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以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19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以及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包括模板、斜顶结构、直顶结构、顶针板以及延时顶针,所述顶针板内设有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所述直顶结构与所述斜顶结构的配合,在所述斜顶结构斜向顶出操作时,所述直顶结构通过其竖直方向的顶出操作,有效避免所述产品凸起或凹陷等倒扣位由于与所述斜顶粘连而产生横向运动进而导致产品较难从模具上取出的问题;进一步通过延时顶针的设置,使得所述直顶结构的顶出相对于所述斜顶结构的顶出存在一定的延时,另外还通过所述弹性件的设置,合模时所述直顶结构相对于所述斜顶结构能够预先回位,有效避免了所述直顶结构与所述斜顶结构发生碰撞而造成结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以及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塑料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以及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是塑料产品中常用的成型方法,其为将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脱模得到成型品的方法。参照图1,图1为注塑成型塑料产品结构示意图,对于有些塑料产品14的内侧需要设计凸起或凹陷,如图中的A和B所示,这些凸起或凹陷位置在设计注塑模具的时候,不能直接顶出脱模,通常设计斜顶机构用以顶出产品。斜顶机构通常设置在模具的后模位置,装在顶针板上,顶针板动作时,斜顶也跟着动作。但是目前的注塑模具顶出结构中仍会出现产品胶位包紧斜顶结构,产品的脱模仍存在困难,导致制得的产品受到牵扯进而产生损坏,造成产品报废率较高等问题。另外,现有的注塑模具中有在所述注塑模具中增加直顶结构以辅助斜顶结构顶出产品,避免产品遭到损坏的技术方案,但是增加直顶结构后在开模过程所述斜顶和所述直顶顶出时,容易因为加工或装配误差或者注塑高温变形等因素,直顶向上延伸进而撞向斜顶而折断,同时所述直顶在合模过程所述斜顶回位时受到碰撞而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顶出效果好且不易因发生碰撞而导致结构损坏的优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其包括模板、斜顶结构、直顶结构、顶针板以及延时顶针;所述模板包括前模板以及后模板,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围合形成产品型腔,所述产品型腔用于成型产品;所述斜顶结构贯穿所述后模板,所述斜顶结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针板上,其顶部与所述产品相接触并可自所述后模板中穿出;所述直顶结构包括直顶杆以及直顶杯头;所述直顶杆贯穿所述后模板并位于所述斜顶结构正下方,且所述直顶杆顶部与产品相接触并可自所述后模板中穿出;所述直顶杯头与所述直顶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直顶杯头的外径大于所述直顶杆的外径;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弹性件以及固定块;所述顶针面板上贯穿开设有面板通孔,所述直顶杆以及直顶杯头活动穿设于所述面板通孔;所述面板通孔自下而上包括依次贯通的第一面板通孔、第二面板通孔以及第三面板通孔,所述第一面板通孔的高度与所述直顶杯头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面板通孔的内径不大于所述直顶杯头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弹性件的外径,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直顶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面板通孔内;所述固定块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顶针面板上,并与所述弹性件顶部抵接;所述顶针底板设置于所述顶针面板下方,其对应所述面板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底板通孔;所述底板通孔自下而上包括依次贯通的第一底板通孔以及第二底板通孔;所述延时顶针活动穿设于所述底板通孔;所述延时顶针包括固定连接的顶针限位部以及顶针本体,所述顶针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顶针本体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底板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一底板通孔的高度小于所述顶针本体的高度,所述第二底板通孔的高度大于所述顶针限位部的高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其利用所述直顶结构与所述斜顶结构的配合,在所述斜顶结构斜向顶出操作时,所述直顶结构通过其竖直方向的顶出操作,有效避免所述产品凸起或凹陷等倒扣位由于与所述斜顶粘连而产生横向运动进而导致产品较难从模具中取出的问题;进一步通过所述顶针板与所述顶针之间的配合,利用所述顶针底板中所述第一底板通孔与所述顶针限位部的高度差,以及所述第二底板通孔与所述顶针本体的高度差,使得所述顶针板向上运动时由于所述高度差所产生的延时距离,所述直顶结构的顶出相对于所述斜顶结构的顶出能够存在一定的延时,可有效避免了所述直顶结构向上顶出时撞向所述斜顶结构而造成断折;另外还通过所述弹性件的设置,利用其弹性作用力,使所述顶针板向下运动,所述注塑模具合模时所述直顶结构相对于所述斜顶结构能够预先回位,有效避免了所述直顶结构与所述斜顶结构发生碰撞而造成结构损坏,实现保险功能,同时满足了结构可靠性良好且成型产品容易取出的需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通孔与所述顶针本体的高度差至少为5mm,所述第二底板通孔与所述顶针限位部的高度差至少为1mm,通过所述高度差的设置,确保所述直顶结构与所述斜顶结构在各自顶出时不会发生碰撞进而造成结构损坏。进一步地,所述斜顶结构包括斜顶本体、斜顶杆、斜顶导向块以及斜顶座;所述斜顶本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斜顶杆的顶部,所述斜顶杆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斜顶座上,所述斜顶导向块开设有与斜顶杆相配合的通孔,斜顶杆可滑动地穿过导滑块内的通孔;所述斜顶导向块固定于所述后模板内,所述斜顶座固定于所述顶针板上,所述斜顶本体顶部与所述产品相接触。所述斜顶结构用于顶出产品,并保证产品的倒钩扣位处能够顺利脱模,其中所述斜顶座用以固定所述斜顶结构,将所述斜顶结构与所述顶针板固定连接,所述斜顶本体与所述产品相接触,所述斜顶导向块与所述斜顶杆配合,起到导滑以及防止斜顶弯曲变形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包括固定块本体以及固定支腿,所述固定块本体活动套设于所述直顶杆,所述固定支腿与所述固定块本体边缘固定连接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顶针面板上。