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减小由于齿轮的啮合所致的斥力而在保持轴承的轴承保持部之间的驱动壳体的部位产生的剪切力,能够抑制驱动壳体振动或变形。根据驱动壳体(9),当俯视车辆(1)时,轴承(28A、28C、28E)设置于与输入轴(14)正交的第1假想直线(L1)上,轴承(28B、28D、28F)设置于与输入轴(14)正交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与第1假想直线(L1)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L2)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具备将电动机的旋转减速后进行输出的齿轮减速机和将齿轮减速机的动力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轴的差动装置的驱动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以往的驱动装置中,齿轮减速机具备:输入齿轮轴,其具有齿轮部,从电动机接受动力;以及中间齿轮轴,其具有与齿轮部啮合的中间轴齿轮和在轴向上与中间轴齿轮分开的齿轮部。差动装置具备输出齿轮轴,输出齿轮轴具有与中间齿轮轴的齿轮部啮合的差动齿轮,对左右的驱动轮传递动力。输入齿轮轴和中间齿轮轴分别通过输入齿轮轴用轴承部和中间齿轮轴用轴承部支撑于壳体并且旋转自如,输出齿轮轴通过输出齿轮轴用轴承部支撑于壳体并且旋转自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4-849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的驱动装置中,输出齿轮轴用轴承部是相对于输入齿轮轴用轴承部和中间齿轮轴用轴承部在输出轴的轴向上分开设置的。因此,当中间齿轮轴的齿轮部与差动齿轮的啮合所致的斥力通过中间齿轮轴用轴承部和输出齿轮轴用轴承部输入到壳体时,会对在轴向上错开的中间齿轮轴用轴承部和输出齿轮轴用轴承部之间的壳体的部位施加大的剪切力,壳体有可能振动或者变形。另外,当从驱动电动机对减速机构输入了高转矩或齿槽转矩时,会对中间齿轮轴用轴承部与输出齿轮轴用轴承部之间的壳体的部位施加更大的剪切力,壳体有可能更大地振动或者变形,而有改善的余地。本技术是着眼于上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减小由于齿轮的啮合所致的斥力而在保持轴承的轴承保持部之间的驱动壳体的部位产生的剪切力,能够抑制驱动壳体振动或者变形。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减速机构,其具有:输入齿轮;输入轴,其接受动力源传来的动力;输出轴,其具有与上述输入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并设置为与上述输入轴平行;以及末级驱动齿轮,其设置于上述输出轴;差动装置,其具有:差动齿轮机构;差动壳体,其收纳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以及末级从动齿轮,其安装于上述差动壳体的外周部并与上述末级驱动齿轮啮合,将从上述末级驱动齿轮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轮;以及驱动壳体,其收纳上述减速机构和上述差动装置,上述驱动壳体具备:第1输入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1输入轴承支撑上述输入轴的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入轴旋转自如;第2输入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2输入轴承支撑上述输入轴的另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入轴旋转自如;第1输出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1输出轴承支撑上述输出轴的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出轴旋转自如;第2输出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2输出轴承支撑上述输出轴的另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出轴旋转自如;第1差动壳体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1差动壳体轴承支撑上述差动壳体的一端部并且使上述差动壳体旋转自如;以及第2差动壳体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2差动壳体轴承支撑上述差动壳体的另一端部并且使上述差动壳体旋转自如,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当俯视车辆时,上述第1输入轴承、上述第1输出轴承以及上述第1差动壳体轴承设置于与上述输入轴正交的第1假想直线上,上述第2输入轴承、上述第2输出轴承以及上述第2差动壳体轴承设置于与上述第1假想直线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上。也可以是,上述差动齿轮机构构成为包含:小齿轮轴,其固定于上述差动壳体;一对小齿轮,其支撑于上述小齿轮轴并且旋转自如;以及一对半轴齿轮,其与上述小齿轮啮合,将从上述小齿轮传来的动力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轮,当俯视车辆时,将第3假想直线设定为通过上述小齿轮轴的中心并与上述第1假想直线和上述第2假想直线平行的情况下,上述末级驱动齿轮和上述末级从动齿轮相对于上述第3假想直线设置于上述第1假想直线侧,上述输入齿轮和上述输出齿轮相对于上述第3假想直线设置于上述第2假想直线侧,在上述差动壳体的外周部设置有固定上述末级从动齿轮的凸缘部,上述凸缘部具有安装上述末级从动齿轮的安装面,上述安装面与上述第3假想直线相对。也可以是,上述差动壳体设置于上述输出齿轮的后侧并且设置于比上述输出齿轮低的位置,上述输出齿轮在上述输出轴的轴向上设置于上述第2输出轴承与上述末级驱动齿轮之间,上述差动壳体在上述输出轴的轴向上具有在上述第2差动壳体轴承与上述末级从动齿轮之间开口的开口部,上述开口部的开口方向与上述输出齿轮的径向相同。也可以是,在上述驱动壳体的底部储存有油,上述输出轴相对于上述输入轴设置于上述差动壳体侧并且设置于比上述输入轴高的位置,上述末级从动齿轮设置成其旋转中心轴相对于上述输出轴位于与上述输入轴相反的一侧,上述输入齿轮、上述输出齿轮以及上述末级驱动齿轮位于比上述油的油面靠上方的位置。