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B柱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B柱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B柱的抗撞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受到侧面碰壁时车内人员的安全。随着安全性能需求的不断提高,目前的侧面碰撞法规或评价规程对于汽车B柱的碰撞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图1所示,为现有碰撞测试中侧碰壁障100的结构图。侧碰壁障100包括本体101和直接撞击区102,直接撞击区102为蜂窝铝结构,直接撞击区102凸设于本体101的正对汽车B柱侧部的一侧面上。尤其针对三厢车而言,在碰撞测试中,由于侧碰壁障100的直接撞击区102的高度提升,使得车辆的门槛几乎不会被撞到,此时的汽车B柱成为撞击的主要受力对象,因此既安全又轻量化的汽车B柱成为设计难点。现有的汽车B柱主要由多个零件通过点焊、添加补丁以及激光拼焊的方式加工成型,其一般存在以下问题:1、沿汽车B柱的长度方向,部分汽车B柱的壁厚变化大,容易导致应力集中;2、碰撞时,侧碰壁障撞击到汽车B柱的位置跨越汽车B柱的多个具有不同厚度的区域,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碰撞后的汽车B柱变形不够合理,安全性较低;3、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汽车B柱的长度方向,所述汽车B柱顺次包括:/nA区(1)、B1区(2)、C1区(3)、D区(4)、C2区(5)和B2区(6),所述A区(1)的自由端与汽车门槛固定连接,所述B2区(6)的自由端与汽车顶部边梁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区之间分别通过一个过渡段连接;/n其中,所述A区(1)、B1区(2)、C1区(3)、D区(4)、C2区(5)和B2区(6)的厚度均为定值,且从所述D区(4)到所述A区(1)的各个区的厚度逐级减小,从所述D区(4)到所述B2区(6)的各个区的厚度逐级减小,各所述过渡段的厚度由靠近所述D区(4)的一端向远离所述D区(4)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汽车B柱的长度方向,所述汽车B柱顺次包括:
A区(1)、B1区(2)、C1区(3)、D区(4)、C2区(5)和B2区(6),所述A区(1)的自由端与汽车门槛固定连接,所述B2区(6)的自由端与汽车顶部边梁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区之间分别通过一个过渡段连接;
其中,所述A区(1)、B1区(2)、C1区(3)、D区(4)、C2区(5)和B2区(6)的厚度均为定值,且从所述D区(4)到所述A区(1)的各个区的厚度逐级减小,从所述D区(4)到所述B2区(6)的各个区的厚度逐级减小,各所述过渡段的厚度由靠近所述D区(4)的一端向远离所述D区(4)的一端平缓减小,各所述过渡段的连接端形成的连接线沿水平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汽车B柱的长度方向,所述D区(4)的长度占所述汽车B柱的长度的45%-5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1)、B1区(2)、C1区(3)、D区(4)、C2区(5)和B2区(6)的长度之和占所述汽车B柱的长度的80%-8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1)、B1区(2)、C1区(3)、D区(4)、C2区(5)和B2区(6)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区的厚度差最大不超过0.3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1)的厚度为1.40mm,所述B1区(2)的厚度为1.70mm,所述C1区(3)的厚度为2.00mm,所述D区(4)的厚度为2.3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业峰,丁宇,朱晓亮,陈才,温泉,于洪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