所述固定块本体活动套设在所述直顶杆上,既能对所述弹性件起到限位的作用,还能够对所述直顶杆进行限位,使其顶出与回位操作更为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还包括固定螺丝,所述固定支腿贯穿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顶针面板对应所述第一螺孔位置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固定螺丝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螺孔以及第二螺孔,将所述固定块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顶针面板上。使用固定螺丝与螺孔的配合进行固定,定位牢固且拆装方便。进一步地,所述斜顶结构的数目至少为2,所述直顶结构的数目至少为2,所述斜顶结构与所述直顶结构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产品两侧并可与所述产品对应位置相接触,使其能够对所述产品两侧进行顶出操作,使产品脱模时能够均匀受力,进一步避免产品出现损坏,有效降低产品报废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述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其利用所述直顶结构与所述斜顶结构的配合,在所述斜顶结构斜向顶出操作时,所述直顶结构通过其竖直方向的顶出操作,有效避免所述产品凸起或凹陷等倒扣位由于与所述斜顶粘连而产生横向运动进而导致产品较难从模具中取出的问题;通过所述顶针板与所述顶针之间的配合,利用所述顶针底板中所述第一底板通孔与所述顶针限位部的高度差,以及所述第二底板通孔与所述顶针本体的高度差,并进一步对所述高度差进行限定,使得所述顶针板向上运动时由于所述高度差所产生的延时距离,所述直顶结构的顶出相对于所述斜顶结构的顶出能够存在一定的延时,可有效避免了所述直顶结构向上顶出时撞向所述斜顶结构而造成断折;另外还通过所述弹性件的设置,利用其弹性作用力,使所述顶针板向下运动,所述注塑模具合模时所述直顶结构相对于所述斜顶结构能够预先回位,有效避免了所述直顶结构与所述斜顶结构发生碰撞而造成结构损坏。所述延时顶出结构简易实用,在实现产品容易脱模的同时,结构可靠性及稳定性良好,确保在开模及合模动作中不会发生碰撞,实现保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斜顶结构、直顶结构、顶针板以及延时顶针;/n所述模板包括前模板以及后模板,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围合形成产品型腔,所述产品型腔用于成型产品;/n所述斜顶结构贯穿所述后模板,所述斜顶结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针板上,其顶部与所述产品相接触并可自所述后模板中穿出;/n所述直顶结构包括直顶杆以及直顶杯头;所述直顶杆贯穿所述后模板并位于所述斜顶结构的正下方,且所述直顶杆顶部与产品相接触并可自所述后模板中穿出;所述直顶杯头与所述直顶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直顶杯头的外径大于所述直顶杆的外径;/n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弹性件以及固定块;所述顶针面板上贯穿开设有面板通孔,所述直顶杆以及直顶杯头活动穿设于所述面板通孔;所述面板通孔自下而上包括依次贯通的第一面板通孔、第二面板通孔以及第三面板通孔,所述第一面板通孔的高度与所述直顶杯头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面板通孔的内径不大于所述直顶杯头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弹性件的外径,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直顶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面板通孔内;所述固定块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顶针面板上,并与所述弹性件顶部抵接;/n所述顶针底板设置于所述顶针面板下方,其对应所述面板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底板通孔;所述底板通孔自下而上包括依次贯通的第一底板通孔以及第二底板通孔;所述延时顶针活动穿设于所述底板通孔;所述延时顶针包括固定连接的顶针限位部以及顶针本体,所述顶针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顶针本体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底板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一底板通孔的高度小于所述顶针本体的高度,所述第二底板通孔的高度大于所述顶针限位部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的延时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斜顶结构、直顶结构、顶针板以及延时顶针;
所述模板包括前模板以及后模板,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围合形成产品型腔,所述产品型腔用于成型产品;
所述斜顶结构贯穿所述后模板,所述斜顶结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针板上,其顶部与所述产品相接触并可自所述后模板中穿出;
所述直顶结构包括直顶杆以及直顶杯头;所述直顶杆贯穿所述后模板并位于所述斜顶结构的正下方,且所述直顶杆顶部与产品相接触并可自所述后模板中穿出;所述直顶杯头与所述直顶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直顶杯头的外径大于所述直顶杆的外径;
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弹性件以及固定块;所述顶针面板上贯穿开设有面板通孔,所述直顶杆以及直顶杯头活动穿设于所述面板通孔;所述面板通孔自下而上包括依次贯通的第一面板通孔、第二面板通孔以及第三面板通孔,所述第一面板通孔的高度与所述直顶杯头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面板通孔的内径不大于所述直顶杯头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弹性件的外径,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直顶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面板通孔内;所述固定块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顶针面板上,并与所述弹性件顶部抵接;
所述顶针底板设置于所述顶针面板下方,其对应所述面板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底板通孔;所述底板通孔自下而上包括依次贯通的第一底板通孔以及第二底板通孔;所述延时顶针活动穿设于所述底板通孔;所述延时顶针包括固定连接的顶针限位部以及顶针本体,所述顶针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顶针本体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底板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一底板通孔的高度小于所述顶针本体的高度,所述第二底板通孔的高度大于所述顶针限位部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国斌张继红张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艺强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