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包括轮毂内圈和固定圈,所述轮毂内圈上侧与包裹板固定连接,且包裹板上侧与轮毂外圈固定连接,同时包裹板上开设有固定孔,并且包裹板上与加强筋固定连接,轮毂内圈底部与支撑件固定连接,且支撑件底部与安装圈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圈上开设有安装部,并且安装部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固定圈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固定圈内侧与固定部固定连接,同时固定部上开设有齿槽,并且固定圈上开设有限位孔。该一次成型驱动轮,包裹板两侧的液态塑料之间通过六组固定孔内部的塑料固定柱进行加固,从而形成胎体,保证胎体在工作时候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
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为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
技术介绍
电动车是目前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便捷交通工具之一,其轮胎的各项性能对其本身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轮胎是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日常使用的电动车的小型车的轮胎多为小型轮胎,传统的电动车用小型轮胎为充气式,但是充气式轮胎容易扎破漏气,耐用性差,不方便维修;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更加适应小型轮胎的一体成型发泡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其生产的轮胎不会发生扎破、漏气的现象,耐用性强,而且生产工艺简单;电动车的后驱动轮中心通常都会安装飞轮便于驱动,但是传统的充气式轮胎以及一体成型式轮胎结构决定飞轮都是最后安装的,这样的轮胎结构不仅使轮胎生产工序繁琐化,而且飞轮的安装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缺陷,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CN201821518329.7)一种带有齿条的一次成型驱动轮,文中提出“将金属材质的安装架30放置在规定的模具内,向模具中灌注熔融的塑料液体,待液态塑料固化成型后取出,然后再将取出的固定连接的轮毂架20和安装架30放在轮胎成型模具中,旋转模具,灌胶并同时加热,待胎体10固化成型取出修剪后便可打包入库;”浇筑好的胎体10包裹在轮毂外圈21上,轮毂外圈21上未设置适配于胎体10的固定结构,这叫导致胎体10在工作的时候稳定性不够。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从而提出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缺陷,提供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所述轮毂内圈、轮毂外圈和固定孔具有包裹板两侧的液态塑料之间通过六组固定孔内部的塑料固定柱进行加固,从而形成胎体,保证胎体在工作时候的稳定性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包括轮毂内圈和固定圈,所述轮毂内圈上侧与包裹板固定连接,且包裹板上侧与轮毂外圈固定连接,同时包裹板上开设有固定孔,并且包裹板上与加强筋固定连接,轮毂内圈底部与支撑件固定连接,且支撑件底部与安装圈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圈上开设有安装部,并且安装部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固定圈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固定圈内侧与固定部固定连接,同时固定部上开设有齿槽,并且固定圈上开设有限位孔。优选的,所述包裹板的外侧浇筑有胎体,且轮毂外圈、包裹板与轮毂内圈的剖面为工字形设置。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为正六边形设置,且固定孔沿着包裹板的周向位置均匀设置为六组,同时相邻两组固定孔之间的角度为60°。优选的,所述轮毂内圈与轮毂外圈为同心圆结构,且加强筋设置为六组均匀固定连接在轮毂内圈与轮毂外圈之间。优选的,所述轮毂内圈与安装圈之间通过四组支撑件固定连接,且支撑件为扇叶形设置,同时支撑件内部设置有长方形的开孔。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上均匀设置有六组限位柱,且固定圈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六组限位孔,限位孔与限位柱的尺寸相适配,限位柱插接在限位孔中。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这包裹板的两侧,且加强筋是由金属材质做成的直角三角形结构,同时加强筋上开设有三组填充孔,加强筋的表面设置有75°的倾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包裹板两侧的液态塑料之间通过六组固定孔内部的塑料固定柱进行加固,从而形成胎体,保证胎体在工作时候的稳定性;2.轮毂外圈与轮毂内圈之间通过加强筋进行固定工作,提高轮毂外圈与轮毂内圈之间的坚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B-B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胎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固定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安装部示意图;图7为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对比文件中的附图。