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板、下模板、上模仁、下模仁、左脱模机构以及右脱模机构,左脱模机构包括斜面推块、左滑块以及一对侧导块,右脱模机构包括上连接块、右滑块、斜导块以及斜导柱;左滑块活动地设于薄壁注塑型腔的左侧,其外侧面自上而下形成为斜向外延伸的斜面,其前后两侧面上均形成有凸台,斜面上开设有工字型滑槽;右滑块活动地设于薄壁注塑型腔的右侧,其具有一平台部;斜导块设于平台部上并与上模板固定连接,斜导块及平台部中穿设一斜导孔,斜导柱设于斜导块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能够快速地对V型薄壁注塑件进行侧脱模,提高了脱模效率,降低了不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塑料产品是通过模具注塑或吹塑制成。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在脱模的时候,一般采用顶针从成型件下方将其顶出,现有的注塑模具壳体的厚度和体积趋向超薄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由于薄壁注塑模具的壁厚较薄,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脱模,并且其侧面上常含有斜面、倒扣、通孔等结构,使得注塑模具难以抽芯脱模。现有技术采用嵌件法进行脱模,即,注塑成型时,在成型制品倒扣处设置嵌件,待制品成型脱模后,再由人工借助工具将制品的倒扣处的嵌件取出;如此成型制品,费工费时,不良品率高,生产效率低,综合成本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与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能够快速地对V型薄壁注塑件进行侧脱模,提高了脱模效率,降低了不良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板、下模板、上模仁及下模仁,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分别位于上模座与下模座内,所述上模仁、下模仁分别位于上模板与下模板内;所述下模板内嵌设有多个成型嵌件,所述上模仁、下模仁与所述成型嵌件共同围设形成薄壁注塑型腔;所述下模板与下模座之间设置有成型嵌件固定板,所述成型嵌件设置在所述成型嵌件固定板上;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左脱模机构和右脱模机构,所述左脱模机构包括斜面推块、左滑块以及一对侧导块,所述右脱模机构包括上连接块、右滑块、斜导块以及斜导柱;所述左滑块活动地设于所述薄壁注塑型腔的左侧,其外侧面自上而下形成为斜向外延伸的斜面,其前后两侧面上均形成有凸台,所述斜面上开设有工字型滑槽;所述斜面推块竖直设置,其顶端连接于上模板中,内侧面配置为与所述左滑块的斜面滑接配合;所述一对侧导块与上模板固定连接,且分别设置于左滑块的前后两侧,其其顶面抵接于所述左滑块的凸台处;所述右滑块活动地设于所述薄壁注塑型腔的右侧,其具有一平台部;所述上连接块固定连接于上模板中,其下侧形成有与右滑块匹配的开口槽;所述斜导块设于所述平台部上并与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斜导块及平台部中穿设一斜导孔,所述斜导柱设于所述斜导块中,且其顶部设有限位端头。进一步地,所述斜导块中,斜导孔的上端开口处具有与所述限位端头匹配的扩口部。进一步地,所述左滑块的内侧面自上而下形成为斜向内延伸的斜面,该斜面上形成有类菱形槽。进一步地,所述左脱模机构还包括一凸形连接块,所述凸形连接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上模板的顶面上;所述凸形连接块的底面一体形成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上模板并连接于斜面推块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斜面推块的顶部开设有工字型凹槽,所述连接柱的表面设置有一对平槽以与所述工字型凹槽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右滑块的内侧面上设有类三角形凸柱,所述类三角形凸柱的边缘设有条带状凸起,所述条带状凸起上每隔一段距离开设有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类三角形凸柱上还设有一凸柱。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下方设置有注塑管道,所述注塑管道贯穿所述上模板,所述注塑管道与所述薄壁注塑型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内的四个角处设置有导套,所述下模板的四个角处设置有与所述导套配合的导柱,所述导柱沿所述导套运动,完成上模板与下模板合模和开模。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若干独立设置的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分别贯穿设置在上模板和上模仁以及下模板和下模仁中。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冷却水管连通的进水口,所述上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下模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冷却水管连通的进水口,所述下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设置有锁合固定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在脱模时仅通过上模板的运动,即可带动左滑块和右滑块同时向外运动,从而完成了V型薄壁注塑件两侧面上斜面、倒扣、通孔等复杂结构的脱模;无需多步脱模,提高了脱模效率,降低了不良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注塑模具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注塑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V型薄壁注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左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