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675644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包括输出轴、输出轴支撑装置和变速箱壳体,输出轴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第一轴承组件包括内圈、外圈、滚子、保持架;第二轴承组件包括轴圈和调整垫片;内圈固定在输出轴的轴肩上,内圈的端面上设有凹槽;外圈和调整垫片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滚子和保持架位于内圈和外圈之间;轴圈位于凹槽的底壁和调整垫片之间。将外圈、调整垫片压装在变速箱壳体上;将内圈压装在输出轴的轴肩上,然后将保持架和滚子安装在内圈的外侧、轴圈安装在凹槽内,最后完成装配。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的安装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变速器
,尤其涉及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器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器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档位转速的传递。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一端连接行星架,另一端通过支撑装置安装于变速箱壳体上。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承受径向力的轴承和用于承受轴向力的止推轴承。如此,变速箱输出轴的输出齿轮的轴肩处需要充足的空间装配支撑装置,变速箱总成装配过程中为使结构紧凑,易出现空间不足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支撑装置所需的安装空间小,结构紧凑,结构合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包括输出轴、输出轴支撑装置和变速箱壳体,输出轴支撑装置包括承受径向力的第一轴承组件和承受轴向力的第二轴承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包括输出轴(3)、输出轴支撑装置和变速箱壳体(4),输出轴支撑装置包括承受径向力的第一轴承组件(1)和承受轴向力的第二轴承组件(2),其特征在于:/n第一轴承组件(1)包括内圈(12)、外圈(11)、滚子(13)、保持架(14);第二轴承组件(2)包括轴圈(21)和调整垫片(22);/n内圈(12)固定在输出轴(3)的轴肩(31)上,内圈(12)朝向变速箱壳体(4)的端面上设有凹槽(121);/n外圈(11)和调整垫片(22)均固定在变速箱壳体(4)上;/n滚子(13)和保持架(14)位于内圈(12)和外圈(11)之间;/n轴圈(21)位于凹槽(121)的底壁...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包括输出轴(3)、输出轴支撑装置和变速箱壳体(4),输出轴支撑装置包括承受径向力的第一轴承组件(1)和承受轴向力的第二轴承组件(2),其特征在于:
第一轴承组件(1)包括内圈(12)、外圈(11)、滚子(13)、保持架(14);第二轴承组件(2)包括轴圈(21)和调整垫片(22);
内圈(12)固定在输出轴(3)的轴肩(31)上,内圈(12)朝向变速箱壳体(4)的端面上设有凹槽(121);
外圈(11)和调整垫片(22)均固定在变速箱壳体(4)上;
滚子(13)和保持架(14)位于内圈(12)和外圈(11)之间;
轴圈(21)位于凹槽(121)的底壁和调整垫片(22)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圈(12)设有轴孔(123),用于连接输出轴(3);凹槽(121)与轴孔(123)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凹槽(121)为圆柱形,且与轴孔(123)同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壳体与输出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内圈(12)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挡边(124),第一挡边(124)和凹槽(121)分别位于内圈(12)的相对两端;第一挡边(124)向内圈(12)的外侧壁的外侧凸出;
外圈(11)的一端设有第二挡边(111),第二挡边(111)向外圈(11)的内侧壁的内侧凸出;外圈(11)的另一端设有敞口。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赛赛姜建辉赵秀杰王鲁
申请(专利权)人: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