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型电感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51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适于低矮化和小型化的绕线型电感部件。绕线型电感部件具有:芯部,其具有柱状的轴部和分别设置于轴部的第1端部与第2端部的第1支承部、第2支承部;第1端子电极、第2端子电极,它们分别设置于第1支承部与第2支承部;线材,其卷绕于轴部;及罩部件,其覆盖轴部的上表面。在芯部的高度方向上,将轴部的上表面与第1支承部、第2支承部的顶面之间的距离设为顶面台阶差,将轴部的下表面与第1支承部、第2支承部的底面之间的距离设为底面台阶差。顶面台阶差小于底面台阶差,顶面台阶差大于线材的线材直径,轴部的上表面与线材的最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顶面台阶差的一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型电感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线型电感部件。
技术介绍
以往,电子设备搭载各种电感部件。绕线型电感部件具有芯部与卷绕于芯部的线材。芯部具有供线材卷绕的轴部、设置于轴部的两端并向与轴部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1支承部以及第2支承部。在第1支承部以及第2支承部各自的底面形成有端子电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63099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现有的绕线型电感部件中,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通常通过浸涂方法来形成端子电极。具体而言,使第1支承部以及第2支承部的底面浸渍于被电极材料充满的槽,从该底面到底面周围的面地涂覆电极材料,通过烧制等烧结电极材料而形成端子电极。另外,从绕线型电感部件的安装后的向电路基板固定的固定力、锡焊附着的可视性的观点来看,需要形成于支承部的底面周围的面上的端子电极的高度确保恒定以上。另外,若端子电极与卷绕于轴部的线材接触,则存在产生短路等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在端子电极与轴部之间还需要确保恒定以上的间隔。如上所述,轴部的下表面与支承部的底面之间的在芯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底面台阶差)因浸涂方法的涂覆精度而需要设定为恒定(端子电极的必要高度、端子电极与轴部间的必要间隔的合计)以上。该恒定以上的值与芯部的尺寸无关地决定,因此例如,在高度尺寸为0.5mm以下等,实现芯部的低矮化的方面,存在成为较大的障碍的可能性。另外,通常,芯部单体形成不区别顶面与底面的线对称形状,由此,不限制端子电极相对于芯部的形成方向,从而产生在芯部的冲压成型时,对轴部赋予均等的压力之类的生产方面的优点。另一方面,在该情况下,需要将轴部的上表面与支承部的顶面之间的在芯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顶面台阶差)设定为与底面台阶差相同的值,从而实现上述低矮化的方面的障碍变得更加显著。另外,上述的现有的绕线型电感部件通常使用自动搭载机等安装于电路基板等,因此,芯部的上部被罩部件覆盖,其上表面成为平坦,以使顶面侧成为自动搭载机的吸附面。然而,在芯部的小型化发展的情况下,若如上述那样将顶面台阶差设定为与底面台阶差相同的值,即与芯部的尺寸无关地,将顶面台阶差确保恒定以上,则芯部的长度尺寸变小,由此被罩部件覆盖的轴部上部的空间变得更窄更深。罩部件通常涂覆树脂而形成,但在涂覆空间较窄较深的情况下,罩部件的成型难易度增高。如上述那样,现有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在实现低矮化以及小型化这方面难以说是适当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低矮化以及小型化的绕线型电感部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具有:芯部,其具有柱状的轴部以及设置于上述轴部的两端的一对支承部;端子电极,其分别设置于上述一对支承部;线材,其卷绕于上述轴部,且两端部分别连接于上述一对支承部的端子电极;以及罩部件,其至少配设于上述一对支承部之间,覆盖上述轴部的上表面,将上述轴部的上表面与上述一对支承部的顶面之间的在上述芯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顶面台阶差,将上述轴部的下表面与上述一对支承部的底面之间的在上述芯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底面台阶差,上述顶面台阶差小于上述底面台阶差,上述顶面台阶差大于上述线材的线材直径,上述轴部的上表面与上述线材的最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顶面台阶差的一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适于低矮化以及小型化的绕线型电感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绕线型电感部件的主视图。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绕线型电感部件的端面图。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绕线型电感部件的俯视图。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绕线型电感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绕线型电感部件的简要剖视图。图6的(a)是芯部的俯视图,图6的(b)是芯部的主视图。图7的(a)是表示向芯部照射光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7的(b)是表示通过图7的(a)的照射而获得的芯部的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8的(a)是表示向芯部照射光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8的(b)是表示通过图8的(a)的照射而获得的芯部的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9是变更例的绕线型电感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变更例的绕线型电感部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绕线型电感部件;20…芯部;21…轴部;22…第1支承部;23…第2支承部;71…第1端子电极;72…第2端子电极;80…线材;90…罩部件;Td…高度方向;Ld…长度方向;Wd…宽度方向;D1…顶面台阶差;D2…底面台阶差;D3…侧面台阶差;Du…厚度;Dw…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附图存在为了使理解变得容易而放大表示构成要素的情况。