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闪光立方角薄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030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对一卷原先无闪光立方角的薄膜赋予鲜明闪光或闪耀外观的连续过程包括:使薄膜受到热和压力的双重作用。该过程包括:传送薄膜通过一延伸的加热区,薄膜被加热后,对其施加压力。在薄膜传送通过加热区和作用压力时,至少应用一条环带来支承或携带该薄膜。在一实施例中,在辊隙的下机处薄膜被夹在一对无接头的环带之间,该环带通过延伸的加热区域、辊隙和冷却区。对无闪光立方角的薄膜卷材转化为闪光的立方角的薄膜卷材,本工艺过程特别具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反光的薄膜的方法,该方法特别应用于立方角反光薄膜。
技术介绍
为了理解本文中所用到的专用名词,读者可参见在本说明书结尾提供的术语汇编。众所周知,诸如建筑工人所穿的马甲之类的高可见度服装的生产厂商,是利用压制薄片的机器将细长条的闪光微粒薄膜片粘合到织物上,然后合成织物被切割,缝合,或者其它的成形法来生产有所要求的服装。压制薄片的机器在这样的生产流程中利用一对无接头的环带来支持并支承经过延伸的加热区域的闪光薄膜和织物。热量将设置在闪光薄膜一面的粘胶剂活化。这类机器还传递这样被加热的部件通过一由两个未加热的橡胶轧辊形成的辊隙,使闪光薄膜持久地粘合在织物上。在这些过程中,闪光薄膜的完整性未被干扰,因为与反射性有关的闪光微粒不受温度和压力作用的影响。美国专利号5770124(Marecki等人),5814355(Shusta等人),5840405(Shusta等人)和5948488(Marecki等人)(共同地,“Marecki等人的专利”)公开了广泛的多种生产闪光的立方角薄膜的方法。将立方角元素初始是有序排列的无闪光的立方角薄膜转变为闪光的立方角薄膜的批量的和连续的工艺过程都被公开。公开的工艺过程包含使无闪光的立方角薄膜接触热量、压力、或者两者的结合。销售长条连续的卷状薄膜当然要比销售其他形式的如分开的方张的薄膜要有利。其中一个优点就是与自动生产操作有较好的相容性,在这种操作中,细长条或其它片状的薄膜用于最终成品、例如鞋子、服装或诸如此类等。在试图将整卷无闪光的立方角薄膜转变为相应的闪光的立方角薄膜卷的过程中,当简单地把非闪光的立方角薄膜(连同与立方角元素相接触的织物材料)进给给采用加热的辊轮之间的辊隙时,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生产闪光面所需要的高压和高温会导致轧辊的橡胶表面的断辊,并且有时候通过辊隙后也会引起薄膜材料的收缩或者起皱。而且,只有用相当缓慢的工艺速度才能实现。一种改善将无闪光的立方角薄膜转变为闪光的立方角薄膜改进的工艺过程,不遭受上述问题而能处理整卷的立方角薄膜,这种改进的工艺,将是非常值得拥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Marecki等人的专利中谈到和/或主张的、在非常广泛且普通的理念范围内的一个特殊的改进或方法,改进涉及到,通过对薄膜加热,加压或者它们的结合技术,使初始的无闪光立方角薄膜具有闪光或发光的外观这些已知的工艺过程。这里公开的改进典型地包括(1)使薄膜通过延伸的加热区域,(2)当薄膜在延伸的加热区域内被加热后对其施加压力,以及(3)当薄膜通过延伸的加热区域并在那儿被施压时,用至少一条传送带支承该薄膜。延伸的加热区域更佳地在下机的方向上具有一和薄膜的宽度至少一样大的长度。施加的压力更佳地由一对未加热的或至少比延伸的加热区域内的温度低的轧辊提供。至少一条传送带、更佳地是一对无接头的环带,当薄膜被加热、被施加压力、以及进一步在施加压力后至少部分地被冷却时,薄膜在环带之间得到支承。附图说明图1是一描述改进的工艺流程的示意图;图2a是一放大了的立方角薄膜在输入流程时的横截面图;图2b是一放大了的立方角薄膜在输出流程时的横截面图;图3是一立方角薄膜在输出流程时的前视图;以及图4是一适合于实现所公开的流程的更具体的布置的示意图。为方便起见,图示中相同的标号用来指示同样的元件或者完成同样的或相似的功能的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用一般的方法描述本改进的工艺流程的一示意图。总而言之,展开工位12提供一第一立方角薄膜10a,用热和压力进行加工以便产出在缠绕工位14收集的第二立方角薄膜10b。流程转移了薄膜10a初始提供的立方角元素的位置,这样薄膜10b具有—美观的闪光或发光的外观。