套筒部110、圆孔117、第二沉孔115和第一沉孔113分别装入输入齿轮、传动杆、齿轮、压圈和输入轴承,输入齿轮和输入轴承分别套设在传动杆的两端,本体1中也装入配套的主轴,主轴上的齿轮部与输入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输入轴承并与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相连,从而完成了本体1与驱动电机之间的装配;接着,将输出轴承和联轴器分别装入第一渐扩部11和第二渐扩部12内;并将渐缩部13插入连接在输出部件壳体的对应孔洞中,输出部件中的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主轴的一端相连,从而完成了本体1与输出部件之间的装配;最后借助两个套环部19套设在节能型减速机的机体上的两个销柱上先完成定位,再使用配套螺钉分别穿过第一凸套块118和第二凸套块119以及两个压块14上的通孔15,将主体1准确的固定在外部结构上;之后就能开始正常工作了。减速机是一种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其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减速机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不同种类有不同的用途;现有的长距减速机大都采用组合件装配而成,密封性较差,装配繁琐并存在一定的装配误差,无法保证主轴的同轴度,导致主轴在转动时受力不均,传动功率输出比较低,能耗较高;本技术采用一体式结构,提高了密封程度,且保证了主轴的同轴度,使得主轴在转动时受力均匀,提高了传动功率输出比,降低了能耗。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减速机的壳体,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渐扩部,两个所述第一渐扩部的另一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二渐扩部;两个所述第二渐扩部的外端向外形成有渐缩部;所述本体的中部外侧圆周面上向外形成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环向凸筋和四个第一直线凸筋组合;每个所述第一渐扩部的外侧圆周面上向外形成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二直线凸筋,其中两个位于同一轴向直线上的所述第一直线凸筋的外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套环部;所述本体的外侧圆周面上还向外形成有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凸套块和第二凸套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渐扩部的外侧向外形成有套筒部,所述套筒部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舱体,所述舱体的外侧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连接板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板;所述舱体的另一端内部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锥孔,所述锥孔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本体的内部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减速机的壳体,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渐扩部,两个所述第一渐扩部的另一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二渐扩部;两个所述第二渐扩部的外端向外形成有渐缩部;所述本体的中部外侧圆周面上向外形成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环向凸筋和四个第一直线凸筋组合;每个所述第一渐扩部的外侧圆周面上向外形成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二直线凸筋,其中两个位于同一轴向直线上的所述第一直线凸筋的外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套环部;所述本体的外侧圆周面上还向外形成有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凸套块和第二凸套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渐扩部的外侧向外形成有套筒部,所述套筒部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舱体,所述舱体的外侧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连接板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板;所述舱体的另一端内部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锥孔,所述锥孔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本体的内部相互连通。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汶虹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吉冈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