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内防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506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仪表内防起雾装置包括有:一第一温度感测器、一第二温度感测器、一温度控制芯片、一电池及一控制器。其中,第一温度感测器设置于仪表底壳内,以量测该仪表底壳内的温度;第二温度感测器设置于仪表底壳外,以量测该仪表底壳外的温度;温度控制芯片设置于该仪表底壳内,温度控制芯片包括有一制冷面及一散热面,该散热面连结一散热片;电池设置于该仪表底壳外,电池与该温度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器与该温度控制芯片、该电池、该第一温度感测器及该第二温度感测器电连接,当该第一温度感测器所量测的温度高于该第二温度感测器所量测的温度时,控制器启动该温度控制芯片,使该仪表底壳内降温,以防止仪表底壳内起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仪表内防起雾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仪表内防起雾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摩托车的仪表内防起雾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摩托车仪表内,有时候会有起雾结露现象发生,尤其是在大太阳晒后,突然一场大雨,就起雾了,或者是雨季时候,骑乘摩托车一段时间,仪表就起雾了。其原因就是含有较多的湿气空气(空气中的水分较多)碰到比较冷的物体表面时,就容易会有起雾现象,也就是仪表镜面内的湿度变高,且仪表内部闷热,而仪表外的温度较低冷,当温度与湿度达到露点温度时,那仪表内就会起雾了。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发生起雾结露现象,例如水壶内装冰水,水壶内的温度较低冷,环境室温较热,那水壶外层就会起雾结露。为解决上述问题,让骑乘者可以不需因为仪表起雾,导致看不清楚仪表的显示内容而烦恼,让骑乘者可以更轻松且专注的驾驭车子,目前市场上解决起雾的方法有大概以下做法:(1)仪表内喷防雾剂,但是防雾剂使用久了会失效。(2)仪表内部放置防潮剂,但是防潮剂只要吸饱水气就会失效。所以为了能有效达到防起雾结露现象发生,因此必须先对起雾结露原因进行物理研究,才能达到设计的效果。而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仪表内防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温度感测器,设置于一仪表底壳内,以量测该仪表底壳内的温度;/n一第二温度感测器,设置于该仪表底壳外,以量测该仪表底壳外的温度;/n一温度控制芯片,设置于该仪表底壳内,包括有一制冷面及一散热面,该散热面连结一散热片;/n一电池,设置于该仪表底壳外,与该温度控制芯片电连接;以及/n一控制器,与该温度控制芯片、该电池、该第一温度感测器及该第二温度感测器电连接,当该第一温度感测器所量测的温度高于该第二温度感测器所量测的温度时,该控制器启动该温度控制芯片,使该仪表底壳内降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表内防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温度感测器,设置于一仪表底壳内,以量测该仪表底壳内的温度;
一第二温度感测器,设置于该仪表底壳外,以量测该仪表底壳外的温度;
一温度控制芯片,设置于该仪表底壳内,包括有一制冷面及一散热面,该散热面连结一散热片;
一电池,设置于该仪表底壳外,与该温度控制芯片电连接;以及
一控制器,与该温度控制芯片、该电池、该第一温度感测器及该第二温度感测器电连接,当该第一温度感测器所量测的温度高于该第二温度感测器所量测的温度时,该控制器启动该温度控制芯片,使该仪表底壳内降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内防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温度感测器所量测的温度低于或等于该第二温度感测器所量测的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彦杉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