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浩坤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老年人使用的代步出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50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老年人使用的代步出行装置,至少包括:底盘本体(1),其第一端(1a)上设置有第一滚轮部(2),其第二端(1b)上设置有第二滚轮部(3);转向部(4),其按照与所述第一滚轮部(2)耦合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1)上;座椅部(5),其按照位于所述第一滚轮部(2)和所述第二滚轮部(3)之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1)上,所述转向部(4)上设置有显示部(6),其中,显示部(6)的第一端部(6a)按照铰接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显示部(6)上,显示部(6)的第二端部(6b)能够按照所述显示部(6)绕其第一端部(6a)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转向部(4)抵靠接触或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老年人使用的代步出行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老年人使用的代步出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正常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行动能力不太方便,正是基于这样大的背景下,推出一款简单实用,富有人性化的老年人代步车就成为一个非常急迫的课题。老年人走路或步行都没有年轻时那么稳当,容易摔倒,而一旦摔倒又容易引起骨折摔伤等大毛病,比较麻烦;外出散步走路也容易疲劳,容易累,拿东西或购物等也提不动太大的物品,都需要间歇性的坐下休息一阵子。现有的代步车是指三轮和四轮电动代步车,其具有速度慢和电子刹车的特点,其时速最高只有8-13公里/小时,在不给电门时(即手不去操纵调速控制杆),电动车会自动抱死电机,而刹车。例如,公开号为CN106542029B的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老年智能代步车,其上设有马达、控制器和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探测器,探测器包括第一探测器和第二探测器,分别用于采集驾驶者前方和后方的行人及障碍物,代步车上还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摄像装置,用于采集驾驶者前方路面情况,并将采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控制器中内嵌有路面时速模块,控制器根据所采集到的行驶路面情况,通过路面时速模块选取所对应的路面时速,并指令控制所述马达的行驶速度。该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智能代步车,可以根据路面情况选择相应的速度,弥补了老年及残疾人士的驾驶迟缓的缺陷,大大提高驾驶者的道路行驶舒适性,通过自动检测驾驶者前后方的行人及障碍物,避免了对行人或自身造成安全隐患。但是,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设置方式需要驾驶者埋头方可实现对其显示内容的查看,进而导致驾驶者的视线脱离其前方的道路,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出现。因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代步出行装置。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模块”描述任一种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组合,其能够执行与“模块”相关联的功能。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老年人使用的代步出行装置,至少包括:底盘本体,其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滚轮部,其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滚轮部;转向部,其按照与所述第一滚轮部耦合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上;座椅部,其按照位于所述第一滚轮部和所述第二滚轮部之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上,所述转向部上设置有显示部,其中,显示部的第一端部按照铰接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显示部上,显示部的第二端部能够按照所述显示部绕其第一端部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转向部抵靠接触或分离。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向部上设置有固定凹槽,固定凹槽的形状能够与显示部的形状相匹配,其中,在所述第二端部抵靠接触至所述转向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部能够嵌套设置于所述固定凹槽中。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盘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垫和第二防滑垫。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撞栏,其中,防撞栏的形状呈U型,防撞栏的两个端部均能够连接至所述底盘本体。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盘本体上还设置有供电部,在所述座椅部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上的情况下,所述供电部能够位于所述底盘本体与所述座椅部之间。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盘本体上设置有置物部。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座椅部至少包括坐垫、靠背和支架,所述坐垫和所述靠背按照互呈夹角的方式彼此连接,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坐垫上。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盘本体上设置有第一伸缩部和第二伸缩部,所述第一伸缩部和所述第二伸缩部均连接至所述支架。