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及地铁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39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及地铁隧道,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均包括能够与隧道管片预埋槽道固定连接的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担梁,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的横担梁与连接梁的两端连接,连接梁能够沿横担梁的轴线方向运动,并利用锁紧件与横担梁锁紧固定。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支架,接触网的安装精度更高,后期接触网维护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及地铁隧道
本技术涉及隧道接触网安装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及地铁隧道。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预埋槽道式盾构管片既能保证接触网的受力及振动等不破坏隧道衬砌的整体性,同时又能满足高速列车风动力对隧道内安装设备及埋入基础的强度要求,所以接触网安装时尽量不会在预埋槽道的管片上打孔,接触网通过悬挂吊柱刚性安装在安装支架上,专利技术人发现,悬挂吊柱在安装支架上的固定位置不可调,由于现场预埋槽道式的盾构管片安装施工存在误差,根据现有的接触网刚性悬挂安装方式,很难达到高速接触网的精细安装标准,在后期接触网维护时,也回带来诸如调节余量少等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悬挂吊柱能够在安装支架上沿隧道顺线路方向进行纵向调整,解决了悬挂吊柱调节余量限制较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均包括能够与隧道管片预埋槽道固定连接的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担梁,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的横担梁与连接梁的两端连接,连接梁能够沿横担梁的轴线方向运动,并利用锁紧件与横担梁锁紧固定。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横担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长腰孔,连接梁通过第一长腰孔及锁紧件与横担梁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锁紧件采用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通过第一长腰孔穿过横担梁及连接梁,并旋紧有锁紧螺母,利用锁紧螺母将横担梁及连接梁锁紧固定。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一长腰孔的长度和不小于500mm。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梁设置有多个第二长腰孔,连接梁能够通过第二长腰孔与接触网悬挂吊柱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的顶端均固定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能够与管片的预埋槽道固定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的轴线均与安装底板呈锐角设置。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均包括两个侧立板,横担梁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在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的两个侧立板底部之间。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的两个侧立板之间均固定有第一筋板,侧立板顶部与安装底板之间固定有第二筋板。第二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其内部的管片固定有所述的跨盾构管片处悬挂吊柱安装支架,所述的跨盾构管片处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安装在跨盾构管片位置处,接触网吊柱与连接梁固定连接。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在横担梁上设置第一长腰孔,连接梁能够通过第一长腰孔沿纵向进行位置调整,可以使接触网吊柱在安装过程中沿隧道纵向的微调,使汇流排连接孔距吻合,达到了高速接触网的精细安装标准,避免了盾构法取样预留槽道安装方式下,每条汇流排连接位置参数存在偏差,需大量加工汇流排连接孔距,导致安装施工繁琐复杂,且返工的现象,同时接触网维护时,具有足够的调节余量,方便了后期供电系统的检修、维护,方便对各定位点跨距、曲线处拉出值、锚段关节处道岔等参数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以更接近于设计标准。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第一支架本体或第二支架本体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A向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第一支架本体或第二支架本体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整体结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整体结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连接梁仰视图;图7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连接梁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连接梁俯视图;其中,1.第一竖向支撑梁,2.第二竖向支撑梁,2-1.侧立板,3.安装底板,3-1.安装孔,4.第一筋板,5.第二筋板,6.横担梁,6-1.第一长腰孔,7.连接梁,7-1.第二长腰孔,7-2.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的接触网吊柱安装后很难达到精细安装标准,在后期接触网维护时,也会带来调节余量上的困扰,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包括用于沿隧道顺线路方向(即隧道的纵向)设置的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两个支架本体之间连接有连接梁。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用于设置在隧道的跨盾构管片位置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均包括第一竖向支撑梁1和第二竖向支撑梁2,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两个侧立板2-1,两个侧立板的顶端与安装底板3焊接固定连接,两个侧立板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一筋板4,用于增加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的整体结构强度,两个侧立板的顶端与安装底板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二筋板5,用于增强侧立板与安装底板的连接强度。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的轴线与安装底板呈锐角设置,锐角的大小与隧道管片的形状相匹配,方便安装底板与隧道管片的预埋槽道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均包括能够与隧道管片预埋槽道固定连接的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担梁,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的横担梁与连接梁的两端连接,连接梁能够沿横担梁的轴线方向运动,并利用锁紧件与横担梁锁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均包括能够与隧道管片预埋槽道固定连接的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第一竖向支撑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梁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担梁,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的横担梁与连接梁的两端连接,连接梁能够沿横担梁的轴线方向运动,并利用锁紧件与横担梁锁紧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长腰孔,连接梁通过第一长腰孔及锁紧件与横担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采用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通过第一长腰孔穿过横担梁及连接梁,并旋紧有锁紧螺母,利用锁紧螺母将横担梁及连接梁锁紧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长腰孔的长度和不小于50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盾构管片处接触网悬挂吊柱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设置有多个第二长腰孔,连接梁能够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士奇李福川刘浩冉照朝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