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存在与实际的尺寸比率或者其他的附图中的尺寸比率不同的情况。另外,在剖视图中,标注阴影线,但为了使理解变得容易,存在省略局部的构成要素的阴影线的情况。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的绕线型电感部件10例如是安装于电路基板等的表面安装型的部件。该绕线型电感部件10例如包含智能手机或者手腕佩戴用的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移动电子设备),能够在各种设备中使用。绕线型电感部件10具有:芯部20、第1端子电极71、第2端子电极72、线材80、罩部件90。此外,在图1、图2中,利用双点划线表示罩部件90,在图3中,省略罩部件90。芯部20具有沿长度方向Ld延伸的柱状的轴部21、在长度方向Ld上分别设置于轴部21的第1端部与第2端部的第1支承部22与第2支承部23。轴部21例如呈四棱柱状。轴部21具有在高度方向Td的两侧的上表面31以及下表面32、在宽度方向Wd的两侧的一对侧面33、34。第1支承部22与第2支承部23形成为具有从轴部21的两端起与长度方向Ld正交地延伸的长方形的主面的凸缘状。第1支承部22以及第2支承部23支承轴部21,以便轴部21延伸的长度方向Ld成为与安装对象的电路基板平行。第1支承部22以及第2支承部23形成为与轴部21一体。此外,轴部21与第1支承部22以及第2支承部23优选通过滚磨加工、倒角加工等,使角部以及棱线部成为曲面或者平面。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1支承部22与第2支承部23具有在长度方向Ld上朝向轴部21侧的内表面41、朝向与内表面41相反一侧的外侧的端面42、在高度方向Td的两侧的顶面43、底面44、在宽度方向Wd的两侧的一对侧面45、46。第1支承部22的内表面41与第2支承部23的内表面41对置。此外,底面44是在将绕线型电感部件10安装于电路基板时与电路基板对置的面。侧面45、46为,不是内表面41、端面42、顶面43以及底面44的面。第1支承部22与第2支承部23的侧面45面向与轴部21的侧面33大致相同方向,第1支承部22与第2支承部23的侧面46面向与轴部21的侧面34大致相同方向。第1支承部22与第2支承部23的顶面43面向与轴部21的上表面31大致相同方向,第1支承部22与第2支承部23的底面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n芯部,其具有柱状的轴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轴部的第1端部与第2端部的第1支承部与第2支承部;/n第1端子电极与第2端子电极,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支承部的底面与所述第2支承部的底面;/n线材,其卷绕于所述轴部,第1端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第2端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以及/n罩部件,其至少配设于所述第1支承部的顶面与所述第2支承部的顶面之间,覆盖所述轴部的上表面,/n将所述轴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顶面之间的在所述芯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顶面台阶差,/n将所述轴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底面之间的在所述芯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底面台阶差,/n所述顶面台阶差小于所述底面台阶差,/n所述顶面台阶差大于所述线材的线材直径,/n所述轴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线材的最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顶面台阶差的一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1 JP 2019-1153881.一种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芯部,其具有柱状的轴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轴部的第1端部与第2端部的第1支承部与第2支承部;
第1端子电极与第2端子电极,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支承部的底面与所述第2支承部的底面;
线材,其卷绕于所述轴部,第1端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第2端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以及
罩部件,其至少配设于所述第1支承部的顶面与所述第2支承部的顶面之间,覆盖所述轴部的上表面,
将所述轴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顶面之间的在所述芯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顶面台阶差,
将所述轴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底面之间的在所述芯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底面台阶差,
所述顶面台阶差小于所述底面台阶差,
所述顶面台阶差大于所述线材的线材直径,
所述轴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线材的最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顶面台阶差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的上表面具有被所述线材覆盖的覆盖区域和不被所述线材覆盖的暴露区域,
所述覆盖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暴露区域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覆盖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支承部的底面这侧的内表面与所述第1支承部的底面所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1支承部的顶面这侧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阳野矢淳后藤田朋孝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