图中标号:1、轮毂外圈;2、包裹板;3、固定孔;4、轮毂内圈;5、开孔;6、支撑件;7、安装部;8、安装圈;9、圆形通孔;10、限位柱;11、加强筋;12、限位孔;13、齿槽;14、固定部;15、固定圈;16、填充孔;17、倾斜面;18、胎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包括轮毂内圈4和固定圈15,轮毂内圈4上侧与包裹板2固定连接,且包裹板2上侧与轮毂外圈1固定连接,同时包裹板2上开设有固定孔3,并且包裹板2上与加强筋11固定连接,包裹板2的外侧浇筑有胎体18,且轮毂外圈1、包裹板2与轮毂内圈4的剖面为工字形设置;轮毂内圈4底部与支撑件6固定连接,且支撑件6底部与安装圈8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圈8上开设有安装部7,并且安装部7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0;安装部7上均匀设置有六组限位柱10,且固定圈15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六组限位孔12,限位孔12与限位柱10的尺寸相适配,限位柱10插接在限位孔12中;固定孔3为正六边形设置,且固定孔3沿着包裹板2的周向位置均匀设置为六组,同时相邻两组固定孔3之间的角度为60°;固定圈15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9,且固定圈15内侧与固定部14固定连接,同时固定部14上开设有齿槽13,并且固定圈15上开设有限位孔12;轮毂内圈4与轮毂外圈1为同心圆结构,且加强筋11设置为六组均匀固定连接在轮毂内圈4与轮毂外圈1之间;轮毂内圈4与安装圈8之间通过四组支撑件6固定连接,且支撑件6为扇叶形设置,同时支撑件6内部设置有长方形的开孔5;加强筋11设置这包裹板2的两侧,且加强筋11是由金属材质做成的直角三角形结构,同时加强筋11上开设有三组填充孔16,加强筋11的表面设置有75°的倾斜面17;如图1-2所示:轮毂外圈1与轮毂内圈4之间通过加强筋11进行固定工作,加强筋11内部开设有填充孔16,填充孔16内部用于填充凝固后的液态塑料,提高轮毂外圈1与轮毂内圈4之间的坚固度;如图1-6所示:固定圈15通过其内部的限位孔12插接在安装部7上的限位孔12中,同时使用螺母和垫圈,将固定圈15固定安装在安装部7上;液态塑料填充在包裹板2内部的六组固定孔3内部,等液态塑料凝固的时候,包裹板2两侧的液态塑料之间通过六组固定孔3内部的塑料固定柱进行加固,从而形成胎体18,保证胎体18在工作时候的稳定性。在使用该一次成型驱动轮时,将金属材质的轮毂内圈4与轮毂外圈1放置在规定的模具内,向模具中灌注熔融的塑料液体,液态塑料填充在包裹板2内部的六组固定孔3内部,等液态塑料凝固的时候,包裹板2两侧的液态塑料之间通过六组固定孔3内部的塑料固定柱进行加固,从而形成胎体18,保证胎体18在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包括轮毂内圈(4)和固定圈(15),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内圈(4)上侧与包裹板(2)固定连接,且包裹板(2)上侧与轮毂外圈(1)固定连接,同时包裹板(2)上开设有固定孔(3),并且包裹板(2)上与加强筋(11)固定连接,轮毂内圈(4)底部与支撑件(6)固定连接,且支撑件(6)底部与安装圈(8)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圈(8)上开设有安装部(7),并且安装部(7)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0);/n所述固定圈(15)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9),且固定圈(15)内侧与固定部(14)固定连接,同时固定部(14)上开设有齿槽(13),并且固定圈(15)上开设有限位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包括轮毂内圈(4)和固定圈(15),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内圈(4)上侧与包裹板(2)固定连接,且包裹板(2)上侧与轮毂外圈(1)固定连接,同时包裹板(2)上开设有固定孔(3),并且包裹板(2)上与加强筋(11)固定连接,轮毂内圈(4)底部与支撑件(6)固定连接,且支撑件(6)底部与安装圈(8)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圈(8)上开设有安装部(7),并且安装部(7)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0);
所述固定圈(15)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9),且固定圈(15)内侧与固定部(14)固定连接,同时固定部(14)上开设有齿槽(13),并且固定圈(15)上开设有限位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板(2)的外侧浇筑有胎体(18),且轮毂外圈(1)、包裹板(2)与轮毂内圈(4)的剖面为工字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成型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3)为正六边形设置,且固定孔(3)沿着包裹板(2)的周向位置均匀设置为六组,同时相邻两组固定孔(3)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柏泓,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世珍工程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