如有需要,可以去除展开工位12,取而代之,薄膜10a可以由生产这种薄膜的传统生产线中的输出端提供。这可以去除不必要的中间步骤,也就是将薄膜10a卷成薄膜卷,操作和运输薄膜卷,并在展开工位12展开薄膜卷。而且,如果在闪光薄膜10b制成后有额外的流程步骤需要,例如应用传统的密封薄膜用一密封的气囊方式来保持空气在立方角元素间的界面,那么这样的额外流程步骤可以用来替代缠绕工位14。图1中示出,薄膜10a和10b都是连续长度的立方角薄膜料的10一部分。薄膜10a包括一立方角元素在其上形成的结构表面。这种立方角元素的许多不同的几何体已众所周知,并且能被用于本流程,包括但不限于那些已经公开了的美国专利号4588258(Hoopman),美国专利号4775219(Appeldorn等人),美国专利号4895428(Nelson等人),美国专利号5122902(Benson),美国专利号5138488(Szczech)和美国专利号5450235(Smith等人)。所谓的“截取的”立方角元素(例如,三面的每一面都是三角形)和“完全的”立方角元素(例如,三面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都是能用的。最适用于本流程的薄膜是那些具有附在分离的覆盖层上的立方角层的薄膜,如图2a的横截面图中所示,立方角元素16在立方角层更佳地由一材料组成,该材料具有比组成覆盖层18的材料的软化温度更高的软化温度。那样,在不破坏每个立方角元素形状的前提下,对薄膜加热到一定温度,该温度在各自的软化温度之间,允许在压力的作用下在软化的覆盖层上立方角元素重新定向。如图所示,立方角元素16被排列成均匀的重复的格式,第一薄膜10a还未形成闪光外观。回到图1,第一薄膜10a通过一加热区域20,在那里薄膜受到一最大的加工温度TMAX。区域20沿着薄膜通过的方向延伸至一实际的长度L,这被称为延伸的加热区域。这样一个延伸区域20促使薄膜受热均匀而避免由局部热点引起的褶皱。同样,区域20的延伸特性允许较大的线速度,因为薄膜在温度升高的环境内的时间比较长。较佳地,L足够长足以在薄膜离开区域20时达到要求的温度,织物速度至少大约10英吋/分(50毫米/秒),更佳的织物速度至少大约15英吋/分(75毫米/秒)。(这儿用到的“织物”一般指薄膜10和任何其它如下面讨论的可能同时地被加工的层。“下机织物”指织物行走的方向,“上机织物”就是相反的方向。)根据经验,L至少要和薄膜的整个宽度一样,也就是薄膜沿着宽度轴线的尺寸(图1中未示出,但垂至于图形的平面)。当然,加热区20也沿宽度轴线延伸,这样它可沿整个宽度加热薄膜10a。整个薄膜上均匀的闪光外观要求沿宽度轴线上有良好的温度均匀性。沿织物输送方向的温度均匀性并不要求很严,实际上,为避免由于过分的温度剧烈变化而引起织物的收缩和褶皱,要求有预定的温度非均匀分布。在区域20内加热薄膜可采用任何传统的方式,例如电阻元件,红外线照射器,微波发射器,或其它任何传统手段。不管采用何种加热机理,它应能稳定控制和加热均匀。重要的是,当织物通过加热区20时,它被附图所示的“手”22所支承或引导。手22支承织物,当织物移动时,手托住织物不让它落下,下陷或滑脱,保持织物中的低张力以避免扩张和拉长。这种作用可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带子托住织物并与它一起移动来实现。通过这类方式支承薄膜10,不会由于织物张力或自重使薄膜产生扭曲或变形,接近或高于覆盖层18软化点的高加工温度TMAX是可用的。弯曲处13出现在加热区域20的织物上机方,表示薄膜10a进入加热区域时的低张力。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闪光立方角薄膜(10b)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其上布置有立方角元素(16)的第一薄膜(10a),这种布置不产生闪光的外观;以及使该第一薄膜接受热,受压或两者的组合,产生一第二薄膜(10b),其中,重新布置立方角元素(16’ ),使第二薄膜有闪光的外观;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使第一薄膜行走通过一延伸的加热区(20,38);第一薄膜在延伸的加热区被加热后,对其施加压力;以及在通过步骤和施加步骤中,用至少一条环带(30,32)支承第一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W安德森JL范登堡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