凸形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左滑块与斜面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右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右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右滑块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10、上模座;120、下模座;130、上模板;140、下模板;150、成型嵌件固定板;160、锁合固定杆;170、上模仁;180、下模仁;210、注塑口;211、注塑管道;221、导套;222、导柱;230、冷却水管;241、进水口;242、出水口;300、左脱模机构;310、左滑块;311、类菱形槽;312、工字型滑槽;320、斜面推块;321、工字型凹槽;330、侧导块;340、凸形连接块;341、连接柱;342、平槽;400、右脱模机构;410、上连接块;420、右滑块;421、平台部;422、类三角形凸柱;423、条带状凸起;424、凸柱;430、斜导块;440、斜导柱;450、斜导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技术中,当薄壁注塑件侧面上含有斜面、倒扣、通孔等结构时,通常采用嵌件法进行脱模,即,注塑成型时,在成型制品倒扣处设置嵌件,待制品成型脱模后,再由人工借助工具将制品的倒扣处的嵌件取出;如此成型制品,费工费时,不良品率高,生产效率低,综合成本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与不足。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其中V型薄壁注塑件的结构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V型薄壁注塑件整体呈V型薄壁结构,其一侧面为斜面,另一侧面为倒扣与通孔。请参见图1-2,所述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110、下模座120、上模板130、下模板140、上模仁170及下模仁180。其中,所述上模板130、下模板140分别位于上模座110与下模座120内,所述上模仁170、下模仁180分别位于上模板130与下模板140内。具体的,下模板140内嵌设有多个成型嵌件,上模仁170、下模仁180与所述成型嵌件共同围设形成薄壁注塑型腔。下模板140与下模座120之间设置有成型嵌件固定板150,所述成型嵌件设置在成型嵌件固定板15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板、下模板、上模仁及下模仁,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分别位于上模座与下模座内,所述上模仁、下模仁分别位于上模板与下模板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下模板内嵌设有多个成型嵌件,所述上模仁、下模仁与所述成型嵌件共同围设形成薄壁注塑型腔;所述下模板与下模座之间设置有成型嵌件固定板,所述成型嵌件设置在所述成型嵌件固定板上;/n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左脱模机构和右脱模机构,所述左脱模机构包括斜面推块、左滑块以及一对侧导块,所述右脱模机构包括上连接块、右滑块、斜导块以及斜导柱;/n所述左滑块活动地设于所述薄壁注塑型腔的左侧,其外侧面自上而下形成为斜向外延伸的斜面,其前后两侧面上均形成有凸台,所述斜面上开设有工字型滑槽;所述斜面推块竖直设置,其顶端连接于上模板中,内侧面配置为与所述左滑块的斜面滑接配合;所述一对侧导块与上模板固定连接,且分别设置于左滑块的前后两侧,其顶面抵接于所述左滑块的凸台处;/n所述右滑块活动地设于所述薄壁注塑型腔的右侧,其具有一平台部;所述上连接块固定连接于上模板中,其下侧形成有与右滑块匹配的开口槽;所述斜导块设于所述平台部上并与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斜导块及平台部中穿设一斜导孔,所述斜导柱设于所述斜导块中,且其顶部设有限位端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板、下模板、上模仁及下模仁,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分别位于上模座与下模座内,所述上模仁、下模仁分别位于上模板与下模板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板内嵌设有多个成型嵌件,所述上模仁、下模仁与所述成型嵌件共同围设形成薄壁注塑型腔;所述下模板与下模座之间设置有成型嵌件固定板,所述成型嵌件设置在所述成型嵌件固定板上;
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左脱模机构和右脱模机构,所述左脱模机构包括斜面推块、左滑块以及一对侧导块,所述右脱模机构包括上连接块、右滑块、斜导块以及斜导柱;
所述左滑块活动地设于所述薄壁注塑型腔的左侧,其外侧面自上而下形成为斜向外延伸的斜面,其前后两侧面上均形成有凸台,所述斜面上开设有工字型滑槽;所述斜面推块竖直设置,其顶端连接于上模板中,内侧面配置为与所述左滑块的斜面滑接配合;所述一对侧导块与上模板固定连接,且分别设置于左滑块的前后两侧,其顶面抵接于所述左滑块的凸台处;
所述右滑块活动地设于所述薄壁注塑型腔的右侧,其具有一平台部;所述上连接块固定连接于上模板中,其下侧形成有与右滑块匹配的开口槽;所述斜导块设于所述平台部上并与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斜导块及平台部中穿设一斜导孔,所述斜导柱设于所述斜导块中,且其顶部设有限位端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块的内侧面自上而下形成为斜向内延伸的斜面,该斜面上形成有类菱形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脱模机构还包括一凸形连接块,所述凸形连接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上模板的顶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华,郝秋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泰之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