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伸缩部和所述第二伸缩部的长度均增大的情况下,座椅与转向部之间的垂直距离能够减小,或者,在所述第一伸缩部和所述第二伸缩部的长度均减小的情况下,座椅与转向部之间的垂直距离能够增大。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便于驾驶的行驶装置,所述行驶装置至少包括:底盘本体,其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滚轮部,其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滚轮部;转向部,其按照与所述第一滚轮部耦合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上;座椅部,其按照位于所述第一滚轮部和所述第二滚轮部之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上;所述转向部上设置有显示部,其中,显示部的第一端部按照铰接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显示部上,显示部的第二端部能够按照所述显示部绕其第一端部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转向部抵靠接触或分离。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显示部设置于转向部上,当驾驶者需要对行驶参数进行查看时,驾驶者需要埋头进行查看,或者其视线需要向下才能看见,进而导致驾驶者的视线不再关注前方的道路情况,最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铰接的显示部,使得显示部能够翻转而呈现与地面大致垂直的状态,进而驾驶者在双眼处于平视的状态下便能够查看显示部上显示的信息,在整个过程中,驾驶者的视线不用离开其前方的道路,进而能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的代步出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和图2是本技术优选的代步出行装置的侧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底盘本体2:第一滚轮部3:第二滚轮部4:转向部5:座椅部6:显示部7:固定凹槽8:第一防滑垫9:第二防滑垫10:防撞栏11:供电部12:置物部13:第一伸缩部14:第二伸缩部1a:第一端1b:第二端α:夹角6a:第一端部6b:第二端部D1:垂直距离5a:坐垫5b:靠背5c: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老年人使用的代步出行装置,至少包括底盘本体1、转向部4和座椅部5。底盘本体1的第一端1a上设置有第一滚轮部2。底盘本体1的第二端1b上设置有第二滚轮部3。通过第一滚轮部2和第二滚轮部3能够实现底盘本体1的移动。转向部4按照与第一滚轮部2耦合连接的方式设置于底盘本体1上。通过转向部4能够实现第一滚轮部2的转动,进而能够改变底盘本体1的移动的方向。座椅部5按照位于第一滚轮部2和第二滚轮部3之间的方式设置于底盘本体1上。在使用时,座椅部5能够供驾驶人员乘坐。优选的,转向部4上设置有显示部6。显示部6的第一端部6a按照铰接的方式连接至显示部6上。显示部6的第二端部6b能够按照显示部6绕其第一端部6a旋转的方式与转向部4抵靠接触或分离。例如,转向部4和显示部6上均设置有通孔,当两者的通孔对齐后,便能够在通孔插入一根旋转轴以实现转向部4与显示部6的铰接。显示部6可以是显示屏,其能够用于对代步出行装置在行驶过程的例如是电量、速度等行驶参数进行显示。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显示部设置于转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老年人使用的代步出行装置,至少包括:/n底盘本体(1),其第一端(1a)上设置有第一滚轮部(2),其第二端(1b)上设置有第二滚轮部(3);/n转向部(4),其按照与所述第一滚轮部(2)耦合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1)上;/n座椅部(5),其按照位于所述第一滚轮部(2)和所述第二滚轮部(3)之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1)上,/n其特征在于,/n所述转向部(4)上设置有显示部(6),其中,显示部(6)的第一端部(6a)按照铰接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显示部(6)上,显示部(6)的第二端部(6b)能够按照所述显示部(6)绕其第一端部(6a)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转向部(4)抵靠接触或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老年人使用的代步出行装置,至少包括:
底盘本体(1),其第一端(1a)上设置有第一滚轮部(2),其第二端(1b)上设置有第二滚轮部(3);
转向部(4),其按照与所述第一滚轮部(2)耦合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1)上;
座椅部(5),其按照位于所述第一滚轮部(2)和所述第二滚轮部(3)之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1)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部(4)上设置有显示部(6),其中,显示部(6)的第一端部(6a)按照铰接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显示部(6)上,显示部(6)的第二端部(6b)能够按照所述显示部(6)绕其第一端部(6a)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转向部(4)抵靠接触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步出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4)上设置有固定凹槽(7),固定凹槽(7)的形状能够与显示部(6)的形状相匹配,其中,在所述第二端部(6b)抵靠接触至所述转向部(4)的情况下,所述显示部(6)能够嵌套设置于所述固定凹槽(7)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代步出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垫(8)和第二防滑垫(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代步出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1b)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撞栏(10),其中,防撞栏(10)的形状呈U型,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浩坤
申请(专利权)人:田浩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