技术效果这样,根据本技术,能够减小由于齿轮的啮合所致的斥力而在保持轴承的轴承保持部之间的驱动壳体的部位产生的剪切力,能够抑制驱动壳体振动或者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右壳体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右壳体的左视图,示出减速机构和差动装置被拆下后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减速机构和差动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图2的VI-VI方向向视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8:驱动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9:驱动壳体;10:左壳体(驱动壳体);10F:轴承保持部(第1差动轴承保持部);10G:轴承保持部(第1输出轴承保持部);10H:轴承保持部(第1输入轴承保持部);11:右壳体(驱动壳体);11F:轴承保持部(第2差动轴承保持部);11G:轴承保持部(第2输出轴承保持部);11H:轴承保持部(第2输入轴承保持部);12:减速机构;13:差动装置;14:输入轴;14a:左端部(输入轴的一端部);14b:右端部(输入轴的另一端部);15:输入齿轮;16:输出齿轮;17:输出轴;17a:左端部(输出轴的一端部);17b:右端部(输出轴的另一端部);18:末级驱动齿轮;19:末级从动齿轮;20:差速器壳体(差动壳体);20A:凸缘部;20a:左端部(差动壳体的一端部);20b:右端部(差动壳体的另一端部);20c:安装面;20E:开口部;21:差动齿轮机构;21A:小齿轮轴;21B:小齿轮;21C、21D:半轴齿轮;22L、22R:驱动轮;28A:轴承(第1差动壳体轴承);28B:轴承(第2差动壳体轴承);28C:轴承(第1输入轴承);28D:轴承(第2输入轴承);28E:轴承(第1输出轴承);28F:轴承(第2输出轴承);C1:中心(小齿轮轴的中心);C2:旋转中心轴(末级从动齿轮的旋转中心轴);L1:第1假想直线;L2:第2假想直线;L3:第3假想直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减速机构,其具有:输入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具备:/n减速机构,其具有:输入齿轮;输入轴,其接受动力源传来的动力;输出轴,其具有与上述输入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并设置为与上述输入轴平行;以及末级驱动齿轮,其设置于上述输出轴;/n差动装置,其具有:差动齿轮机构;差动壳体,其收纳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以及末级从动齿轮,其安装于上述差动壳体的外周部并与上述末级驱动齿轮啮合,将从上述末级驱动齿轮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轮;以及/n驱动壳体,其收纳上述减速机构和上述差动装置,/n上述驱动壳体具备:/n第1输入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1输入轴承支撑上述输入轴的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入轴旋转自如;/n第2输入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2输入轴承支撑上述输入轴的另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入轴旋转自如;/n第1输出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1输出轴承支撑上述输出轴的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出轴旋转自如;/n第2输出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2输出轴承支撑上述输出轴的另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出轴旋转自如;/n第1差动壳体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1差动壳体轴承支撑上述差动壳体的一端部并且使上述差动壳体旋转自如;以及/n第2差动壳体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2差动壳体轴承支撑上述差动壳体的另一端部并且使上述差动壳体旋转自如,/n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n当俯视车辆时,上述第1输入轴承、上述第1输出轴承以及上述第1差动壳体轴承设置于与上述输入轴正交的第1假想直线上,/n上述第2输入轴承、上述第2输出轴承以及上述第2差动壳体轴承设置于与上述第1假想直线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4 JP 2019-091040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具备:
减速机构,其具有:输入齿轮;输入轴,其接受动力源传来的动力;输出轴,其具有与上述输入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并设置为与上述输入轴平行;以及末级驱动齿轮,其设置于上述输出轴;
差动装置,其具有:差动齿轮机构;差动壳体,其收纳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以及末级从动齿轮,其安装于上述差动壳体的外周部并与上述末级驱动齿轮啮合,将从上述末级驱动齿轮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轮;以及
驱动壳体,其收纳上述减速机构和上述差动装置,
上述驱动壳体具备:
第1输入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1输入轴承支撑上述输入轴的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入轴旋转自如;
第2输入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2输入轴承支撑上述输入轴的另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入轴旋转自如;
第1输出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1输出轴承支撑上述输出轴的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出轴旋转自如;
第2输出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2输出轴承支撑上述输出轴的另一端部并且使上述输出轴旋转自如;
第1差动壳体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1差动壳体轴承支撑上述差动壳体的一端部并且使上述差动壳体旋转自如;以及
第2差动壳体轴承保持部,其通过第2差动壳体轴承支撑上述差动壳体的另一端部并且使上述差动壳体旋转自如,
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当俯视车辆时,上述第1输入轴承、上述第1输出轴承以及上述第1差动壳体轴承设置于与上述输入轴正交的第1假想直线上,
上述第2输入轴承、上述第2输出轴承以及上述第2差动壳体轴承设置于与上述第1假想直线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差动齿轮机构构成为包含:小齿轮轴,其固定于上述差动壳体;一对小齿轮,其支撑于上述小齿轮轴并且旋转自如;以及一对半轴齿轮,其与上述小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野知,伊藤考人,筒井麻有子,筱原龙也,近藤里志,铃木秀辅,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